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在伪蒙疆政权时期的牧野政策析论

2015-03-20丁晓杰

古今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牧野家畜日本

丁晓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日本在伪蒙疆政权时期的牧野政策析论

丁晓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日本占领蒙疆后,为向日本及伪“满洲国”提供战略资源,尤其是羊毛、皮革等畜产资源,日本占领当局通过蒙疆联合委员会,公布了《蒙疆畜产政策要纲》。关于牧野方面,有“制定有关旗地保全以及牧野的保存及利用、防治毛皮类的乱捕等法规”、“冬营地由旗直接经营为原则,关于其设定及各种设施的设立各个机关担当”等牧野内容。日本占领当局制定及实施的这些保护草原牧野的政策及措施,本质是为了持续掠夺开发该地域的畜产资源,为战争经济提供急需的战略资源,以达到持久利用之目的。

日本;伪蒙疆;牧野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军很快占领了察哈尔省的张家口、山西省北部的大同、绥远省的归绥等地。随后在这些地方成立了察南、晋北、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1939年9月1日,将上述三伪政权合并,成立了“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即所谓的伪“蒙疆政权”。

日本占领蒙疆后,为向日本及伪“满洲国”提供战略资源,并确保永远控制该占领地域,必须实现经济上的自立,即发展地域经济,取得该地域民众的拥护。为达到这一目的,从1938年开始,日本占领当局制定了蒙疆经济开发计划。同年末,响应日本战时物资动员计划的蒙疆地区,在制定自身战时物资动员计划的同时,开始进行物资调查及实施积极的产业开发。为此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日本人经营的企业,以重要战略资源铁矿石、煤炭、畜产资源为中心进行开发建设。

当时,作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环,蒙疆在畜产资源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蒙疆地域是当时日本势力圈内最大的畜产基地,而且具有蒙疆经济特色的羊毛以及绵羊、马、牛、皮革等畜产资源,与铁矿石、煤炭并称为蒙疆的“三大资源”。该地方当时保有400万只绵羊,50万匹马,50万头牛等家畜[1]。并且,该地域以及西北地区经由该地输往华北地区的羊毛,每年约达1350万公斤,占中国全年输出量的70%多,相当于1938年日本羊毛总需要量的13%[2]。日本占领当局在掠夺开发该地域畜产资源的同时,也力求保护产出这些资源的草原牧野,以达到持久利用之目的。

一、牧野政策及措施

日本占领统治该地域之际,为获得畜产资源,实施了畜产统制政策。即在蒙疆的家畜以及畜产品的生产以及流通流域,由政府采取强制限制或指导措施,对畜产资源实行统制政策。1938年7月11日,日本占领当局通过蒙疆联合委员会,公布了《蒙疆畜产政策要纲》,其中也涉及到草原牧野保护问题。

《蒙疆畜产政策要纲》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 方针

鉴于国防上以及产业上蒙疆地域畜产的特殊重要性,力图振兴该地的畜牧业,尤其是进行马以及绵羊的增殖改良,在响应军事上要求的同时,以资提高民生。

第二 要领

一为力图增大家畜的抗雪灾以及包容能力,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冬营地,并使之附属相应的草场,贮存干草及其他饲料,进行种植防雪林、改良草场。

二鉴于家畜传染病的带来的重大损失,采取生产畜疫预防以及畜产物的消毒相关的对策。

……

八改善以前旧的习惯,但不进行急剧的变革,特别是在蒙地要尊重游牧和土地使用形态。

九旗地是家畜的培养地,对此进行保护政策,同时开展打井、进行草场建设,改良牧野。

十在汉人居住地带有计划地保留一定的牧野,在公共利用之外,管理进行牧草以及其他饲料作物的栽培。

十一鉴于毛皮动物具有逐渐减少的倾向,采取使之增殖的政策。

十二对蒙汉青少年进行有关兽医、畜产知识的简单传授,进行指导者的培养。

十三迅速进行畜产资源的调查,以资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四迅速整备适应腹地情况的畜产奖励机关。

