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管理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5-03-2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政治思想

林 超

(集美大学 教务处,福建 厦门361021)

高校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应有素质中居首位的素质,德才兼备方能行以致远。密切高校教学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坚定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

教育价值观是决定大学管理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教学管理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1]高校教学管理是高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具体体现,其目标和任务是推动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坚定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

(二)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水平

高校教学管理面对的是一群充满个性色彩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对教学有着不同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给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诉求,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水平。

(三)聚集高校教学管理的合力

高校教学管理是一种追求合作价值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涉及诸多资源的配合与协调。唯有合作的教学管理,没有单干的教学管理。[2]因此,高校要通过教学管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将学习付诸行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拓宽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反馈渠道

教学信息反馈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的常规手段。目前,教学信息反馈渠道主要有教师反馈、专家听课反馈、督导组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促使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到学生中去,在与学生沟通的同时拓宽教学信息反馈渠道,为教学管理的改进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一)人本缺失的教学管理理念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中,“以事为本”的现象还非常突出。有些高校虽然也强调“以人为本”,但往往层次较低,或流于形式。[1]“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导致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容易忽视学生对教学管理的需求,忽视对学生人格、价值、兴趣、潜能的尊重,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既是行政管理,也是学术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行政学管理。行政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任意行事等弊端,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这一模式所带来的机械性教学管理思维、刚性教学管理手段、僵化的教学管理机制严重束缚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学管理习惯用行政管理手段推动大学生问题的解决,常常忽视大学生的情感、个性、心理等思想因素,不善于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侧重不均的教学管理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4]可以看出,高校教学管理主要侧重对“教”的管理。对“学”的忽视,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衔接不畅的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两类:(1)专业实践(又称“实践教学”),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安排在教学周开展;(2)社会实践,由学生管理部门(团委、学生处)负责,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排在寒暑假开展。两类实践都分别建立实践基地。高校在这两类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未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衔接不畅;未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节约学校办学资源;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五)薄弱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1]薄弱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使教学管理人员仅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这不仅制约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使教学管理人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注不够;即使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想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调研能力、协调能力等而处于心有余力不足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改进高校教学管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学生是发展中的现实人,他们期待着发展并有着现实的需要。高校在教学管理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通过教学管理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教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管理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高校教学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在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

行动要靠管理来规范。高校要通过教学管理拉近教学管理部门与大学生的距离,使大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性。

(二)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1.强化学术管理,实施导学机制

学术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注重对高校学术事务和学术活动进行管理。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应弱化行政管理的强制性手段,将部分管理权限让位于学术管理,让教师及科研人员承担对大学生的教学、培养、指导等学术责任。在强化学术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导学机制。在提倡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学术探索精神培养和人生观形成等方面进行引导[5]。导学机制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强化专业研究,提升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意识。

2.完善大学生参与机制

高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应吸纳大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使教学管理更民主、更科学、更具人性化,并体现大学生的智慧与愿望。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尊重、提高、保障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其主体地位,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增强自身的大局意识、爱校意识、主人翁意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活力。高校应定期召开教学管理工作师生见面会,让大学生了解教学管理及决策的相关内容,并为学校教学管理建议献策;完善转专业、选修课程及任课教师等方面的选择制度,让大学生对教学事项具有选择权;让大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为教学管理反馈信息。

(三)打通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瓶颈

1.共同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带着学术理想,为科学的追求和人文责任而走到一起的。他们相互砥砺、积极研讨,营造出一种充实而愉快的文化氛围,能起到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6]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教风管理,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文化素质、发展空间,促使教师精于教学、乐于育人,以教风优化学风;教学管理部门还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共同抓好学风建设,树立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学风提升教风。通过教风与学风的共同促进,共同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2.建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信息互通机制

高校要定期召开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联席会议,探索如何互相配合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信息化渠道连接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套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双方数据信息。教学管理部门能获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发展素质、第二课堂活动、日常表现情况;学生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及专业实践情况。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实现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无缝对接

高校在进行社会实践安排时,应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并将其作为专业实践的一项内容,选派专业指导教师与政工人员一起加入实践队伍。专业指导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知识上的指导,政工人员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指导,使其尽快融入实践环境中。同时选择部分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社会实践基地,实现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

1.激发工作热情,寓教育于管理之中

高校应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及科学的奖惩制度、晋升制度,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在教学管理中关心爱护学生,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引导和影响学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坚持“三贴近”,寓教育于沟通之中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三贴近”原则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提高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做到热情、周到、主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思想观念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并重点解决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陈流汀,杜惠平,安世全.大学教学管理改革困境与突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1,41,46-49.

[2]欧阳常青.大学教学管理:实践与反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3]杨雪宾.由机械到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思维变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3(4):105-107.

[4]《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学习<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

[5]薛勇.基于有效导学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122-125.

[6]曲建武,张贵仁,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8.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