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足球解说的四个原则——以巴西世界杯转播为例

2015-03-20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

刘 阳

电视足球解说的四个原则
——以巴西世界杯转播为例

刘 阳

[摘 要]足球解说是电视口语创作中最接近生活化语言的形式。但是其作为一种职业语言仍然需要遵循传播规律,以适应受众的信息接收需求。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巴西世界杯的转播为例,从态度、功能、形式特点、情感表现四个方面讨论了电视足球解说的实践原则,即电视足球界解说应从中立的角度、以信息有效补充为目标、通过职业化的口语形式适度地表现体育热情。

[关键词]中立;有效信息;职业化口语;情感表现

[作 者]刘阳,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2014年6月13号,巴西世界杯首战之后,解说嘉宾前国家队教练朱广沪在网络上迅速“蹿红”,网友们对其进行各种调侃,以表达对其解说的不满。随后,央视主持人张斌在节目中对此表示道歉。巴西世界杯电视解说所表现出的问题具有典型价值,对其分析是反思电视足球解说一般性原则的过程。

一、立场中立原则

足球比赛是典型的对抗性体育项目,比赛的冲突以攻守的最直接形式展现。比赛的胜负成为受众接受比赛信息的重要目的,明确地支持对抗中的一方会使看球变得更具有娱乐性。于是,观众往往是站在某个球队的立场上。比赛解说员往往都是资深的球迷,其对比赛的胜负的倾向性会经常流露在解说当中,而这种倾向性对于观众来讲是有失公允的。足球解说以观众为对象,具有直接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功能。比赛解说中的倾向性可以提升部分观众趣味,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伤害到另一部分观众的观看情绪。因此,在足球比赛解说中,需要遵守立场中立原则。

巴西世界杯首战巴西对克罗地亚的比赛直播中,两位解说员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这也是其遭到网友诟病的重要原因。例如,朱广沪在巴西队进攻或有精彩表现时就流露出兴奋的情绪,在出现争议时观点带有明显的偏颇。比赛进行到6分多钟,克罗地亚队通过精彩的配合获得了一次绝佳的得分机会,朱广沪立刻以焦急的语气大喊“危险!危险!”,射门偏出之后,又如释重负。这种明显的倾向性会影响克罗地亚球迷的观看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解说的倾向性会在解说的细节中流露,这与足球解说的即兴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比赛进行到四分钟时,克罗地亚球员犯规,解说员刘建宏脱口而出:“西村雄一吹罚对方犯规。”在不自觉中,克罗地亚成了裁判的“对方”,这恰恰流露出巴西队是解说员的“自己人”。对于具有即兴特征的足球解说而言,这种细节中的倾向性难以通过技术性的方式避免,因此足球解说员需要在意识中摆脱球迷角色,提升自身的媒体专业素养。

二、信息补充原则

电视媒介对足球比赛的再现与比赛现场相比是一个压缩空间延伸时间的过程。电视屏幕的尺寸几乎压缩了所有类型体育比赛的空间,于是空间视觉信息在电视中是减损的,而现场感的缺失又使得观众的心理时间被延长。赫伯特·泽尔特认为,“我们越投入某事件,其持续时间就显得越短;我们越不投入,事件持续的时间就显得越长”。与比赛现场相比,电视转播降低了观众对比赛的投入感,于是比赛的持续时间在观众的心里被延长了。这种时空因素的变化对于比赛转播的影响是负面的,解说的功能恰恰在于对这种负面影响的消除。解说具有解释比赛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对空间信息的补充。对比赛的解释主要由细节信息、背景信息、规则信息构成,其中细节信息是解释的核心,如比赛中谁在控球、一次犯规的原委等。这些信息对于电视观众来讲是很重要的,是理解比赛的重要信息基础。背景信息是对比赛整体信息的介绍,这些信息是无法通过现场图像传达的,通常由图文动画的形式通过电视屏幕表现。例如,比赛的阵容、运动员信息的统计等。而图文信息通过电视屏幕传达是一种低效的模式,观众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完整。于是,足球解说需要遵循信息补充原则。

巴西世界杯的解说中出现了解说员传达无效信息的情形。在希腊对哥伦比亚的比赛中,解说嘉宾朱广沪出言谨慎,大约10分钟左右才点评两句,这的确改变了首战解说中的些许荒诞,但同时必要的信息补充也消失了。解说中类似“哥伦比亚队很耐心,因为他们比分领先”、“哪个队出线都很正常”这样传达无效信息的话

