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遥弦子书中的排比修辞探析

2015-03-20赵玉娟

文化学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弦子生活

赵玉娟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平遥弦子书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唱文学,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深受平遥及其周边县市老百姓的喜爱,2011 年6 月,平遥弦子书列入山西省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从排比这一角度出发,对其一探究竟。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法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得以加强排比,这种辞格叫排比[1]。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运用排比,能够使文章一贯而下,铺陈罗列,有突出的表达力。

一、平遥弦子书的排比

(一)对周边环境的详尽描述

《骂鸡》是平遥弦子书的经典篇目,说唱一开始就描绘了一群鸡,“过生活就凭的一群老草鸡,黑骨头头鸡白骨头头鸡,还有两只毛腿腿油乎乎的 鸡;黄贝贝的 鸡,花灿灿的 鸡,还有两只珍珠珠戴帽帽的 鸡;长腿腿的 鸡,短尾尾的 鸡,还有两只胖头呆脑,肉骨碌碌的 鸡;长尾巴巴鸡,短尾巴巴鸡,还有两只咯地咯多咯地咯多好老喂的鸡;长嘴头头鸡,短嘴头头鸡,还有两只低骨烂头好匝蛋的鸡;长毛毛的鸡,短毛毛的鸡,还有两只色一色马股溜溜的鸡;大冠冠的鸡,小冠冠的鸡,还有两只金脖脖歪嘴头头鸡;要强霸武的鸡,死焉活锉的鸡,还有两只见人就咬照门门的 鸡;洋求不睬的鸡,圪搓打颤的鸡,还有两只没时没分乱叫鸣的鸡;连飞带跳的鸡,连吃带闹的鸡,还有一只吃完食子歪嘴头头鸡;这样样的鸡,那样样的鸡,还有一只漓漓道道,道道漓漓,五色毛毛,花里胡哨,胖头呆脑,不大不小,拐腿腿的,朝后走的,一天净吃二格米的,一天能下六个蛋的,分量足够六斤半的,认下人的,会说话的,俺老婆的,听人道说的老草鸡。”①本文所采用的平遥弦子书语料来自音频资料的转写,音频资料有平遥弦子书说唱团队演出录制的音频资料,及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发行的专集《盲人民间艺术家专集系列——平遥弦子书》(三套六碟)。

一群老母鸡,是年老无子的王婆子的心肝宝贝,每天与王婆子形影不离,所以王婆子对它们了如指掌。说书人在创作时以王婆子的视角,运用排比修辞对这群鸡进行了细致描写,把鸡的颜色、腿形、尾巴、嘴、冠、脖子及至性格脾气、精神面貌一一道来,分类描写时既有整体描写,又有个体描写,反映了养鸡人对鸡的细致观察,读来纯朴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最后一句关于“老草鸡”的描述,一共用了15 个修饰语,对王婆子最珍爱的老母鸡进行了穷形尽相地描摹,仿佛它已不只是一个下蛋的鸡,而是老人的宠物及家人。

(二)对人物动作情态的如实刻画

“弟兄们为了省钱花,霎时间来个乒乒乓乓,解的解,劈的劈,推的推来,割的割,有的就把面面打,有的就把心心挖。”①同①。(《五子葬父》)这是五兄弟为父亲准备棺材的情景,速度快,场面大,反映了五兄弟急于把父亲埋葬的心态。

“老天爷刮起大风来,飞沙走石迷人目,又是闪电又是雷。刮得小树连根起,大树成了两截截。刮得老大睁不开眼,刮得老二把头歪,刮得老三叉不开腿,刮得老四步难迈。老五一看事不好,平车后面藏起来。”②同①。(《五子葬父》)五子葬父时,一声大风刮起来,刮得兄弟五人难以前行,以排比、反复辞格的兼用描绘了五个不孝兄弟的窘迫丑态,也反映了说书人对此事的道德谴责,寓有社会伦理教育意义。

(三)对自然社会事理的朴素认知

《五子葬父》的开头有一段:“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痨病物怕伤。忠臣最怕的是君无道,孝子怕的是父不良。贤妻怕的夫拐杖,龟头怕的孩他妈。少年怕的不学艺,三岁幼儿怕后娘。蛇怕过道猪怕壮,鼠怕过街羊怕狼。龙王怕的海水浅,老虎怕的火烧山。鸡怕狐狸猫怕犬,狗怕刺猬咬不伤。兔子怕鹰鱼怕网,蝎子最怕钻磨眼。鸟怕无头兵怕乱,蜜蜂怕的失了王。车辆怕的过山岔,舟船过海怕风浪。树怕移动苗怕旱,花怕刮风草怕霜。女怕多婚男怕懒,为人就怕老来难。咳嗽气短第一难,耳聋眼花第二难,没呀吃饭第三难,送屎送尿第四难,腰疼腿疼第五难,穿衣脱衣第六难,脑筋痴呆第七难,迟手慢足第八难,多灾多病第九难,儿女虐待最大难。”③同①。

