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2015-03-20李志民李竞平黎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

李志民李竞平黎 昕

(1.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LI Zhimin1 LI Jingping1 LI Xin2

(1.College of Marx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jian 350002;2.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1)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李志民1李竞平1黎昕2

(1.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农村社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发展。当前,城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文化发展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人才队伍紧缺、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繁荣。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发展,把农村社区与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建立有效的城乡沟通互动机制,引导城市资源向农村社区的充分涌流,从文化设施、人才队伍和运行机制三方面入手,能有效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的推进。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农村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心。201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农村社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之所在,在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和繁荣农村社区文化,不仅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而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举措。在当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一、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了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制约,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城乡文化差距过大,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尤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农业文明古国,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大部分。只有实现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繁荣,才有可能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既定目标,才可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城乡之间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只有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自由流动,才可能切实保障农村社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进而推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是实现农村和城市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的现实需要,也是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农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化的根就在农村,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在广大农村社区传承着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丰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保存了华夏民族最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不仅界定了中西方之间的根本区别,而且也界定了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区别。但当前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落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应不足,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相对的,城市的文化设施先进,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的现代化气息浓厚。把农村社区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深刻挖掘农村社区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发展,充分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将城市的文化资源有效的引进农村,促进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加快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将农村文化所具有的特色注入城市,实现城乡文化建设的双赢,这无疑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

二、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新的形势下,脚踏实地、清醒认识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所遇到的问题,是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抉择。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虽取得一些成就,但和城市的文化建设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满足现实需求还存在着距离。面对着文化作用日益凸显、文化需求日益强烈的大背景下,实现文化强国重大战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社区的文化事业发展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文化发展相对缓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事业发展程度差距明显,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突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仍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由于部分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观念较落后,盲目追求文化设施的数量,与农民群众需求的相脱节,许多乡镇文化站,特别是村级的文化活动室很少配备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相当多的文化站文化活动器材呈现出少、旧、破的现状,不具备的文化服务条件的乡镇文化站存在着相当数量,使得许多文化设施未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乡村文明建设和发展缺少有效的载体。虽然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的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建而不用”、“建而少用”的仍然现象严重,“农家书屋生存状况堪忧,大多数大门紧闭无人问津,书屋建成,不见读者,漂亮书屋,管理混乱”,[2]极大影响了农村社区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而且,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52.1%,初中数量下降26.19%,[3]农村实行撤点并校的政策,使农村社区的教育问题显得更为严峻,进一步加剧了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

(二)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相对短缺

高素质人才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许多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农村社区的人才队伍建设,但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大桎梏,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总量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人才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年轻人缺少严重。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下,许多在职文化工作者受到经济理性的驱动,下海经商或者改行从事其他工作,造成文化人才的严重流失。又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经商或进城务工,农村社区留不住人才,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村寨文化大量缺失,农村的文化活动也没以前那么热闹。财政部在2013年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24个省(区、市)80个行政村就我国行政村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的专项调研中显示:50%以上的村文化人才不足,没有民间演出团体的占51.25%、没有民间艺人的占60%、没有文化(体育)辅导员和志愿者的分别占53.75%和66.25%,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的知名民间艺人、文化(体育)志愿者和辅导员平均年龄均在40岁以上。[4]目前,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主要由老龄人才和低学历人才为主,中年骨干和高学历人才较少,不少地方文化业务人员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了人才的断层。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短缺,又进一步导致了农村社区文化活力不足,文化新意不够,文化缺乏创新,极易造成社区文化供给不足,无法为社区文化发展的提供源源动力。

(三)社区文化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健全

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良好的体制机制不仅是把握文化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而且能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利保障。但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的文化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够健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行政管理结构上,大部门地区的文化事业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管理模式陈旧,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严重,职责不清,管理分散、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政府职能错位、缺位的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管理结构和功能的重叠,弱化了文化管理的作用和职能,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以致出现了这样的文化管理体制:“人们称之为上面‘三国演义’,下面‘八国联军’。这种管理体制上下错位,职责不分,往往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有了利益,互相争抢;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不利于文化事业的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5]一些地方的文化站甚至撤销了编制,仅有站长1人,并且大多由乡镇的党委委员兼任,已基本上无法开展工作。由于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其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对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形成了很大的阻力。同时,受到“自上而下”的权力机制的影响,村级组织容易成为乡镇政府的延伸机构,从而弱化了村级组织权威,使其组织动员的能力受到影响,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表达机制受阻,致使有关部门对农民的文化需求缺少正确认识和把握。