语频繁出现。作为解说嘉宾,其任务更多的在于从专业的角度对赛场形式、比赛战术进行更专业的分析。而上述比赛中的解说则更多表现出嘉宾对电视解说员的随声附和。例如,解说员贺炜介绍完替补登场的米特罗格卢,朱广沪补充道:“这是进球效率极高的前锋。”贺炜点评完裁判组的表现,朱指导补充道:“尺度掌握得很好。”相比之下,著名的嘉宾解说员张路就能较好地完成解释比赛、提供专业信息的任务,同时丰富的足球轶事也能有效地补充赛场空白。信息补充原则的遵守是解说员足球专业知识的显现。

三、职业口语原则

媒介环境学派代表沃尔特·翁认为,电视文化是“次生口语文化”,电视口语是一种“文字性口语”。这里口语的“文字性”主要指的是职业语言的规范化。电视足球解说作为媒体职业语言的一种形式,其规范性主要是清晰准确、生动形象,同时带有一定修辞上的美感,其中清晰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足球解说不同于新闻播音,它要求更口语化从而体现亲和力。在这个意义上,声音的清晰度就相对降低了。同时,解说也不能和日常交流的语言完全一致,因为日常交流具有视觉信息作为语言认知的辅助,而足球解说是只闻其声的,这就对解说员的语言基本功提出了要求,而解说嘉宾通常不是专业的媒体人,用完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解说,于是给受众的信息认知造成障碍。这一点在朱广沪的解说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夹杂方言的普通话加上模糊的发音使观众经常不知所云,甚至因为用词省略,被网友进行庸俗化地恶搞。

从巴西世界杯解说的整体情形来看,清晰准确的原则是基本得以遵循的,但是,解说趣味性所要求的生动形象就略显不足了。生动形象首先是对口语声音形式的要求,足球解说主要是对抽象信息的补充,其内容不能是对视觉图像的描述,于是抑扬顿挫的解说语调就显得尤为重要。生动形象也体现在语言的内容上,对赛场细节信息的把握是体现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巴西对阵克罗地亚的比赛中,直播画面捕捉到了落选巴西国家队的球星卡卡,刘建宏解说道:“卡卡也在现场,他穿的是10号的球衣,如今新10号已经横空出世了。”这个细节信息的放大使画面具有了更多的活力与意味。相比之下,解说嘉宾朱广沪则一直用“对、对、对”“哎呀!哎呀!”等附合语言就乏味而且无效。揭幕战第52分钟,克罗地亚队员没有控制好落点,朱广沪解说:“这个落点!怎么不抢落点呢!讨厌。”这已经是完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违背了解说职业语言的基本规范。

四、情感表现原则

足球解说具有烘托情绪的功能,这种功能针对观众心理时间的延伸。足球比赛持续时间较长,观众无法始终对比赛保持足够的兴趣,这时解说词需要填补兴趣上的信息空白。烘托情绪的功能最直接地指向了观众的心理时间。情绪的渲染能使观众以深度观看的方式投入比赛当中,一旦这样的效果实现了,空间信息的不足、时间空白等问题都会随之消失。烘托情绪的解说往往显现在比赛的高潮阶段,解说员通过快节奏、强语气的表达来带动观众。在某种意义上,这时的解说需要代替观众表达情绪,用更专业的知识与更准确生动的语言代替观众说出他们心中所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情感表现原则与立场中立原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例如,2006年世界杯直播中黄健翔的激情解说充分地表现了情绪,却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因此,足球解说中情绪的渲染是一个程度控制的问题。情绪通过解说的语气与节奏传达,这种节奏是对比赛节奏的应和,而不能是对比赛胜负过度关心而表现出的倾向性情感。揭幕战中,刘建宏的解说在情绪表现方面略显平淡,但在比赛关键点的情绪表达是基本到位的;而朱广沪的解说一方面体现出过于强烈的倾向性,同时其情绪的传达也难以和受众形成共鸣。这与职业化语言表达的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赫伯特·泽尔特.图像·声音·运动[M].赵淼淼(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沃尔特·翁.语词的技术化[M].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
浅谈当代编织艺术的情感表现
论声乐作品演唱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民族舞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产品中交互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综述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