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家庄市太行山区林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0庞国强

河北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太行山区林果业林果

庞国强 ,李 梅 ,张 英 ,陈 晨

(1.石家庄市森防站,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交接位置。全市辖22个县(市)区,其中山区、半山区8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5848Km2,耕地面积885.7万hm2,林业用地面积49.326万hm2,有林地面积33.73hm2,森林覆盖率21.3%。山区8县(市)区土地面积8682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4.8%,耕地面积18.15万hm2,林业用地面积46.47万hm2,占全市林业用地的94.21%;有林地面积27.88万hm2,占全市有林地面积(33.73万hm2)的 82.656%;果树种植面积11.62万hm2,森林覆盖率32.11%;宜林荒山荒地18.59 万 hm2。

石家庄市太行山区8个县(市)区处在构建省会西部生态屏障和石家庄市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是全市林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1 太行山区8个县(市)区林果业现状

2002年以来,石家庄市山区8个县(市)区先后实施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酸枣嫁接大枣等林业工程,石家庄市林果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截止2012年底山区8个县(市)区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0.886万hm2,占全市退耕还林工程任务的85.1%,退耕地人工造林2.586万hm2,匹配荒山荒地人工造林4.31万hm2,封山育林3.99万hm2;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人工造林3.22万hm2。退耕还林和太行山绿化两大工程累计人工造林10.118万hm2,其中生态林栽植面积4.615万hm2,生态经济兼用林面积4.479万hm2,经济林栽植0.317万hm2。据统计,山区8个县(市)区现有生态经济兼用林和经济林面积11.624万hm2,其中大枣面积4.966万 hm2,核桃面积4.36万hm2,板栗面积0.7万hm2,这三大树种面积合计为10.026万hm2,占8个县(市)区果树总面积(11.624万hm2)的86.3%。

实施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山区开发等工程造林按林龄多数已进入成年林期,生态经济兼用林、经济林已大多数进入盛果期,这些林业资源在生态体系建设和山区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果主导产业。如赞皇大枣、核桃、板栗,平山核桃、苹果,行唐大枣、核桃,井陉核桃、苹果,灵寿核桃、板栗,元氏核桃、石榴,矿区苹果、核桃等。

2 石家庄市太行山区林果业面临的挑战

石家庄市太行山绿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随着林果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开始形成和凸显,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就可能威胁到已经取得的林业成果。

2.1对当前太行山区林果业所处的攻坚阶段认识不十分清晰

经过前几十年实施的造林绿化工程,太行山区相对较好的宜林地已经都完成了造林绿化,剩余的宜林地都是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等造林难度更大的地方。再者是林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和技术难题,需要组织专业团队,针对林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攻坚或科技攻关。如近几年太行山区大枣主产区生产经营不景气,虽然有外地大枣抢占市场,对石家庄市大枣生产冲击的因素,但通过深入赞皇大枣产区调查了解,赞皇县大枣品种单一、产品单一,多以原料销售。以前赞皇大枣主要是采青枣加工蜜枣,再就是大枣上色后卖鲜枣,当地几乎不产干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食品营养保健的重视,近两年蜜枣销量锐减,再加治理环境污染关停了一部分蜜枣加工企业,青枣几乎是没有大的销路,等到鲜枣大量下树,鲜枣市场极度供大于求、鲜枣价格急剧下跌,大枣成熟季节远看满树红枣长势喜人,近树前细看红枣因裂果、缩果病全都是坏枣、几乎很难找到红熟的好大枣。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后果相当严重。

2002年以来工程造林速生杨是建设生态林的主要树种之一。通过十几年来观察,速生杨只是前4~5a速生。在贫瘠沙土地或土层较薄的荒地栽植速生杨,有的长成小老树,有的轻者树冠上半部死亡,重者整株成片死亡。造成林业资源损失。多数速生杨品种林质差、产量低、易早衰、价格低、生态效益也没有乡土树种好。

2.2树种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1)在核桃产业方面,呈现严重的品种趋同化,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优势的乡土资源品种研发利用不够,品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如目前核桃栽培各地均以辽系、绿岭为主,不管立地条件如何,有些山地贫瘠且基础设施不健全,栽上抗病性、适应性弱的早实核桃品种,使得树势早衰、病虫害严重。存在着重栽早实品种,忽视晚实优良品种、重产量轻质量的问题。

(2)在大枣产业方面,品种单一问题更为突出。多数大枣几乎是同时采收、同时上市,势必造成市场价格下跌。缺乏成熟期早、中、晚,干、鲜食品种搭配的科学种植结构。以致造成今年不少枣园采摘鲜枣不够工钱、干脆不采让枣在树上坏掉的现象。

(3)经济林比例偏小,影响山区农民增收。太行山区矿区、平山、井陉生产的苹果很具特色,品质好、价格高、效益好,就是面积小、规模效益低;而葡萄、樱桃、桃等特色高效水果面积就更少了。特色优势经济林规模小,农民单靠农业增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2.3 栽植过密,重栽轻管

这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老问题,有认识上的问题,有制度方面、技术方面的问题。如退耕还林工程,有人认为密度大、见效快;在技术上密植不密管,造成果园郁闭、单产不高且病虫害严重。有的栽植就是为领补贴,不留树盘,间作高秆农作物,甚至怕影响间作还把分枝去掉。

2.4不重视良种化,粗放规模扩张

有的地方仍然栽植实生苗,多数结果较晚、果品良莠不齐、优少劣多,单株产量差异悬殊。这种情况致使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盲目扩大面积,三五年后苗木所剩无几,挫伤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制约了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2.5科技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会化科技推广体系尚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缺少现代电子科技指导手段,还没形成与林果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技术推广和效能评价机制;在产销环节产品多停留在自产自销和客户上门收购形式,农户分散种植,抗风险能力、销售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都比较低,还没形成有效的产销衔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发展及职能作用相对滞后,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不完善;缺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产品营销网络。