全篇巧用排比修辞,描述了天上地下,家禽野兽,人间世事,故事未开始,道理先总结,以理来引导故事开端,揭示了老百姓生活中最纯朴的道理。

二、平遥弦子书中排比的作用

(一)在穷形尽相地描摹刻画中还原真实精细的百姓生活

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是老百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如大河奔流,从源头而来,缓缓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生活于斯的人对它的色彩、气味相熟至极,对它的表达也烂熟于胸。平遥弦子书讲述的是平遥古城居民的故事,它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真实细致地还原了农商经济下的城市居民的生活,而排比修辞方法的选用,帮助表演者对老百姓最熟悉的事物行为进行最详尽、最细致的集中展现,以其描摹之精细真实,吸引听众,引起说书人与听众的情感共鸣。

(二)在酣畅淋漓地嬉笑怒骂里展现广泛丰富的世俗画面

借助排比,对平民百姓的情感进行酣畅淋漓的表达也是平遥弦子书的一个特点。在弦子书里王婆寻鸡,在东街、南街、西街、北街找了个遍,她碰到了赶毛驴卖炭的后生,碰到了收羊皮的老汉,碰到了披头散发的疯女人,碰到了算卦的。在王婆找鸡的急切中,我们也看到了平遥古城中自然恬然的生活画面。在王婆骂鸡时,涉及的对象有街坊四邻:东邻、南邻、西邻、北邻、老汉汉、老婆婆、当上爸的、光棍们、寡妇们、后生们、孩子们、姑娘们等;有开铺面的:钱铺子、杂货铺、古董铺、药铺子、菜铺子、面铺子等;有三教九流:和尚、姑子、道人、算卦的、唱戏的、说书的、钉锅的、钉鞋的、剃头的、打麻将的等;有五色匠人:画匠、搓麻绳的、做纸活的、油匠、开砖窑的、石匠、泥匠、铁匠、铜匠、木匠等。通过唱词,一个人口富庶、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的平遥古城活生生地展现开来,令听者不禁赞叹、向往。

例如,《吃嘴婆姨发孩儿》以“俺好吃,……,俺好吃,……,俺好吃……”句式排比反复兼用,一个贪得无厌爱吃零食的小媳妇形象俨然出现在听众面前。而每一句“俺好吃”后面都细致地罗列了爱吃嘴的媳妇鲜韭菜的种种要求,如“俺好吃:提糖月饼寿桃桃,水煎包子肉火烧,清蒸羊肉栲栳栳,烧麦煮饺案案糕”,“俺好吃:桑杏杏樱桃桃,八月摘下的酸枣枣,暖炕头炕下的干枣枣,烧酒养下的酒枣枣”等等,里面包含了山西特色面食、菜肴、小吃、点心、水果、干果和蔬菜等,将平遥古城的饮食文化、市民百态一一呈现出来,展现了丰富广泛的世俗生活画卷。

(三)在举一反三的类比联想中体现深刻质朴的生活体验

讲故事与说道理相结合,在听众的会心一笑中寓褒贬扬善恶是民间文学智慧性的体现。平遥弦子书选用排比,在大量的铺陈罗列中传达群众的生活经验。例如,《吃嘴婆姨发孩儿》中爱吃零食的小媳妇鲜韭菜在罗列自己喜欢的零食前有这样一段铺垫,“自古道,喂不上母鸡不下蛋,下不上材料做不上饭,喂不上牲口驮不来炭,上不了大粪长不出蒜”①同①。。这段话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排比起来进行类比说理,反映了老百姓在平常生活中的智慧。

又如,《五子葬父》中开头一段也是如此,“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痨病物怕伤,……树怕移动苗怕旱,花怕刮风草怕霜,女怕多婚男怕懒,为人就怕老来难。”这段内容由自然现象联想类比社会现象,讲述社会生活中君臣、夫妻、成长、婚嫁之事,最后总结到养老之事,对人一生所遇之难事有一个全面概括,道出了老百姓平常生活中的全面、深刻的人生观察。

三、平遥弦子书选用排比辞格的原因

(一)单人说唱艺术的表演需要

弦子书的演唱形式起初是单人坐唱,左腿绑上竹板,右腿捆上铜钹,右手持兽骨签子,手指戴兽骨帽,盲人端坐,腿上立一把三弦就是“平遥弦子书”,一个人就是一支能弹能拨会打击的“乐队”。单人说唱要吸引听众,取决于唱词的精彩铺排,而排比是将“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现出的”[2],可以使所列举的各种事物吸引人的注意。平遥弦子书虽然是口头艺术,但并不排斥排比这一书面语体色彩较浓的修辞格式。

(二)俗文学的情感诉求

平遥弦子书是一种乡土气息很浓、以说唱为主的民间传统曲艺形式,说唱内容来自生活,反映了生长于斯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并寄托着百姓的价值判断与审美情感,闪耀着一种质朴的本色美。它的情感之真挚、情绪之深致,使其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时代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和喜爱。这自然离不开排比这一修辞格式的表现,其增强了唱词的气势,使情感抒发得更为充分、强烈,表现出老百姓强烈的生活体验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情感诉求。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2.

[2]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7.

猜你喜欢

弦子生活
巴塘弦子:寻觅藏族音乐的“活化石”
试论藏族弦子舞被冠以“古道神韵”的历史由来
一百七十七级台阶
口弦子奶奶
生活感悟
阿莲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