第三 措施

……

二冬营地的设置

冬营地原则上由旗直营,关于其设定以及各种设施的实施由各机关协力担当

三扩充家畜防疫处

……

蒙疆家畜防疫处目前在军方的指导下,由蒙疆连盟自治政府经营管理,进行有关家畜防疫试验研究以及预防液的制造

……

六设置民营牧场

家畜的增殖改良设施主要由政府经营,但也鼓励、协助设置民营牧场

……

八制定法规

制定有关旗地保全或牧野的保存及利用、防止乱捕乱杀毛皮类动物等法规

备考

畜产政策实施之际,在考虑日本之外,还要照顾到满洲、北支和中支[3]

如上所示,《蒙疆畜产政策要纲》由方针、要领、措施三部分构成,其中要领14项,措施8项。此要纲为伪蒙疆政权关于畜牧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在要纲的“备考”中,特别强调,蒙疆畜产政策实施之际,除考虑日本之际,还必须兼顾满洲国、华北、华中的需求。由此可知,日本占领当局通过贯彻此要纲,要把蒙疆变成东亚经济圈中畜产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其后,伪蒙疆政府关于畜产资源的计划、措施等,全部是根据此要纲决定的方针、要领、措施等推进的。

如上所示,要纲中有“制定有关旗地保全以及牧野的保存及利用、防治毛皮类的乱捕等法规”;“冬营地由旗直接经营为原则,关于其设定及各种设施的设立各个机关担当”等与草原牧野保护等内容。

当时伪蒙疆政权的五盟地域,除巴彦塔拉盟外,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盟以及察哈尔盟的北部,一直实行的是粗放的游牧方法,没有收容保护家畜的畜舍设施,也不储备饲草。每年由于寒冷、饥渴、疫病、狼害等自然因素,要损失全部家畜的30%左右[4]。

为改变这一状况,根据上述《蒙疆畜产政策要纲》,以进行家畜的改良增产为主要目的,伪蒙疆政府为防止牧野退化,作为牧野保护政策,在1939年,公布了《家畜增产计划案大纲》[5]。该大纲规定保护牧地,“土地使用形态方面,不变更现在的共同使用形态,采取保护牧野,绝对禁止变为耕地的方针的同时,奖励牧草种植和其他饲料的增殖改良”,禁止将放牧地作为耕地开垦。

伪蒙疆政权成立以前,汉族将牧场开垦为农地的现象一直存在。即从清末到民国时代,内蒙古的东、西部由于开垦,出现了旗、县并存的局面,围绕着土地,蒙、汉之间出现了尖锐的对立。伪蒙疆政权成立后,汉人与蒙古人之间的对立状况也没有改变。针对这一问题,1940年,巴彦塔拉盟向政府提出蒙古人和汉人分治的设立“五旗联合办事处”的要求。蒙疆政府尽管对该要求持保留态度,但也意识到改善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对立迫在眉睫[6]。

于是从1940年7月,伪蒙疆政府以“蒙地保护”的必要为理由,认为“蒙汉接壤地带”的整理势在必行,从察哈尔盟开始实态调查[7]。政府的地政总署从同年的后半年起,着手进行察哈尔盟蒙古人、汉人接壤地带的调查工作。察哈尔盟南部设有8个县,围绕着旗县的边界线,双方纷争不断。针对于此,地政总署为保全未开垦蒙地和防止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摩擦,欲在县的农耕地带和蒙旗的牧地之间设定一定的境界线。察哈尔盟公署每隔两公里设一个敖包,欲阻止开垦的北进。并且太仆寺右旗与多伦县、宝源县接壤,经过25天,在县公署、旗公署的职员努力下,敖包终于建成。当时,仅察哈尔盟,县、旗划界就需要6个月[8]。

