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计算机信息基础》分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9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3期
关键词:分层基础计算机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贺 琦

一、《计算机信息基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计算机信息基础》课是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的使用。理论与实践兼顾,以实践为主,并与计算机一级考试挂钩,主要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但由于高职类院校生源比较广,有些是高中毕业生,有些则是中专生源,全国各地中学阶段的计算机教育水平也大不相同,造成学生入校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般中专生源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些学生在中专时就考过相关计算机证书,从不同生源地来看,一般上海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有些较偏远的地区的学生甚至没有碰过计算机。

如果这样一群学生放在一起,用同样的内容和进度来教学,肯定基础好的同学觉得简单收获不多,而基础差甚至零基础的学生又可能会跟不上。所以很多学校对于这种情况,都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传统分层教学的弊端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传统的计算机分层教学一般采用分层走班模式,具体做法是:在入校时对全校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根据考试结果,分成二个或更多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计算机信息基础》这门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

但传统的计算机分层教学也有它的弊端,在课时相同的情况下,快班势必会比慢班教授的内容多,学生掌握得也更好,但最后所有的学生要面对的是同样的计算机一级考题,在要求上面不会因为你上的是慢班而有丝毫的减弱。

那我们可不可以给快、慢班分配不同的课时,以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呢而且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快、慢班的能力同时提高,而不是压制快班或对慢班揠苗助长。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结合国际上正流行的微课程进行尝试。

三、微课程简介

微课程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它是3到5分钟的小视频,里面介绍的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它一般和项目教学法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及知识点的运用。

国外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老师给出项目要求,带大家讨论。具体的制作过程,由学生在课下观看老师录制的微课程,自己制作完成,然后再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由于我国学生自觉性较差,所以一般把国外学生在课下完成的部分也放到课堂上,称之为A课堂;而把国外老师课堂上的内容,称为B课堂。

四、如何将微课程应用到《计算机信息基础》分层教学中

有了微课程,我们就可以利用部分基础较好、能力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可以在课下通过观看微课程自己完成的部分,放在课下。具体做法: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对他们进行分班考核,基础较好的学生进入快班B课堂模式,即国外学生模式,只上B课堂,A课堂内容自己课下观看微课程完成;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慢班A+B课堂模式,即国内学生模式,即上A课堂内容,由老师讲解带领制作,又上B课堂内容。

这样快班和慢班的教学内容和最终完成的项目是一样的,但是快班的同学在完成过程中更多的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而慢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更详细的了解了知识点的运用,对基本的操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了清楚的概念,这也正是他们目前所需要掌握的。

这样我们即兼顾了好学生在能力上的提升,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慢班同学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使他们都能跟得上,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而这里快、慢班的差异,并不是教学的内容,而是教学的方法,快班多以自学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慢班多以老师讲解为主,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运用。

而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恰恰是最适合这两类学生的,快班的学生多半基础较好,接受新知识较快,如果让他们听老师反复讲解基本知识点,他们会觉得无聊,所以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完成,对他们才有挑战,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他们会遇到的一些新知识点及困难点,以他们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程来自学获得解决。慢班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弱,或接受能力不强,如果让他们一上来就自己完成项目,基本是不可能的,他们需要的并且喜欢的是老师对基本知识点不厌其烦的详细讲解和及时的启发提示,这时的微课程还可以作为辅助教学资料,慢班的学生如果在课上听不懂,还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微课,消化吸收。

针对自己的特点,快班只有B课堂,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自学微课程或学习其他课程,而慢班采用A+B课堂,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课上学习时间,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求教。

基于微课程的《计算机信息基础》分层教学,可以使学生各取所需,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学生进校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老师在教学进度方面对各水平学生不能兼顾的难题。由于快、慢班完成的最终项目是一致的,这也给最后的考核评价带来了方便,在《计算机信息基础》教学中是值得提倡及推广的方法。

猜你喜欢

分层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有趣的分层现象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雨林的分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