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2015-03-19广西桂平市社步镇宁江小学黄昌彬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3期
关键词:读书作文农村

广西桂平市社步镇宁江小学 黄昌彬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然而在农村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点,交上来的作文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无真情实感。为此,我们作文的教与学,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个问题十分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究。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造成原因

农村小学的作文,多般是千篇一律,突破不了常规写法中的条条框框,没有创意。“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已成为农村小学生的口头禅。究其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农村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教学模式还是老一套——布置写作要求、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讲评。这种模式让学生感到老师“要我写”而我“无话可写”但又“不得不写”。二是农村学生生活范围狭窄,接触面小,视野拓展有限,导致学生无话可写,进而怕写作文,真要写起作文来,咬笔冥想苦思,最后乱写一通,敷衍了事,没有真情实感。三是学生阅读量少,无法涉足更广阔的领域,获取更广博的知识,束缚思维的发展。这样,就导致学生写来写去就几方面司空见惯的内容,没有新鲜感。四是教师不重视修改,即使有修改,也没有深入内容,只做些表面的修改,不痛不痒,评价只作总评,没有微批,评语缺乏语言的艺术性、育人的人文性和鼓励性。

二、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一旦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会积极参与之,从中获取快感和成功感。而现在许多农村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弊端日益明显,造成学生思维得不到发展,更不说创新了。如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直采用“布置写作要求,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讲评”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呆板,脱离了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成为写作的被动者,没有真正参与到作文写作中来。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教师布置作文时学生抓耳挠腮,咬笔苦思冥想,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认为是教师“要我写”,最后即使勉强完成写作任务,也是内容空洞,句式单调,缺乏感情色彩,苍白无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作文教学方法。如我在布置学生写作文时,去掉事先设定的作文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不限题材,不拘写法,不限字数,随意为之进行写作,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学生既高兴又有内容可写,更能表达出学生的心声。讲评时,我再通过相应的目标诱导,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该怎样去修改。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上写作,而不再觉得是老师“要我写”,而是“我想写,我喜欢写”。

(二)走进生活,书写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学生生活虽范围狭窄,接触面小,视野拓展有限,但只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农村生活依然精彩。因此,我们要根据习作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多关注乡之音、乡之人与事、乡之风土人情等,并从中获得亲身感受和认知,然后进行谈一谈,议一议,记一记,再进行习作,这样学生就有了素材,有了感受,写作文时就觉得轻松、自然、真实、有滋味,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同时,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如春天来了,带他们去春游,到田野里,山坡上去,看田野,看大地,看花草树木,看天空及人们的穿着、活动,让他们现场说一说所见、所闻、所感,并记下来;又如体育课带领他们一起跑步,下棋,打篮球;劳动课和他们一起劳作等,让学生多点切身体会,从中接受教育,积累写作材料,为写作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生活是作文的根本,脱离生活的作文犹如无米之炊,无水之鱼,没有感人的魅力,失去原有的“真意”。只有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把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下来,才能让作文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三)博览群书能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更精彩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写作的基础,不读书,少读书,写作水平是不可能提高的。唐代大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诗人孙洙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最好说法。

阅读首先要立足于教材,语文教材一般选自名家名篇或有突出代表性的正能量文章,它除了充满科学知识外,还包含了人文思想。只要精读教材,学生的写作视野就会得到拓展,心灵就会产生共鸣。如读《搭石》时,能让学生感受到乡村人们关爱他人的善良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在《桂林山水》阅读中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能让学生学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等。所以,立足于教材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表达。

当然,除了阅读教材,还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读书中汲取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积累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高写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写作时咬笔苦思冥想,无材料可写,不再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记得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时,上级领导就对我说:“你呀!找一找原因,这所学校的语文成绩太差了,想办法提上去。”听后我找教师、学生了解情况,翻阅了近几年学生期中、期末检测试卷,找到了根本原因——作文失分严重。我又重新翻阅了学生的作文,发现很多作文都是内容空洞,缺乏感情色彩,苍白无力,有的学生甚至不写作文。同时,我也了解到这间学校的图书从未开放,“死”书一屋。学生不读书写作水平怎么提高呢?我当机立断开放了图书室,让学生把书借出来自己读,和同学、家长一起读,同时要求教师利用早晚读(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节晚读课)和学生一起读,同时把文中好词、好句、精彩的段与篇抄下来多读,再谈谈读书感受。一年以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语文成绩也相应提高了。实践证明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有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

(四)在作文修改、评价中鼓励学生写作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名话很有道理。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修改文章,只有学生乐于修改文章,写作水平才会提高得快。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评改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评改作文是教师专利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比如,自己改,同桌互改,或小组互改,或自愿结对子交换改,然后交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修改和为什么这样改。长期坚持下来,既可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修改作文中尝到了“作文的乐趣”。

教师的评要以寻找学生写作的亮点为出发点,采取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只要学生作文内容健康,语句通顺流畅,就应给予肯定。对于那些作文中的缺点也要适度指出,但不能直来直去,一针见血,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育人的人文性、鼓励性。如我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就将“语言反复啰嗦”改为“你能把句子多加锤炼,挤出一些‘水分’,就会更精彩”;将“内容不充实”改为“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你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了”;将“表达情感不真实”改为“把你心里的想法真实地写出来就好了”等。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明确改正缺点的方法,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乐于修改,最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农村作文教学历来比较薄弱,在命题、指导、习作、批改、讲评的每个环节中,缺乏写作原动力。只有改变农村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放弃老一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在美好的撞憬中找到寄托、顿悟、共鸣,就会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

猜你喜欢

读书作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