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施与建议

2015-03-19广西省环江县明伦镇吉祥小学廖永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3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农村

广西省环江县明伦镇吉祥小学 廖永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对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多农村老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的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其实,农村具有丰富的题材,都是我们教学的好素材。古语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我们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来”。那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呢?本人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好写作

第一,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怎么样;写你犯的错误……

第二,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日记、周记等是我们常用等形式,有的老师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同学们很感兴趣。这项练习,要求学生每天写一段话,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中心明确,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学生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在这一辅导练习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培养学生主动收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习作

小学阶段,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大量的积累促使质的飞跃。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三、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自由表达,即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乐写敢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比如,十年前我在乾新小学指导学生有一个习作训练《农贸市场》,习作要求是“有顺序的观察画面,把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写出来。”而这幅图画展示的是九十年代农贸市场的情景,画面也比较模糊。以前我上这一课时,都是照搬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结果可想而之,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与教参中的范文大同小异,当时我还觉得比较得意,以为这样做便达到了教学目标。

去年,我又上到这一课,此时新课程的理念已改变了我过去落后的教学理念,面对这一落后形势的作文教学内容,我想:新课程不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允许教师对教材增、删、改吗?于是我大胆地对本次作文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学生课前准备:星期天跟妈妈到“吉祥市场”买菜,参观市场,用笔记下你感兴趣的场面。当一回“小顾客”,与 摊主讨价还价。有父母或亲戚在菜场卖菜的同学,当一回“摊主”。

作文课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尽管他们的作文依然有错字、语言不通等,但是作文的内容、题目却是五花八门:有反映市场繁荣兴旺的,如有《今非昔比的吉祥市场》《热闹的吉祥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风尚的,如《讲诚信的卖菜老伯伯》《服务热情的卖鱼阿姨》;还有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的,如《第一次买菜》《我当了一回菜贩》;也有批评市场环境差,揭露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如《坑人的小贩》《我上当了……》等,这就是开放作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带来的成果。

四、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过去,在作文教学园地里,批改是一个误区。我们教师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作文勾来勾去,对差生的作文大肆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是“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心一读,“五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效率非常低,长年累月,教师整日陷入文山,不能自拔,几乎失去人身的自由。办公室桌上的作文本,第一次还没有改好,第二次的作文又出来了,无论老师如何精批细改,学生都是把老师认真批改的作文只看一眼就随手一扔,浪费了老师的一片苦心,总收不到实效。

当我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研究大探索》后使我解脱了思想束缚。特别是叶老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值得想一想吗?”是啊,这的确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想一想的重要课题。秉承叶老的教导,我尝试着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这就是“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相结合”的新路子。下面就是我“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尝试的过程。

我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领、扶、放”的批改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领”就是领着学生学会批改的方法。当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教师阅后,找出带有共通性的问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所谓“扶”,就是教师在作文标记,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自改。“放”就是放手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自改或互改。当然这个“放”,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撒手不管,而仍要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践去把握自改方法。这方法就是初读改错漏,复读该病句,再读改篇章。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使他们真正受到了益处,增强了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深入课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时时留心,大胆创新并常抓不懈,学生的作文肯定会精彩起来,我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能有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习作展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