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英美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泰坦尼克号》中的配角为例

2015-03-20邓颜蕙程凯文

电影评介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施特劳斯泰坦尼克号配角

邓颜蕙 程凯文

还记得曲终人散复而归来直至船沉人亡的音乐艺术家们吗?还记得本已获救却为爱弃生而宁愿与丈夫卧榻面对死亡的施特劳斯夫人吗?还记得那位暴发户出身却不乏爱心的女贵族吗?从单纯的影视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这几个角色的故事似乎很单薄,缺少主人公那样的饱满形象描写。相对于主人公被加工过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来说,这几位配角都是真实存在的。《泰坦尼克号》对他们的刻画主要放在了人物道德心性方面,并从某个侧面或者角度展现了这些配角们同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一、 传递无限情感的音乐艺术家

生活的姿态不仅要面对其中复杂多面的万千气象,更要以平静的心性来达到波澜不惊的状态。平复心性的可能有多种,但音乐浓郁的气息绝对可以赋予任何人最美的享受,即使这种享受是一种无边的沉沦或消亡。在《泰坦尼克号》这部作品中,音乐艺术不是一种简单低至到仅为贵族表演,而是一种崇高的情怀。对于西方贵族阶级就餐时的音乐艺术享受,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因为这是其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是深入到骨子里中。对于音乐艺术家来说,他们进行音乐表演或许是生活的需要,但是这种艺术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

这部作品中,音乐艺术家们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贵族们的就餐时刻。宛转悠扬的小提琴声给人一种悠远的享受,也使得就餐成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品味。在贵族们觥筹交错、嬉笑言谈的过程中,他们的音乐表演简单而极致。或是熙熙攘攘中最平静的倾诉,或是在讲述“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须臾期”。从细微无巨的生活琐碎来看,贵族们从未曾徜徉平淡的阳光,也未曾感慨幸福的不易。他们在意的永远是一种崇高身份的享受,他们的言谈举止要完全释放一种“贵族独有的气息”。分散四角的音乐艺术家仿佛不存在,也好似生活中碌碌无为的甲乙丙丁,似乎他们的生活仅有乐理的简单重复。相对于三等舱嘈杂而混乱的音乐表演来说,这些音乐艺术家只能孤独面对生活;相对于贵族们的虚伪言行来说,他们的有声和无声都是最真实的存在。相对于夜幕下逐渐接近的危险来说,他们的欢快与平静都是最真情的畅舒。

生活的内容不会简单到仅有一面,也不会是简单的重复摞累。生活很复杂也很简单,就像这些音乐艺术家们的表演既有高潮也有低沉。在贵族们就餐时刻的表演只是一个序曲,表现的是他们简单的生活,表现的是他们平静的心性。在熙来攘往的酒醉金靡中,这些艺术家们展现处独特的气质。最后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无法避免了,但这些音乐艺术家还有生活和信念的选择。也许是为了抚慰慌乱的人群,也许是为了表现“上帝的存在”,但这些音乐家却表现出人性最伟大的光辉。曲终人散是人之常情,本没有可以逃离的借口,却因为小提琴的再次响起而最终聚在了一起。这不是艺术的夸张需求,也不是真的上帝存在,而仅仅是他们对于生活姿态的表彰。此后,他们的表演没有发生任何的波澜,仅仅是对生活和人生的倾诉。

直至船沉人亡,这些音乐仍在无限地传递情感。有人说,世间不缺少爱,但缺少发现爱的眼睛。在今天这个物欲横飞的日子中,又有多少艺术家能展现他们那样的情怀?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感染了无数世人,但又有几人看到了他们的身影。相对于世人碌碌追逐的金钱、权力和爱情来说,这些音乐艺术家的品质情操才是一种永恒。虽然他们的身影已消失不见,但他们的故事却不逊于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心灵最大的震撼。在俗世的熙攘中,他们的身影十分单薄,但他们的信仰比爱情更伟大。影片《泰坦尼克号》对于这些音乐艺术家的描写,并借重了基督教信仰的音乐化内涵。从影视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物形象展现的是一种个人品质。如果从他们演奏的宗教音乐来看,这部作品更多地倡导了基督教文化内涵。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部成功的作品又成功回放了音乐家们的光辉形象。

二、 为爱弃生的施特劳斯夫人

在《泰坦尼克号》这部作品中,作为贵族阶层代表的施特劳斯夫妇出场并不多。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他们也是类似于路人甲的存在,没有进行任何的刻画和描写。船撞上冰川之后,施特劳斯夫妇正式出场,但总时间也不过一分钟。在这一分钟时间里,年迈的施特劳斯夫妇留给世人另外一种震撼。处于十字路口的他们,既要选择对生活的信念,更要选择“贵族式的爱情”。在世人的观念中,西式爱情“是由儿童丘比特射箭成功的”,因而随意非确定性因素非常多。看完《泰坦尼克号》后,施特劳斯夫妇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施特劳斯夫妇具有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似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又不局限于此。在这部作品中,施特劳斯夫人已经被送到救生艇上。当看到独自等待死亡的丈夫微笑与其告别,施特劳斯夫人果断走下救生艇拒绝了救助,并说:“我不会和我丈夫分开,生死都要在一起。”在影片中,施特劳斯夫妇躺在卧榻上。施特劳斯紧紧拥住妇人并亲吻她的面颊,而施特劳斯夫人则陶醉其中。在不经意间,斯特劳斯妇人的面孔充满了恐惧,但瞬间平稳了下来。我们不要苟求施特劳斯夫人在卧榻的仪容,也不要怀疑施特劳斯夫人走下救生艇的那一刻。在面对不可抗拒的灾难时,有几个人能够从容不迫,能够如施特劳斯夫人那样迅速平静。西式爱情最终会走向何方,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施特劳斯夫人的坚守虽是灾难性的后果,但却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在她的眼中,丈夫是自己的全部。没有了这种亲情爱情,那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中国有句俗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施特劳斯夫人走下救生艇的那一刻,她心里明白注定要死亡。可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对于施特劳斯夫人来说,她的死除了保证尊严,还要保证与她所爱的人在一起。这种情感是可以言传的,但必须要接受沉痛的结果。影片灾难的最后,施特劳斯夫妇悬浮在天花板下面,但仍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漂浮的姿态或似在天空中舞蹈,再加上天花板上雕刻的若隐若现的耶稣形象。正像他们升入西方文化中的天堂,而张开双手的耶稣似乎正将他们紧紧拥抱。对于《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来说,最后这个桥段是一个艺术性的加工结果。真是的情况是,施特劳斯夫妇依靠在椅子上,挥手向救生艇上的人告别。随后,一个巨大的风浪将他们吞没。相对来说,对于施特劳斯夫妇的结局世人都会倾向于桥段的艺术加工。因为,这样的结局才能配得上施特劳斯夫妇面对彼此的崇高心性。