伪蒙疆政府欲通过设置旗与县之间的境界线来缓解表面上的对立。但是县的土地原来是蒙旗的土地,地税是旗以及王公的主要收入,本质性的问题暂时被搁置起来而已。满洲国也由于汉人不断向蒙地迁入,在旗的内部设置了为数众多的县,土地被大规模开垦,伪满洲国政府通过地籍整理事业,关于这些县的土地,废除了蒙古方面的各种权利(地税等),对汉族迁入者给予土地所有权。其结果是在伪满洲国依存于地税的蒙古王公丧失了权利,封建体制向解体方向迈进[9]。当时伪蒙疆政府也想推进诸制度的统一,土地权利关系的整理以及土地制度的确立是重要的课题。但是,明确蒙古人和汉人的土地权利关系之事,不仅仅使两者之间的纷争尖锐化,更只能导致旗财政、王公财政的混淆不清。并且,因为日本方面当初就对内蒙古西部地域王公制度采取了维持保留的方针,因此没有急迫对盟旗制度进行变革以及旗财政进行整理。当然这也与德王以及其他王公处于政权中心有极大的关系[10]。

前述的《家畜增产计划案大纲》中,关于家畜的增殖、防疫、牧野等进行试验,储存干草、防止雪灾、对抗传染病,力图增大家畜的抵抗能力。为此,规定各旗由旗营,进行大规模的冬营地建设。1939年制定的“家畜振兴具体策”[11]规定,从1939年到1940年,在察哈尔以及锡林郭勒盟,设置7处冬营地,并计划在冬营地内打井、设立饲料基地等。

为进行干草储存,畜牧管理机构在向牧民配备蒙古镰的同时,开始使用割草机。“分配马拉式割草机,最近购置的割草机三天之内分配到了察哈尔盟厢黄、上都两旗,锡林郭勒盟的东、西乌珠穆沁旗,西苏尼特旗,东浩齐特旗,东阿巴哈纳尔旗、东阿巴嘎旗,乌兰察布盟的四子部落旗。割草机的工作效率是蒙古人用蒙古镰割草量的40倍以上,这次分配到各旗的两匹马拉式割草机据说能达到60倍,这对缓和冬季家畜的饲料不足将发挥重要作用”[12]。

为加强地域内各畜产机构之间的联系,当时管理者通过召开牧业协议会的方式,力图消除各种障碍,使事业能够顺利进行。由于以蒙疆的畜产资源为基调的生产力的扩充强化,成为当时的当务之急,“成纪七三七年(1942年——引用者注)九月在兴蒙委员会的主办,召开了由军方、大使馆、各盟、省的相关机关,以及其他商社参加的牧业协议会,以此期待达成使命并提高民生福祉”[13]。为此密切了关联机关的联络,力图强化以畜产资源为基调的生产力的扩充。

牧业协议会之后,作为蒙疆内广义的畜产关系者的联络机关,成立了“蒙古牧友会”,由此进行意见的疏通,信息或知识的交换,加强相互联系,发展蒙古的畜牧业,担当大东亚共荣圈内应该承担的任务”[14],成为畜产关系者之间的一个交谊联络机关。

1943年度,在兴蒙委员会实业处,政府关系各部局以及各机关协商的基础上,关于管内牧野改善对策,对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讨论,决定大体的要领。立即以此为基础实施,通知盟、省、旗、县地方团体等关联机关通报,对牧野改善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具体施策主要有

“(1)打井及其维修。为利用蒙旗未开发牧野,打井并对现有水井进行维修,力图增大家畜的收容能力,以资确保家畜资源。从去年开始,根据水井开凿要纲,在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察哈尔、巴彦塔拉各盟新打井80眼,修改维修100眼,共108眼,因此有草而没水不能利用的牧野逐渐变成水草丰美的草原。

(2)饲料对策。由于该地域的家畜大体上依靠生长于丘陵的自然草而生存,去年开始在乌兰察布盟的百灵庙,设置了优良牧草采取圃,使之成为优良牧草繁殖的根基。本年度继续进行第二经营期,在张北县设置了同样的采种圃。并在同圃内种植了豆科等优良牧草的种子,印制了讲解栽培繁殖的小册子,进行技术指导,还设立了奖励金制度,在优良饲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3)种植草原防风林。为期待牧业的源泉保全牧野改良,建造草原防风林已经根据造林计划开始实施。本年度首先在在种植学校林之外,指定厢黄、上都、东苏尼特、西苏尼特各旗,选定具备满足造林诸条件的地点,植树造林。

