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警察胜任力的警务管理模式初探

2015-03-20

文化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胜任警务职业

范 瑛 韩 浩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重庆警察学院,重庆 401331)

一、警察胜任力的价值

警察胜任力研究自2006 年起在国内兴起,且多以警察能力和警察素质的定性研究为主,结合公安精神、警队宗旨和警察职业道德准则等对特定警种警务人员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描述和运用,文献统计发现其表现为职业道德、政治思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人格等方面的警察职业能力和警察素质。

(一)现代警察职能转变的需求

“警察职能主要表现为警察功能和警察作用两个方面。警察职能不仅是警察机关或警察个体具备的功能,尤指在履职过程中发挥出来的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或效益。”[1]警察“专政”职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为“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且有效发挥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公众民主意识不断提升,对警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众不仅希望警察履行打击犯罪和稳定社会秩序的职能,更希望他们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员。所以,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相一致的警察职能也将由“简单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拓展。

(二)警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要求

虽然能力形成不一定与学历文凭有必然联系,受教育程度高低也未必就是形成职业胜任力的充分条件,但学历层次不高的团队不可能成为一支具有持久胜任力的队伍。如果说作为“国家机器”的警察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能力需要增强的话,那么现有警力资源不足将是困扰警察胜任力提升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我国在编警察全年累计工作量是其他公务员工作量的2.5 倍,[2]对警察而言,加班加点是常态。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力更新与递增远远赶不上警务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化。受工作任务难度和危险系数增强等因素的影响,警察在胜任警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二、关于警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一)警察胜任力相关概念

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警察胜任工作的能力进行了阐述,提出警察职业能力、警察胜任力、警察胜任力模型及相关概念。“警察职业能力是警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体,并且这种集合体会在警务活动过程中进行整合与类化迁移,最终将形成警务活动过程的综合能力。”[3]有学者提出,“警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文化素养与修养三个层级构成。”[4]“警察胜任力是指警察适应发展变化的职业需求并持久产生良好业绩的工作能力,通过对警察胜任力的属性分析发现它对公安机关开展队伍建设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5]

(二)不同警种的警察胜任特征、胜任力结构

学者将警察胜任特征归纳为核心、基准、鉴别三种类型的胜任特征,并将警察胜任力原理结合警务运行机制,提出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专业培训及激励机制着手实现队伍管理的新模式。从警察胜任力结构看,基层警察胜任力模型为五因素模型,包括个性、道德、智力、政治、身体和技能等因子。还有的以城区派出所所长为例,构建了涉及公安基层领导的胜任力模型,包含能力、知识、个人、生理和心理素质在内的四个维度和十一个因子。

笔者认为,警察胜任力并非抽象名词或符号,而是完成警务职业工作所需全部素养构成的结构样式,它不仅为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更能为警务管理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三、警察胜任力模型对警务管理的参考价值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胜任力理论在近年被广泛运用在绩效管理、人才招聘等方面,并基于相关行业建构了与之适应的胜任力模型。可以说,胜任力是担任某一特定任务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也是一整套针对特定岗位、特定组织个体特征建立的评价标准,通常由与工作绩效最紧密相关的要素构成。与警察胜任力有关的各项警务工作,如招录、职业发展与规划、岗位培训和绩效管理等,均可基于警务工作人员或警务组织的胜任特征来实施。

(一)为警务管理提供量化考评的依据

警察胜任力不仅为警务组织的招考工作提供了可量化的考评依据,还为警察胜任力培养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传统的入警考试的录用计划按《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要求,除有报考条件的限制以外,还有公共科目、专业科目、体能及心理素质测评和考核,但并未有胜任岗位的相关能力和要求的测试。如能根据警察胜任力建立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性特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笔试、面试等招录模式,将能用更科学的方法从大量的求职应征者中挑选与警务岗位匹配度更高的人员。

在警察绩效考评中,警察胜任力还可用来区分优秀警察和一般警察。目前,警务绩效测评存在以下缺点:评估指标对绩效指向性不明,评估方法单一,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警察胜任力可针对传统警察绩效评估中所存在的指标不完备、人为主观因素所占比例大、分类结果随意性大等缺陷,将胜任力指标体系转化为可测算、可比较、可评估的具体指标,提高管理者工作绩效,为警察胜任力评估获得更准确、科学的测评结果。

(二)对警察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胜任力的属性,我们发现它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将工作岗位视为研究对象,与工作绩效有密切关系;其二是以个体特征为研究内容;其三具有动态性,它与工作的情景相关联;四是以激励个人获取良好工作业绩,提升组织整体效能为研究目的,并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这些特点对警察胜任力培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有利于警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准则与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我们在警察胜任力的培养过程中并不缺少“政治过硬、执法为民、作风优良、热情服务”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主要缺少的是具体、实用、可测量的实际操作内容。而运用胜任力的方法来建立警察职业道德准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能具体指导民警的职业行为,又能促使民警在实践中真实体验职业成就感,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隐性的特质是挖掘警察胜任力的关键因素,而胜任力恰恰注重的便是这种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隐性特质的挖掘,因而有利于提升警察的核心素质,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深化其对工作内涵的理解,逐步实现其职业理想。

2.奠定警察职业发展方向

胜任力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与组织发展并不冲突,它是基于个人—职位—组织匹配的理论框架来构建的,所以要充分把握个体特征,了解从业个体的价值需求,激发个体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个体胜任岗位工作。警务工作中,警察个体的职业发展最终能为警务组织的发展提供能量和动力,警察胜任力研究为警察胜任力的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且从不同角度调整工作内容,减轻从业压力,调动警察胜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帮助民警缓解职业压力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公共安全危机频繁发生,社会治安方面变得尤为复杂。对公安机关来说,他们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对民警而言,履行职责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法治日趋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日益强大的信息社会,面对重大案件,或是由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导致的公共安全危机,要求公安民警既要具备较高的决策水平,又要具备更高的风险责任承受能力。在职业压力不断增长积累的情况下,胜任力中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指标无疑可为民警适应新形势发展,胜任工作岗位与工作环境,缓解并释放心理压力等产生积极的作用。

[1]黄辉. 略论警察职能[J]. 公安教育,2001,(7):22.

[2]搜狐网.我国警察健康状况:一线警察平均寿命仅有48 岁[EB/OL]. (2006-06-11)[2015-08- 22]. http://news. sohu. com/20060611/n243671046.shtml.

[3]杨中华.治安警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公安教育,2014,(5):24.

[4]徐玉明,卫莉莉,范如意. 警察职业能力结构的实证 性 研 究[J]. 公 安 大 学 学 报,2002,(4):39-41.

[5]吴建军. 公安队伍建设的新视点:警察胜任力[J].公安研究,2011,(8):80-90.

猜你喜欢

胜任警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职业写作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我爱的职业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