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与台湾西方电影翻译差异性问题研究

2015-03-20韦湘云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韦湘云

大陆与台湾西方电影翻译差异性问题研究

韦湘云

[摘 要]电影翻译是以电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大陆与台湾从根源上追溯都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不同的传媒文化特质下,双方在西方电影翻译上各有千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

[关键词]西方电影;电影翻译;翻译特点;文化差异

[作 者]韦湘云,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电影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别,包含片名翻译、人物翻译、字幕翻译等多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接受程度和票房的高低。目前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分别独立进行着西方电影的翻译工作,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本文主要对陆港台三地,特别是大陆与台湾电影翻译进行比较。

一、电影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电影翻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作为一种鲜活的语言运用实例,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价值趋势和娱乐导向。同时,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别,它也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般说来,电影翻译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译。一般以保持电影“原汁原味”为主,继承了影片本身的简洁明了、易于接受的特点。(2)音译。从影片本身的韵律节奏、语言特色出发,保留了原作的音律特色。(3)意译。当语言上出现较大差异时,为了保持原文的内容不受到译入语表层形式的限制,在抓住原片意义的前提下,对翻译进行再创造。(4)音译意译相结合。(5)直译意译相结合。

一般说来,不管采取哪种方法,译名应该忠实地传递着与影片相关的信息,并且应该新颖醒目、简洁优美,使受众易于接受,乐于欣赏。因此,电影翻译与其他翻译一样,也需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做到语意准确,用词精准,句子通顺。

但是就电影翻译本身的特殊性而言,仅仅遵循以上原则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符合四个原则:信息价值原则、文化价值原则、审美价值原则、商业价值原则。

二、大陆与台湾电影翻译特点的对比研究

在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广泛适用的翻译方法原则下,大陆的电影翻译与台湾的翻译呈现出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特点,下面从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两地对不同风格的电影片名的翻译特点

根据影片内容,电影可以分为动作片、爱情片、科幻片、文艺片和警匪片等。对于风格各异的影片,两地翻译的特点也随之变化。

从翻译片名的准确度来看,大陆和台湾的翻译基本上都能向观众传达影片原名的基本意思,也能够尽量在片名中反映影片的主要内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从翻译各种方法的使用频率上看,大陆翻译使用得较多的是意译(《碟中谍》《盗梦空间》《壮志凌云》)、音译意译相结合(《燃情岁月》《廊桥遗梦》《她比烟花寂寞》)和直译意译(《史密斯夫妇》《暮光之城》《使命召唤》)相结合,单纯地使用某一种翻译方法的情况(如直译:《最终幻想》《光晕》《在云端》)不多。而台湾正好相反,在片名的翻译上,不管何种内容的影片,大多以直译为主(《女人香》《捍卫战士》《麦迪逊之桥》),兼而采取意译和音译的方式(《决胜时刻》《男人行不行》)。且片名的翻译基本都与剧情紧密相关、紧扣主人公或者主要情节(《史密夫大战史密妻》《古墓奇兵》《太空战士》)。第二,从翻译的原则看,大陆的翻译基本上都能做到朗朗上口,优美动听,实现了意思与审美效果的统一,言简意赅,意蕴深长。如《廊桥遗梦》《暮光之城》《燃情岁月》等翻译作品,以汉语成语的四字结构为主,通过增词、转类、拓展等方法进行翻译,音律节奏抑扬顿挫,蕴含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吸引受众,是翻译的上乘佳作。而台湾的翻译在韵律和音调上呈现出较大的任意性,主要是根据影片本身的内容进行收缩与增减,音律美效果较弱。第三,从翻译的效果看,大陆的翻译基本上做到了四平八稳,兼容并蓄,实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最大化的结合。而台湾翻译中的自由度和“豪放不羁”较为明显,措辞比较大胆(如狂恋、终极、型男),甚至有些翻译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色情色彩(《史密夫大战史密妻》《男人行不行》《云端上的情与欲》《这个男人有点色》),这基本是不可能出现在大陆的电影翻译中的。

