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土石山区可持续绿化技术探讨

2015-03-20曹建生张万军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坡地梯田坡面

曹建生,张万军,张 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22)

目前,随着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困难立地造林已经成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硬骨头[1-3]。太行山困难立地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该区域人口压力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4-5]。困难立地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立地条件差,即土层瘠薄、土壤干旱,造林难以成活;二是忽略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林难以保住成果,最后便形成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状况。因此,解决太行山区造林难的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狭义造林难的思路,而要从绿山和富民的角度,深层次解决造林难的问题。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小流域,具有典型的北方石质山地特征,坡地表层岩土表现为明显的岩土二元结构,上部土层薄,下部岩体风化层厚;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60mm;土壤为花岗片麻岩发育的褐土类型,坡地土层瘠薄,台地土层较厚;坡地上的自然植被为荆条灌丛。

1 坡改梯造林技术

坡改梯,就是把坡状地形的山坡改成梯形台阶状的梯田,实现保水、保土、保肥。进行坡改梯工程的山坡一般为上部土壤层较厚,或者下部岩体风化程度较强的地方;而对于岩石裸露的地方,特别是岩体风化程度较弱的地方,不易进行坡改梯工程建设。坡改梯工程建设后,山坡地的地貌特征将发生改变,即梯田、地埂、切割坡面。因此,坡改梯造林也将主要围绕这3个方面展开。

1.1 梯田客土造林技术

坡度在15°以内的坡地一般改成厢面宽5m以上的宽面梯地;坡度在15°~25°一般改成厢面宽5m以下的窄面梯地。梯田客土土层厚度60cm以上,耕作层20cm以上。客土土壤如过于粘重,应适当掺加山皮土,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主要栽植核桃、杏、桃等经济树种。另外,在树间套种油菜、红薯等矮秆作物。

1.2 切割坡面造林技术

1.2.1 切割裸岩坡面植生袋绿化技术

在切割裸岩坡面上,由于立地条件较差,根本无法直接进行绿化工作,因此采用营造植生袋的方式进行绿化。工程建设前的主要工作包括土壤、有机肥、植物种子、植生袋等材料的准备,其中土壤按照就地取材、就近取材的原则进行,充分利用周边的土壤,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他为购置。植生袋的规格为40cm×60cm;植物配置为二月兰+紫花地丁+野罂粟,二月兰∶紫花地丁∶野罂粟的比例为2∶1∶1;有机肥为鸡粪与牛粪。将植物种子、有机肥和土壤按照1∶100∶7000的比例(质量比)混合后装入植生袋中,然后将装好的植生袋搬运到施工现场,再对现场进行清理砌底、垒砌,砌筑要求上下2层不能对缝,要压住缝隙,同时根据坡面的具体情况,上层比下层要缩进垒砌宽度(40cm)的 1/4(10cm)左右。

1.2.2 切割岩土坡面营养钵镶嵌绿化技术

在切割岩土坡面上,虽然有一定量的土壤,但不足以维持植物的生长,因此采用营养钵镶嵌造林。植物配置为铺地柏、沙地柏、紫穗槐等小灌木,苗木规格一般为2~3a生营养钵苗木,土球直径8~10cm,株高30~50cm,依据坡面的特征以及苗木的生长特性,进行株行距设置,株距70~80cm,行距100~120cm。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栽植后立即浇水,之后每隔7d浇水1次,共3次。

1.2.3 切割堆积坡面直播绿化技术

在梯田的切割堆积坡面上,由于土壤条件较好,可以直接进行播种。植物配置为紫花苜蓿+草本花卉(包括紫花地丁、抱茎苦卖菜、二月兰、蒲公英、野罂粟);播种方式撒播、条播等。选择阴雨天播种,土壤水分充足,可以直接进行撒播,即先将种子按比例混合后,均匀撒播在坡面上,再覆土以保证种子发芽的营养需求。

1.3 梯田地埂绿化技术

要求梯田地埂结实,埂面整齐,不易垮塌。埂顶宽≥30cm,埂面高于土面≥20cm。地埂植物配置为金银花、紫花苜蓿、麦冬等须根强的低矮灌木,以及油瓜、羊胡子草等匍匐植物等;同时利用起埂,以及耕作断根等方式,减少地埂植物对梯田经济林与农作物的影响。

2 石质坡地扩蓄增容大苗移栽造林技术

对于上部土壤层较薄、下部岩体层风化程度不大,并且岩石裸露,不易进行坡改梯工程的坡地,可以采用爆破成腔、挖鱼鳞坑等整地方式,进行不规则大苗移栽造林。造林技术要点包括整地(爆破、鱼鳞坑)、砂性土改良(客土)、苗木移栽(带土坨运输、定值、剪枝、灌生根粉剂)、病虫害防治、补灌(雨水利用)、压实、地表覆盖、割灌、除草等。因受到石质坡地岩土特征的影响,栽植后的苗木不规则、不成规模,同时也不易采摘,因此植被配置上可以考虑黄栌、樱花、金叶榆、金叶槐、榆叶梅等景观树种,丰富流域、区域的春景与秋景,并在整体上与沟道内的绿化树种、梯田上的经济树种相匹配,为休闲观光采摘旅游营造良好的山区环境。

3 造林技术模式

在小流域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套造林技术模式,即“坡改梯工程”+经济林的梯田面造林模式、营养钵+灌草的切割面造林模式、苜蓿+金银花的地埂绿化模式、石质山地爆破、鱼鳞坑+景观林的大苗移栽造林模式。通过造林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提高了土石山区困难立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实现了山区的快速绿化、美化、生态化,为经济林、水土保持林、生态景观林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样板。

[1]赵红军,刘笑飞,杨晓磊,等.关于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的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0,(4):67-70.

[2]龙桂根,徐光辉,黄芝云,等.裸露山体困难立地绿化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1,(3):27-32.

[3]王俊杰,赵亚萍.困难立地造林难点与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14,39(4):23-25.

[4]张建平,徐振华,毕君.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可持续发展[J].河北林业科技,2007,(增刊):17-18.

[5]马守臣,岳庆玲,徐炳成,等.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9,(3):20-24.

猜你喜欢

坡地梯田坡面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山区修梯田》
冲积扇油气管道坡面侵蚀灾害因子分析
秀美梯田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幸福我一辈子
梯田之恋
从江加榜梯田
Overview of Urban PM 2.5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s in China
长期施用化肥对黄土丘陵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