(4)草原防火。草原火灾不仅仅是家畜越冬困难的因素,也是草原省察里减退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重视草原防火,促进各相关机关对此的统制活动。重视防火宣传教育,制作宣传画以及其他各种印刷品,张贴防火标语,进行防火宣传。普及牧野蒙疆思想,进行行政技术统制,指导牧野对策”[15]。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增加牲畜头数,普及牧野思想,力图确保家畜以及畜产资源。

但是,现实中,这些计划和具体政策,即使某种程度付诸实践,没取得什么效果的时候也并不少。如当时蒙疆政府的职员战后曾这样讲:“为了改良牧野,由日系技术人员选定了几个场所,修建了冬营地,可惜他们不听当地人的建议,把冬营地置于无人前去放牧之所,结果浪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16]。

二、结语

日本在伪蒙疆政权时期实行的这些保护牧野、禁止开垦未开发蒙地、打井以及储藏牧草、普及兽医及畜产技术等措施,客观上有利于畜牧经的发展以及提高民生。但是,这些措施在内蒙古西部并没有普遍推行,即使实施了这些措施,出现相应的效果和利益,也须要相当的时间,所以这些措施的效果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并且随着日本的战败、蒙疆政权的垮台,这些措施的实行以及普及也没能实现。更重要的是,日本占领当局制定及实施的这些保护草原牧野的政策及措施,本质是为了持续掠夺开发该地域的畜产资源,为战争经济提供其急需的战略资源,以达到持久利用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日)興亜院编.興技調査資料第五二号蒙疆畜産資源調査報告書[R].東京:兴亚院,1940.60

[2](日)川村得三.蒙疆経済地理[M].東京:叢文閣,1941.173

[3](日)満鉄調査部編.蒙疆政府公文集(下輯)[R].大連:南満洲鉄道株式会社,1939.218-222

[4](日)楊井克己.蒙古資源経済論[M].東京:三笠書房,1941.133

[5](日)高木翔之助編.北支·蒙疆年鑑[M].天津;北支那経済通信社,1941.蒙疆篇70

[6][7](日)JACAR(ァジァ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4122376400、陸支密大日記第28号3/3、昭和15年、「蒙古連合自治政府政務月報送付の件(1)」、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

[8](日)川口典夫.思えぼ懐かし察哈爾の10年.思い出の内蒙古―内蒙古回顧録[A].東京:らくだ会本部,1975.134-135

[9](日)参照広川佐保.モンゴル人の「満洲国」参加と地域社会の変容―興安省の創設と土地制度改革を中心に―.ァジァ経済[J]第41巻7号,2000年7月

[10](日)内田知行·柴田善雅編.日本の蒙疆占領1937-1945[M].東京:研文出版,2007.80-81

[11](日)高木翔之助編.北支·蒙疆年鑑[M].天津;1941,蒙疆篇71

[12](日)草原へ草刈機.善隣協会調査部.蒙古[J].第10巻第7号.1943(7).97

[13][14](日)福島義澄編.蒙疆年鑑[M].張家口:蒙疆新聞社,1944.308-309;309

[15][16](日)札奇斯欽.我所知道的徳王和当時的内蒙古(2)[M].東京:東京外国語大学ァジァァフリヵ言語文化研究所,1994.61

An Analysis of the Japanese Husbandry Polic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uppet Regime of Mengjiang

Ding Xiaoji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Hohhot 010022)

After Japan’s occupation of Mongolia,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uthority announced the Mengjiang herds policy outline through Mongolia joint committee,in order to offer to Japan and the puppet“Manchukuo”strategic resources,especially wool,leather and other animal resources.As to the husbandry and grassland,there were relevant items such as“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urs hunting”and“the principle of winter camp management”. The main reason why Japan’s occupation authority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these policies and measures was to protect the grassland for continual loot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animal resources,and provide urgently needed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war econom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ustainable use.

Japan,Puppet regime of Mengjiang,grassland

丁晓杰(1961—),男,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近现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猜你喜欢

牧野家畜日本
日出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日本元旦是新年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探寻日本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黄金时代》日本版
难忘的消防演习
欢迎订阅2015年《草食家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