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化品位建设研究

2015-03-20姚晓丹

文化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馆藏馆员图书馆

姚晓丹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文化的定义至今未有统一的标准,它是组织的精神,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文化通过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影响成员价值观,最终使每位成员自我管控。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内涵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由馆员、读者共同创造和认同并逐渐形成的全员遵守的价值观。它是高校图书馆在长期发展中自身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员精神的纽带。高校图书馆文化是各种文化形态的集合,主要分为以下方面。

图书馆制度文化主要指图书馆日常运行中读者和馆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奖惩制度等。良好的制度文化能有效约束馆员和读者的行为,使读者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图书馆行为文化主要是图书馆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有规律地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服务、学术交流、课题研讨等文化活动所体现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精神文化主要指图书馆员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思想行为准则,包括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等。[1]

二、提升高校图书馆文化品位的作用

(一)促进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提升可以促进馆员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高校图书馆意义重大;而个人文化水平、修养、品味的提升,会对图书馆文化建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可以极大地提升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进度。在此过程中,图书馆文化对馆员的熏陶和引导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馆员自觉按照高素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对自身的弱项进行学习和完善,经过长时间的影响,馆员的素质会不断提高。[2]

(二)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过全方位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将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这些都是吸引读者阅读和感受的亮点。尤其是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读书活动、名师讲座等,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激发读者学习兴趣和读书热情,读者置身其中,思想得到升华。

(三)促进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文化不仅体现在硬件条件上,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上。图书馆要向所有读者开放,不分贵贱、不分级别,最大限度地延长开馆时间。通过读者引导、新书推荐和交流读书心得等方式,对读者进行人文精神教育。[3]优秀的图书馆文化不仅能有效地规范、统一馆员的思想意识,使其与图书馆文化一致,还能激励馆员爱岗敬业,并通过优质热情的服务,营造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让读者把图书馆当成理想的读书场所,愿意来学习阅读。同时,优秀的图书馆文化通过馆员的服务、内部的宣传等在潜移默化中向广大师生传递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助人为乐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提升高校图书馆文化品位的措施

(一)美化馆内外环境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各高校中一般均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高校对图书馆的选址、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精心设计,以展示高校的文化氛围和格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不仅要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还要有雅致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在高校图书馆硬件建设方面,主要以营造幽雅舒适、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环境为宗旨。馆内布局要在采光、色彩搭配、阅览位置等方面充分考虑读者感受和使用是否方便。在内部规章制度上采用幽默语言进行温馨提示,书架、墙壁上张贴一些名人警句,使读者置身于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在图书馆馆外的环境建设上,多种植一些高大树木,并远离闹区,以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

在高校图书馆软件建设,即人文环境方面,主要指馆员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馆员在为师生提供服务时,要姿态端庄稳重、语言文雅,具有良好的职业风范。这使读者感受到温馨和惬意,愿意置身其中去阅读。

设置雅致、文化氛围浓厚的高校图书馆内外部环境,使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图书馆文化也将不断升华。

(二)完善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

图书馆制度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各种活动的规范保障。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在高校教学科研中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将无法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完善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尤其是建设以人为本的高校制度文化,不仅能促进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还能促进高校师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意识。[4]

在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中,首先在书馆日常工作细则、服务准则、借阅管理细则等等方面,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统一。同时,要广泛征求建议,馆员也要参与讨论。在制度形成之前,充分尊重馆员、读者的意见,使图书馆各种管理制度形成的过程成为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良性沟通、交流互动过程,这不仅增强了馆员、读者对制度的认同,还能使馆员、读者自觉遵守制度。完善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以人为本的制度将极大地促进图书馆文化的建设。

(三)优化图书馆资源建设

丰富的馆藏信息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信息资源保障。[5]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已从传统图书馆转变为数字型图书馆。之前,图书馆馆藏文献一直以纸质文献为主,在向数字型图书馆转变中,数字资源成为馆藏资源收集的重心,但比例仍然较小。同时,馆藏资源与高校特色专业的结构也不相符,特色专业方面的文献资源较少,大众化的信息文献资源存储量较大。

馆藏资源结构优化成为高校图书馆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第一,合理统计需求。高校图书馆每年都大量采购信息文献资源,在采购前要做好与学校各院系教师、学生的沟通,征集建议,将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力。第二,注意信息资源的采购和加工。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时代已来临,图书馆应注意各种数据的采购和建设。在采购中既要兼顾特色也要注意受众面,这些电子信息资源更新速度快,能及时与国际接轨,能为师生及时提供信息支持。与此同时,高校具备优质的人才优势,发挥特色数据库的优势为广大师生服务也将是优化馆藏资源的有效途径。第三,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中,过去传统图书馆时期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分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工作也极为紧迫,将这些文献数字化将极大地提升其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也将是优化馆藏资源的有效途径。高校间实现馆际互借,共建统一数字平台等办法,互通有无,相互补充,避免重复购买,也有效改善馆藏资源的结构。可见馆藏资源的优化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品位发展的保障。

(四)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

目前,人类已步入新媒体时代、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改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今,各种电子终端可以帮助读者随时获取信息。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要求,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以读者的需求为第一要务,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定制个性化服务,主要根据读者提出的某项需求,馆员及时完成资源整理和开发,第一时间提供给读者。2.信息推送服务,馆员参与科研组并共同研究课题,在小组中主动承担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为科研提供支撑。3.编制推荐目录,馆员根据读者提出的信息需求及时编制推荐目录,并运用精炼的语句对文献进行概况,为读者提供参考。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文献资源的中心,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意义重大。其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将在潜移默化中使高校师生得到一种思想意识的熏陶,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文化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效果无法用数据、尺度去衡量,但其作用却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取代的。

[1]郑丽萍. 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J]. 世纪桥,2014,(2):23-24.

[2]王茂成.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4-16.

[3]闫建平,唐曙南,李巧林. 高校图书馆文化品位及其建设[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18.

[4]李秋奇.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8):184-185.

[5]冷英.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2-84.

猜你喜欢

馆藏馆员图书馆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