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职业教育观探索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场所教学活动职业

陈 莹

陈莹/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上海201415)。

一、缘起:职业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

现如今,很多职业院校纷纷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寄希望于在实践场所学习中缩短教学和工作之间的差距。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负面的认识。因此,如何通过教育与工作链接的关系,培养“广泛的、职业的、社会的和个性的活动能力”,获得学生、企业及社会的认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关于“学习”的内涵;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应该通过何种途径去学习;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学习环境等问题。

二、思路:从职业教育角度审视“工作场所学习”内涵

简单地说,“工作场所学习”就是在工作场所中进行学习或者与工作场所相关联的学习。工作场所之所以被简化为人们学习的环境,是因为它可以提供人们参与活动和实践的种种机会。

(一)理论概念与现实世界的悖论

关于工作场所学习的理论研究跨越了人力资源研究、组织行为研究、科学管理研究、成人教育研究以及职业教育研究,其研究假设、逻辑起点和研究结论相差悬殊。我们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对目前普遍认知的工作场所学习理论同现实职业教育实践环境之间的差距做简单分析。

1.“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与工作相关或为了工作的学习”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悖论。有学者认为,工作场所学习是可以快速习得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基于这一认知,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中往往会出现负面的理解:第一,工作场所学习是企业岗前培训,所以大学学习无用,在工作环境中照样能习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教育本身的意义。第二,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学习,这与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广泛的、职业的、社会的和个性的活动能力”,使学生具有构建或参与构建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适应工作世界能力的理念相违背。

2.“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与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合法合理性之间的悖论。许多学者将工作场所学习定义为一种与学校正式或正规学习相对应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教师、课程甚至是教学活动都是被隐藏的,是看不见的。基于这一认知,在职业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负面的理解:第一,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在工作场所的学习无法合法化,教师通过在工作场所中构建课程教学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以及行政领域的认可,这是导致现今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无法有序展开的原因之一。第二,工作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随机的、不可控制和不可复制的,最终导致学校和教师无法以工作场所学习环境为背景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设计。第三,在以上大背景下,导致学生和社会对于职业院校中设置的实践课程不重视,甚至带有负面评价的情况出现。

(二)“工作场所学习”内涵的关注点

自工业时代大规模的学校普及以来,工作场所与学校分别生成了“生产”和“教育”两个相互独立且各自拥有自身特性、语言、逻辑和需求的系统。现如今,工作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新要求开始向这种对立关系和职业教育的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

1.“工作场所学习”创造了“从新手到专家发展过程”的环境。丹麦的克里斯蒂安·海尔姆斯·约根森和耐尔斯·沃林特提出工作场所学习强调雇员的学习过程,关注的是雇员的意识和社会化背景、情境和未来情景,并涵盖了工作经验、教育和社会背景。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不是将实践教学简单地分割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中进行,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全过程,将学校和工作场所有序结合,最终培养出在生产和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

2.“工作场所学习”注重教学活动的情境性。情境教学是以感性教育为特征,强调“形真”的教学,是一种以“诗性”教育为特征的教学。情境教学贯穿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注重彰显学生个性,强调发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工作场所学习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的学习,而不是学校中人为创设的环境。它将“学校”与“工作场”融成了一个物理空间,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便是如何在现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以动态、多维的活动形式展开课程教学。

3.“工作场所学习”使得“人人参与式学习”成为可能。比利特(Billett,1993)认为,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在参与真实任务并有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在人人参与的过程中,学员能够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倾向性知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它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以及强调知识迁移的过程性,是工作场所学习对待知识和学习的根本性立场。此种对“合一性”和“过程性”的追求,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模式下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

4.“工作场所学习”重视社会文化学习环境。工作场所学习关注在工作场所中的社会分组和过程以及一些诸如传统、规范和价值观之类的事务,并且涵盖了工作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强调工作场所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同时它还应有价值和文化的分享。每一个特定的工作场所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活动系统,或被称之为“实践共同体”。个体在共同体中,通过“工作活动”与周边的人和物(规则)发生互动,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学习者除了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之外,同时也获得了诸如人际交往、团结合作和组织创新等“软技能”。

三、结论:在工作场所中构建教学情境,创造学习环境

在职业教育领域,社会、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重工作场所的重要性,利用好工作场所平台,在平台上做好“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创造更为合理的教育价值。

(一)教育系统创设合法合理的工作场所学习环境

教育系统对于在工作场所学习的合法合理性是保障教师进行工作场所教学开发的必要前提。首先,整个教育系统在认可工作场所学习的大背景下,尽可能多地创建合法的“工作场所学习”环境,培养企业工作人员成为导师;其次,将“工作场”同“学校教学”场所有机结合;再次,对于教师在工作场所的教学活动予以工作量的肯定,使得教师有精力投身于工作场所学习的教学活动;最后,制定高效激励制度,使得学校和企业都能积极参与投身到工作场所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师利用工作场所学习平台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活动

基于工作场所学习合法合理的基础,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可享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好的创新机会。首先,工作场所学习的介入将改变原先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学校对此要做好调节工作,鼓励教师参与两个场所学习的教学开发;其次,要在整个专业教学期间利用好工作场所学习环境,不能仅仅将工作场所学习放在单一的某个阶段;最后,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在与积极同企业沟通协调的基础上,进行适合同专业工作相关联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序化。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场所学习活动

工作场所学习可以提供给学员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能力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要向学生强调工作场所学习与课堂教学意义并重;其次,教师要合理制定工作场所学习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认真参与教学活动;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工作场所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时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开展工作场所学习交流。

[1]吴萍.工作场所学习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李茂荣,黄健.工作场所学习的反思与再造:基于实践的取向[J].开发教育研究,2013(4).

[3]张静.工作场所学习与情境学习探究[J].成人教育研究,2011(1).

[4]徐瑾劼.职业教育话语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J].职教论坛,2012(4).

猜你喜欢

场所教学活动职业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职业写作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我爱的职业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