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创新研究

2015-03-20梅来源

关键词:党员对策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创新研究

梅来源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212)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对策

收稿日期:2015-03-30;修回日期:2015-04-01

基金项目: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2013-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探讨——以高职院校为例”和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任务项目“高职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梅来源(1982-),男,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从事高职院校党的建设、高职教育政策和理论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6221.2015.02.026

中图分类号:G719

Innovation study on the re-education of

the party memb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I Lai-yuan

(Changjia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re-education of the party members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students;party members;education;strategies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达到一千余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以百万计,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素质,影响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到党的机体、形象和能力,是党的先进性的保证。因此,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创新,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一个重大课题、一项神圣使命。

1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分析,学生党员再教育存在问题如下:

(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理论的兴趣不浓,但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存在无的放矢现象,在教育内容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党员的理论基础、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与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对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促进作用不明显。

(2)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方法主要有党课教育法、集中轮训法、民主讨论法等,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较传统、单一,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够。过于重视理论宣讲,开展实践教育不足,特别是采用以学生党员参与为主的体验式、模拟式、交互式教育方法不够,教育的方法缺乏灵活性,导致吸引力不足。

(3)教育工作缺乏经常性。目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重视发展对象的教育,发展对象入党后,对其进行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经常性,没有连续不断、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二是缺乏计划性,随意性较强;三是缺乏制度化,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4)教育知识缺乏系统性。没有遵循教育规律,没有坚持按照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系统地对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往往存在零打碎敲的现象,导致学生党员往往一知半解,或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上,对知识的实质、要素、深度掌握不够,导致学生党员无法用所学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影响教育效果和目的。

2 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创新的对策

2.1教育内容坚持联系实际

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所思所想相结合,要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特别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比如高职院校学生由于高考失利,普遍自信心不强、自卑情绪严重,因此,可以将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良好的就业情况纳入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内容,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也可以成长成才,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教育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学习知识,努力掌握技术技能,将自己锤炼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将教育内容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教育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党员解决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消除疑惑、提高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2.2教育方法力求灵活多样

要继续抓好“三会一课”、座谈会、报告会等常规性的会议教育,但要避免“一人念,大家听,轮流发言,泛泛议论”。 要大力开展有益性的活动教育,选定一些思想主题明确、教育内容突出、教育效果明显的活动项目,把教育寓于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中,使党员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育,开展活动时,要力求政治性、思想性和实效性有机结合,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使教与乐统一,言与行统一,避免形式化和庸俗化。要重视阶段性的集中教育,包括分步骤的主题教育、分专题的短期培训、分期分批分层次的集中轮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特点和优势,利用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手机、互联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对党员进行教育。要积极针对党员个人的思想、工作、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搞好党员自我教育工作,使其将学、问、思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教育工作做到经常进行

要切实提高对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谋划和开展党员再教育活动,确保党员再教育活动经常进行,要明确学生党员每年接受再教育的学时数,甚至可以探索将学生党员再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学制为3年,学生在第3学年即要离开学校,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按照党员正常的培养和发展周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往往在第2学年才履行完入党手续,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入党后就要离开学校,而恰恰新党员入党后的一段时间是新党员培养党性观念、锤炼党性意识的关键期,而因为在企业顶岗实习,这个“关键期”却变成了党员接受再教育的空白期。学生党员在一年的时间里,如果不接受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党性意识淡薄,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党组织要将党员教育延伸到企业、拓展到校外,或采取“托管”的方式,将学生党员委托给实习单位党组织进行教育,避免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处于“教育盲区”状态。

2.4教育知识确保科学系统

要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高标准选拔培训教师,建立稳定的培训师资库,选用权威的教学资料,组织教师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要遵循教育规律和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按照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系统地对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避免零打碎敲的现象,特别是在理论讲解时要避免抽象化,而要力求具体化、形象化,便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当今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党员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获得的信息量巨大,因此特别要注重提升学生党员教育层次和质量,对学生党员教育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而应该讲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对一些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也不应该刻意回避,要主动回应,积极占领宣传阵地和舆论高地。要教育学生党员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左右和迷惑,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他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承担着在高职院校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引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使命,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和学生党员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才能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元媛.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J].党史文苑,2010,(06):9-12.

[2]钱丽丽.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1):15.

[3]林青红.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20-22.

(责任编辑胡进)

猜你喜欢

党员对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是党员向我看
题解教育『三问』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