三、 爱心满满的女贵族

在西方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中,阶层之间的差距就是身份的象征,是一道天然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使在生活落魄的情况下,这些贵族阶级仍然不会放下身段去接受贫民的生活。对于新近跻身于贵族阶层的暴发户来说,这些传统的贵族也是看不起的,即使他们很落魄。这种情况下,传统贵族对生活的态度更加矜持,更加战战兢兢。例如出身于贵族家庭的露丝的母亲。这是一个身份岌岌可危的传统贵族,除了贵族的头衔和满身的债务,她一无所有。为了继续保持贵族的身份,她宁愿牺牲女儿的幸福。当面对杰克的时候,露丝的母亲对其十分鄙夷,更加地傲慢和自私。相对来说,女暴发户比露丝的母亲要好得多得多。因为她出身于社会下层,非常了解社会的疾苦。面对他人的困境时,充满爱心的暴发户处处体现出“人性贵族”身份的气息。

女暴发户,姑且就这么叫吧!其实,她的真名是玛丽·布朗。她的出场是在一片非议声中,传统的女贵族不愿接受这位暴发户却又无法摆脱她。遇上玛丽·布朗的杰克是非常幸运的,没有她,杰克无法摆脱贫苦大众面对传统贵族的窘境。在玛丽·布朗的帮助下,杰克换上贵族的礼服后成功参加了贵族的聚会,其翩翩风度也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当然,玛丽·布朗也有社会下层的通病。如“壁炉烧钱”的炫耀。对于传统贵族来说,这其中似乎也有揶揄的味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玛丽·布朗的光辉面还是非常伟大的。在《泰坦尼克号》这部作品中,玛丽·布朗的戏份比较多,其个性也比较丰满。单从玛丽·布朗帮助杰克这件事情来说,她的性格就充满了无限的爱心。在爽朗的言谈举止之间,社会下层的优秀品质依稀可见。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玛丽·布朗是一个贯穿全局的配角,她的存在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她,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则缺少了某种可以全局展开的因素。相对于露丝的母亲来说,玛丽·布朗的人物形象才能称得上是最佳母性配角。

当然,玛丽·布朗心性的崇高一面还出现在船沉的一幕中。船沉之后,整个世界都黯淡了下来,混乱、呼喊、哭泣……玛丽·布朗却一直在帮助别人登上救生船。“快回去,快回去救他们!”获救的玛丽·布朗心灵自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种震撼的根源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是她独有的品质和道德。救人也许救生船会被落水者倾覆,不救人母性爱心如何平静。也许,她本来的生活十分喧嚣;也是,她的贵族生活是那样的恬然安适。但当困难来临的时候,玛丽·布朗却又是那样的充满爱心。在很多情况下,大难来临时,四散逃窜的人比较多,而仍以爱心付出的却少之又少。无疑,玛丽·布朗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因为她英雄般的行为,被后世人誉为“永不沉没的玛丽布朗”。影片《泰坦尼克号》对于玛丽·布朗人物形象刻画的出发点既是母性爱心的展示,也是西方文化道德价值中女性最闪光的灵魂。

结语

在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方面,英美电影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东方电影大相径庭。东方电影比较注重综合形象的阐述,并强调集体精神的抒情化演示;而英美电影比较注重某个侧面或者桥段的描写,并着重彰显人物个性道德情操的闪光。这既是文化价值差异化的描述追求,也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阶梯化内容展示。杰克和露丝的艺术形象无需太多的言语,因为早已被证明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在这部巨作中,配角人物的形象其实也是非常饱满的。他们的出现或者仅仅是一个情节,更或者仅仅是一个动作,但却表达出人性最复杂的内容。对于这些配角人物性格及形象的塑造和描述,是作品本身彰显人类平凡而伟大的力量的需求。这种力量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不可苟责的。这种力量是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是永恒存在的。从影片《泰坦尼克号》创作的需求来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是必定要得到最大程度描写的,但配角的形象更不能瘦骨嶙峋。因为这部作品对世人展现的不仅是一个架空的爱情故事,一个人类航运史上巨大的灾难,而是一个世人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世人都对生命和大自然内心无比的崇敬。从这个角度来讲,英美电影对于配角人物形象的描述更贴近于生活,也更能彰显西方文明的艺术创作精髓。残缺既是美好,大概这是东西方电影艺术创作的共同理念吧。

猜你喜欢

施特劳斯泰坦尼克号配角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
施特劳斯
“配角”也点睛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不想做个追随者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