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03-19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中心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3期
关键词:方格面积数学知识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中心小学 张 英

数学教学是一种理性教学。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数学理性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体会。

一、真实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一)从学习生活理解计算法则

陶行知说:“生活即是教育。”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中的“工作效率”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前,我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剪五角星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剪五角星的活动,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先出示“9+5×4”与“5×4+9”两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它们运算的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一个工程队上午工作4 小时,下午工作5小时,每小时修路120米,一共可以修路多少米?(要求列综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120×(4+5)=1080米。

这时教师设疑,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想法是对的。但从列成的式子来看这样计算好像不对吧?这样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豁然明白了先算加法应写成(4+5)。通过矛盾的解决,学生了解了引进括号的原因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二)从学生的实际水平中引出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感,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例如,“面积单位”的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不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让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学生就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学习是为了运用,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亲自从生活中体验数学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我创设了银行的实际情境,让两个学生当银行职员,其余学生当顾客,发给学生存、取款单的样单,模拟存、取款活动。并让学生算一算,如果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存入银行三年到期后可以拿到本息多少。学生通过 这一活动,对所学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开展《小小商店》活动。我让三个学生当营业员,其余学生顾客,学生通过购物时取币、换币、找币等实践活动,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整个活动学生始终保持很高的情绪,不仅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还大大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每个角度都有数学,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二)联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车轮的形状都是圆的,其它形状为什么不行?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观赏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 了解、说明、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要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大部分学生只懂得解书上标准的题目。那天正好阳光灿烂,我让学生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旗杆这么高,怎么测量呢?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得不出最佳的测量方法时,我提出了建议,能否用竹竿及它的影子去测量旗竿的高呢?这时很多同学都恍然醒悟过来,一个学生拿了一根2米长竹竿笔直地插在地上,这时地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于是又动手测量影子的长度,得出竹竿长是影子的2倍。这时启发学生思考,从竹竿长是影子的2倍中,你能想出测量旗杆的方法吗?(在同一时间内)结果学生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接着我让学生写出这个比例式,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任务,就连一些平时对数学不大感兴趣的学生也信心大增,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并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会应用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真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猜你喜欢

方格面积数学知识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方格里填数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方格里填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方格
巧用面积求坐标
分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