(二)两地对不同角色身份人物名称的翻译特点

即便是在同一部电影里,对于不同的人物,两地

的翻译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以目前大热的《变形金刚IV》中的人物为例,在人物(机器人)的翻译上,大陆的翻译试图做到趣味性、人物性格特点与原文意思的紧密结合(擎天柱、惊天雷、千斤顶、大力神),为此使用了直译(飞过山、吊钩)、音译(锯齿鸟、飞标、鲁莽)、音译意译相结合(震荡波、迷乱、闹翻天)等方法,做到了简洁生动形象,高度浓缩和概括了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在此电影中应该称为其拿手的武器)。尤其是“擎天柱”的翻译,名如其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其在电影中的形象和地位。而台湾的翻译娱乐性则强一些,其中不乏雷公、星星叫、跳崖者之类的字眼。可以看得出来,台湾的翻译直译、音译(汉克、扑、布朗、斯韦伯)采用较为频繁,次之是意译,其他方法也在使用,只是比较少。这使得台湾的人物翻译在艺术性上稍弱一筹,趣味性和民众的聚焦点则相应地放大了。

(三)两地对电影开场白的翻译特点

除了片名和人物之外,字幕和开场白的翻译也是区分两地风格的一个看点。以《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谜》熊猫人开场电影的翻译为例,陆、台两地的翻译分别为:

“秋叶为何而落/秋葉何以凋零飄落”“天性不可夺/天性使然”“吾辈心中亦有惑/也許可以找到更好的理由”“怒拳为谁握/我族因何而戰”“护国安邦惩奸恶/保衛家園護親人”“道法自然除心魔/守衛平衡創和諧”“战无休/對我們而言”“而惑不息/真正的問題是”“吾辈何以为战/什麼才值得一戰”。

从译文的风格就可以看出,两地都使用了类白话文的文体。若单从其中的任何一个翻译来看,基本都做到了传词达意,音律优美。但是将两者并排放在一起比较,仍可以看得出来,台湾的翻译还是带有着较明显的直译痕迹,翻译腔稍显浓重;而大陆的翻译不着痕迹地营造出战火喧嚣的氛围,遣词造句精心布局,基本脱离了原文的束缚,做到了汉字的重组、再创造,抑扬顿挫,达到了艺术性和翻译性的完美结合。同样是最后的三句翻译,大陆的整体节奏、韵律和遣词就要比台湾的惊艳出色。

三、台湾自身电影翻译的特点

“流行公式”式的翻译特点属于台湾专有,即不论电影的原名和内容,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者观众心理,采用一系列公式类的翻译名称。比较著名的例子有“XXX总动员”“XXX战警”等。以“神鬼系列”为对照的陆台电影片名十分具有代表性,包括“迷魂阵/神鬼愿望、木乃伊/神鬼传奇、木乃伊2:木乃伊归来/神鬼传奇2、三角洲行动/神鬼尖兵、角斗士/神鬼战士”等系列。

可以说,台湾的“系列式”翻译是台湾电影市场和翻译界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也是台湾电影翻译中与大陆甚至香港最不同之处。

四、大陆与台湾文化背景差异

大陆与台湾同属中国文化,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翻译作为语言文学的表达方式之一,两地的翻译差异归根结底是文化上的差异。

台湾文化具有多元性。台湾文化在历史变迁中,受到了原住民文化、近代西方海权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欧美政治文化的冲击,文化上产生了深刻的碰撞。随着近年来政治经济形式的改革和三地互通,台湾文化融合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内容更为丰富充实,在表现形式上也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有很强的艺术特质的AS GOOD AS IT GETS(爱你在心口难开)。

其次,台湾文化具有高度娱乐化的发展趋势。电影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第三产业,由此带来的电影翻译风格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与早期的翻译风格不同的是,之前台湾较为普遍采用的翻译原则主要以“信”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随着源自美、日、韩等地大众消费文化的传入,以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的“速食文化”开始盛行,与之相呼应的是台湾电影翻译各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自由度和恣意性,主要还是为了迎合这种娱乐化的市场需求和文化导向。

再次,大陆文化具有相对约束性。尽管近年来大陆文化受到的外来文化冲击和碰撞程度与以往相比,范围广泛,种类繁多,规模空前,但是在电影翻译上,大陆仍能保持着相对平稳的翻译风格,呈现出四平八稳、名门正派的风范。这主要是因为大陆内地对电影的约束和管理相对严格,内地的文化尤其是处于风口浪尖的第三产业的娱乐文化,仍处于政治严加管理的范畴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大陆的翻译通常严谨而慎重,片名的翻译不可能出现类似于港台地区的挑逗性、诱惑性和性暗示意味,而以达意传神、言简意赅、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原则为主,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文化取向。

最后,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一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在语言文化上都试图与主流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不管是大陆文化还是台湾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不断发展、不断充实、不断改革创新的缩影,也是在这样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下,文化之间的碰撞才更显得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