3 对策与建议

3.1 调整林果种植结构,加大生态经济兼用林的比重

在宏观上调整林分结构,最大限度的增加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将位于非重点生态区位且立地条件较好的部分生态林种进行有计划的更新,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树种或经济林。以市场为导向,筛选扩大干果类兼用林种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树种。提高林地资源的经济产出效益,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营林抚育等利益共同体,有利于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林果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在太行山绿化重点区位生态林建设中,鼓励建设混交林,制定措施限制采用适应性不强、生态效益低、经济效益差的速生杨树种,在贫瘠山地、沙地造林,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和发生突发性病虫害的应急防治。

(2)适度扩大经济林的林分比重。苹果、梨、葡萄等大宗果品要高档化、标准化、品牌化;桃、樱桃、石榴等名优特稀多样化,有计划的扩大经济林的种植规模。为了延长市场供应期和提高经济效益,可适度采用设施(促成、延迟)栽培技术,提高林果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3)适当增加兼用林树种板栗的种植面积,石家庄市太行山区有大面积片麻岩成土母质山地,非常适应板栗生长,且板栗树种比核桃、水果更耐旱,在大枣育种方面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以前,板栗比大枣、核桃更具比较优势,更具发展潜力。可引进适合矮化密植早期丰产、稳产的板栗、榛子等优良品种。

(4)在防治大枣果实病害没有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之前应以稳面积、提质增效为主。首先要改接一定比例的抗裂果、抗缩果病的大枣品种,如河北省林科院选育的曙光、曙光2号,通过在阜平、行唐等地的对比试验,能显著减轻大枣裂果和缩果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熟枣的好果率;改接一定比例的早熟和晚熟品种,适度加大晚熟品种比例,晚熟品种可避开多雨季节减少坏果。做到早、中、晚品种搭配,使产品错季上市,增加大枣销售时间、避免大量鲜枣集中上市,以时间换空间;适当改接一定比例的鲜食枣,如冬枣、梨枣。二是示范推广避雨栽培,可有效解决大枣裂果引起的坏果问题。三是在大枣深加工方面研发新产品,在大枣变坏以前进行产品加工。四是在整形修剪方面主要是降低树高、使树体紧凑,为避雨或设施栽培创造条件。

(5)核桃随着栽培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干果市场价格下行趋势已经形成。2014~2015年连续两年干果价格以20%左右的幅度下降。核桃以稳定面积、调整品种结构、早实和晚实品种搭配、改劣换优、推广省力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果品质量,挖掘现有果树资源生产潜力为重点。

3.2 强化对林果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

(1)围绕太行山区形成大枣、核桃、板栗等主导产业,针对制约林果产业发展的瓶颈进行科技攻关,如赞皇大枣的裂果、缩果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新产品市场开发方面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就无法实现大枣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要加强对抗裂果、抗缩果病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推广;适度改接一定比例的鲜食品种和晚熟枣,大枣裂果主要是成熟前遇阴雨天气造成的,晚熟品种可规避多雨季节,秋高气爽可减少裂果和烂果;通过栽培技术改革,实施避雨设施栽培等也是减少坏枣的重要途径。

(2)充分应用已有科技成果的可用部分,对已有成果进行集成,用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完善产业链,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目标。据研究报道在沙化、贫瘠、漏肥、漏水严重的土壤上造林采用根域限制造林技术,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太行山林果业发展攻坚中,要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3)林木经营管理尽可能机械化(育苗、施肥、灌水、覆盖、病虫害防治、除草、修剪、采摘等),利用矮化密植、机械化管理,省工高效是当代林果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力求省工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4)引进新的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突出产品安全,实现规范化、量化、简化操作程序的省力栽培。抓好高标准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对石家庄市林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5)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能绩评价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集中培训、典型示范、现场会,参加考察等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林果生产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鼓励技术人员驻乡、驻村、驻林果园场,及时解决林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建立科技示范村、示范园、示范户,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引导果农实现由低效、粗放管理型向集约化、高效型的跨越式转变。

3.3 政策扶持

(1)国家与省级重点林业工程项目要优先在太行山区安排实施,市县两级政府参照石家庄市环省会经济林建设工程的做法,除对新造林地种苗给予补助外,还要对幼林期的林业生产经营业主按造林面积给予补助。对林果新品种引进和劣种换优给予资金扶持,对社会力量从事林果生态建设投入的资金政府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体现政府要绿、生产经营者有利的原则。

(2)有计划安排林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道路、电力、机井、蓄水池、节水灌溉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山区林木依赖降雨、降雪、蓄水灌溉的不利状况。

(3)大力扶持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林果主产区一定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林果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共同体。促进龙头企业、营销中介和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小农户、大基地,提高分散农户应对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引入现代化的互联网营销手段,积极发展冷链运输、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

[1]石家庄市林业局.石家庄市2012年林业生产统计年报[内部资料].2013.

[2]王振亮,邵学红.优质抗缩果病、抗裂果枣树新品种‘曙光’[J].河北林果研究,2011,(2).

猜你喜欢

太行山区林果业林果
太行山区苹果节水灌溉高效技术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浅谈林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气候变化下林果业重大害虫灾变规律探讨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开展双创行动 壮大林果产业
浅谈丹凤县林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北将严限张承及太行山区矿业开发
旅游扶贫战略模式研究*——以太行山区旅游扶贫为例
咸阳德丰农林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