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2015-03-20商秀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商秀春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114007)

随着经济和信息的快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出现了多种文化并存的现象: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主流的,也有非主流的;有精英的,也有大众的……诸多因素彼此碰撞、互相交融,构成了复杂多变的多元文化状态。在多元文化社会中,需要一种主流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为引导,带领人们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导向来引领他们健康地成长。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家建设当中,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去践行。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1]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如果没有统一的奋斗目标,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那么就会“国将不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伟大的“中国梦”,而要实现“中国梦”,全国各族人民必须有统一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骄傲,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因此,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是时代的要求。

(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人具有社会性,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核心价值观念与政治信仰,那么这个社会很有可能陷入混乱或极度不稳定状态。因此,社会中的人必须要有政治信仰。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2]。

多元文化必然会带来多种价值观的冲突,此时必须有一种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使人们在价值上形成广泛的认同,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接受并践行,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必须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形成坚定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三)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多时候是非常矛盾的。他们羡慕并佩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但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得失;虽然对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对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十分放纵;他们不想依赖父母、老师和朋友,但自立自强的决心又不足;他们痛斥社会上的贪污受贿现象,但是涉及自身利益时又会随波逐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根本问题。[3]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西方势力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思想渗透。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价值问题的辨识能力和价值意识,关系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有些大学生只顾眼前利益,把金钱看作衡量价值的标准。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做人和做事急功近利,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充满虚伪和欺瞒。

2.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

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本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置之不理,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的得失,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现象十分严重。

3.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知识、能力、机会,与道德品质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本不把品德修养放在心上,在政治上不讲究上进,在生活中斤斤计较,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利益。

(二)大学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

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阅历浅薄、思想单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他们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遭受挫折时会更加倾向于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社会上一些身居高位者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导致一些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产生怀疑,开始更多地注重物质享受和个人得失。

2.家庭因素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状况与家庭因素,尤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个体认同的影响源密切相关。”[4]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以孩子为中心,不管孩子的要求正确与否都一味地满足。为了给孩子节省时间,家长甚至包办本应由孩子独立完成的许多事情,这样就会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不懂感恩等性格缺点。

3.学校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途径。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其教育教学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目前,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内容单一、形式枯燥,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正处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叛逆性格比较明显,情绪波动也很大。他们往往不能明辨是非,只注重朋友义气,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也十分敏感;加之考试、就业的诸多压力,使他们有时难以适应,从而面临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既已形成的价值观出现波动。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狠抓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备课不仅仅是研读教材,更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所讲的内容。若说教性太强,必然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解答学生最为关切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论法、实践法、表演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生活条件与兴趣爱好,因此他们在价值观认知方式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最后,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把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二)营造校园环境

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品牌。如利用科技艺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利用体育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贯彻到学生的头脑中。另外,通过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展览馆、科技馆、学校文化墙等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引领功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参与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对于人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灌输式的说教效果很差,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如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

(四)建设红色网站

红色网站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许多高校的红色网站“红”而不“热”,其原因是信息量不丰富、内容不优质、更新不及时。各高校应在红色网站上反映出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教学、文化生活、学校管理等,以真正实现育人功能。另外,红色网站应该及时更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在网站上开设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栏目,如时事报道、学习园地、党员风采等。还要增强网站的生动性和娱乐性,做到图、文、声、像并茂,或者播放一些青年学生喜欢的励志歌曲、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用于活跃网站的气氛。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2]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75.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4]寇彧.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59.

[5]顾海良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17.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