三、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要加强城乡之间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城乡文化发展的互惠双赢。在立足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城乡沟通互动机制,引导城市资源向农村社区的充分涌流,利用城市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充分挖掘和弘扬农村社区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从文化设施、人才队伍和运行机制三方面入手,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的推进,最终实现农村社区精神水平和物质水平同步提高。

(一)加强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

当前,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促进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又快又好发展。政府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者,肩负着时代鼓手、旗手的历史使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坚持以县、乡为依托,以村为基点,以户为对象,大力推进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促进农村艺术表演、文化娱乐和体育运动等的发展,构建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其次,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要在时代的要求下,对农村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突出地方特色,综合考虑科技知识的普及、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内容,使文化设施建设朝着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方向进行,努力将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窗口,同时,又要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便利农民群众为内在要求,以服务农民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增大文化设施的辐射范围,在地广人稀的地区甚至可以配备流动文化服务大蓬车和相关设备,以完善农村文化流动服务体系,从而形成符合实际、便捷实用、高效可持续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再次,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作用。农民群众是文化设施建设的主体,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力量,文化设施建设要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可靠地力量来源。

(二)加大社区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

要坚持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资源开发并重的原则。人才队伍建设,要朝着创新社区文化内容,丰富社区文化形式,加强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努力提高农村社区文化的活力。第一,实施文化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 “绿色通道”。要鼓励和引导高校优秀毕业生积极投身农村基层,充实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从事文化服务工作;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韩国,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相关专家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或者通过兼职、定期服务、定点咨询等方式为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提供智力支持;要鼓励和引导离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同志回归农村,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发挥他们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繁荣。第二,实施文化人才培训计划。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一批人才培训基地,拓宽文化培训的渠道,建立多渠道的文化培训模式,扩大农村文化人才培训的规模,扩增文化培训的覆盖面,构筑农村文化人才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培训网络,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第三,实施文化能人培育计划。深刻找寻、挖掘农村的文化能人,加大文化能人的培育力度,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努力打造文化能人品牌,成就一批扎根基层、深入基层、归根基层的文化骨干队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引、带”作用,让农村文化生根开花,促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健全社区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农村社区文化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健全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推动文化的共建共享。第一,要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文化领域的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文化素质和领导能力,增强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改变“政出多门”的现状,转变行政理念,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诚心换取人民的真心,改过去“以管理为主”的模式为“以服务为主”,以服务带动管理,更多的将对农村文化的引领和教育寓于农民乐于接受的服务之中,提高文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第二,要健全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的作用,建立一套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文化政策的贯彻、文化建设经费的使用、文化工作的绩效等各方面各环节的监督和考核,充分保证文化相关政策的一以贯之,保证文化建设经费的合理高效使用,保证文化队伍的量多质好,确保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效推进。第三,要健全反馈机制。要让农民群众有表达文化渴求和维护文化权益的机会,真正反映出农民真实的文化需求,让有关部门及时知晓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文化建设的项目和内容,使文化建设有的放矢,确实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实现农村社区文化惠民项目和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第四,要健全供给机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合理配置社会文化资源,努力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农村社区文化多元供给机制,形成多元互补、共建共享的农村社区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农村社区文化的繁荣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25(1).

[2]农家书屋生存状况堪忧,大多数大门紧闭无人问津[N].光明日报:2014-02-27(1).

[3]农村小学10年内减少过半上学平均多走4公里[N].人民日报:2012-6-14(1).

[4]教科文司.我国行政村公共文化建设建议 [EB/OL].http:// jkw.mof.gov.cn/zhengwuxinxi/lilunyanjiu/201302/t20130220_ 734012.html,2013-03-08/2015-04-08.

[5]王能宪.文化建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LI Zhimin1LI Jingping1LI Xin2

(1.College of Marx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jian 350002;2.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1)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4-0044-04

收稿日期:2015-03-11

作者简介:李志民(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区文化。

通讯作者:黎昕(1957-),男,汉族,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Research on the rural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Abstract:Rural communities as the birthplace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Vigorously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related to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But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urbanization,urban and rural contradictions are still prominent,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a big gap.Cultural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unity’s lag,cultural talent shortage, culture build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so on,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rural communities.Adhere to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urban and rural,the rural community and the city as a whole,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urban and rural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guided city resources to rural communities full play,promoting rural healthy construction,to achiev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e.

Key words: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rural communities;cultural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
诸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