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执政党为核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

2015-03-19于海会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执政党精英

于海会

以执政党为核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

于海会

在新形势下,应采取“组织嵌入、体制吸纳、价值引领”等适合的路径,以执政党为核心,探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巩固执政能力并促进社会发展。

组织嵌入;体制吸纳;价值引领;反思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行动者,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执政党为核心。社会是由基层组织结合而成的,要完善对整个社会的治理,就必须把党组织深入社会基层中,从多个角度审视中国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发展特色,探索执政党的有机整合治理机制,实现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一、执政党与基层社会治理

(一)党社关系的定位

执政党和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二者之间关系的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党和社会应保持中立的状态、相互分离;二是实行“党社一体化”。在西方的政治学理论中,政党和国家、社会是不相同的,其主要作用在于充分表达各方意见、使各方达成共识,并适当引导各方价值观的发展,在其中链接后两者。

(二)党组织与行政权力

这主要是探讨基层党组织的行政化问题。很多学者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合理定位党、政府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党和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与功能,从而防止党的基层组织过度行政化。如,林尚立提出,在推动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利用更多的政治资源而非行政力量,党组织的功能应当始终定位在正当化而非行政化上。同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民众的利益也朝着多元化发展,党组织必须更多依靠其对政治资源的调动才能更好地动员与控制社会各界力量的流动。因此,党的基层组织与行政权力的分离,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现实情况的要求,也是价值观的重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三)党组织深入基层社会

对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执政党必须审时度势,通过策略创新、完善组织及功能等,来促进党建与社会发展。要使党的发展与社会成长和谐一致,就必须使党组织深入社会基层中,充分挖掘其社会服务功能。党的组织要扎根社会,本质是让党回归社会。这就要求执政党确立服务社会的行动策略与政治逻辑,同时党自身的社会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执政党有机治理的机制

(一)贯彻落实“组织嵌入”

1.基层组织的嵌入。党历来十分重视基层组织的嵌入工作,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把党组织深深地植根于群众之中,从而获得更多稳定的社会支持力量。目前,一方面党把基层组织建立在农村村民组织、城市社区、各种项目工程以及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中,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对社会基层的了解与治理;另一方面,党也紧跟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把党的基层组织渗入网络,在网络开展组织活动。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基层党组织已达到402.7万个。

2.(公职)党员嵌入。(公职)党员嵌入社会基层组织,是指党组织认真选取、组织有较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如公务员和人大代表等,使其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经验、知识以及资源优势,充分嵌入社会基层里,实现党对社会基层的管理。实践证明,这一嵌入方式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目前各省市都会组织相关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到社会基层承担相关工作,从而带动整个基层的有机整合治理。

3.服务合作嵌入。党在社会基层治理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向服务功能型转变,既激发了党员的向心力,又有效地向大众展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从而增强了党的亲和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首先,要倡导科学理念,引导群众的科学发展,树立良好形象。其次,注重对社会基层组织的指导,用自身掌握的资源,促进基层组织的成长,开展公益服务。最后,建立党与社会基层组织之间的合作联系,通过科学互动,促进对其的治理。

(二)积极实行“体制吸纳”

1.人才与精英吸纳。这是加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措施。精英吸纳就是动员社会各界的代表人物、精英等加入体制中,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优势资源,加强党的行动能力与支持力量。一方面,积极号召社会新阶层的优秀人员加入党组织、通过考试吸纳高级人才成为党的干部,另一方面,动员各界精英进入如村委会、居委会或其他基层组织中,促进基层社会的治理。

2.参与吸纳。基层的民众参与与支持是党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党必须积极动员基层民众参与体制建设,共同面对复杂的世界环境与国内改革,完成对社会基层的治理。民众参与吸纳主要有两个途径。首先,可以通过立法、信访、听证会以及政策咨询等方式,其次,还可以开通相关网站,如政务网站等,让所有的民众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基层的治理。

3.团体吸纳。这是指党政机关把没有明确法律地位与正式编制的社会组织引入现行体制框架内来完成基层管理。这种团体吸纳与党基层组织嵌入相结合,可以在特定的行业内通过龙头组织的带动,促进整个基层的发展。

(三)倡导科学核心价值观

统一的价值观,可以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以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心理以及行为的重要功能来加强对社会的有机治理。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核心,党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并通过适当的形式引导基层民众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达成价值共识,动员其朝着统一的方向贡献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实践,需要基层民众参与进来,通过典型塑造、奖项评选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尚,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通过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的基层组织、民众的基层自治,从而为社会基层的有效治理建立良好的“心理机制”,不断加强价值的认同,在增加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同时,推进以党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

三、关于构建有机治理机制的思考

党的基层治理本质就是通过国家(政党)给社会订立规则,从而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我国在坚持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同时,创新治理策略,既要肯定取得的成绩,也要反思治理机制所存在的价值冲突和适应性等问题。

1.构建支持力量,促进合作治理。执政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需要通过组织嵌入、体制吸纳以及价值引领等有效的方式,将党组织嵌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科学引导人民,调动人民的积极力量,从而加强党的基层支持力量。执政党对社会基层的管理不是靠思想的控制和行政的强行干预,它必须充分理解个体的行为动力和信念源泉,加强对每一个个体的人文关怀,建立一个平等交流、互相关照的和谐社会氛围。

2.坚持群众路线,优化精英吸纳。坚持走群众路线、吸纳社会各界精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基层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党的执政基础和统一战线两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既要肯定吸纳社会精英对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又要明确牢记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吸纳精英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选择性,避免过度依靠拥有众多资源优势的新兴精英,而忽视了占人民群众大多数的传统工农精英。

3.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美国的重要一条经验,就是在社会上树立一种科学、流行的社会价值观。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24个字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社会各界对国家发展的建议,它既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有各要素之间的冲突与模糊性。但是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其平等、繁荣、民主、自由以及公正等若是能被大众所认同、接受,能有效地融入党组织对社会基层的有机治理中,将这些观念深深地根植到社会改革的各个方面,在就业、教育和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会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执政党为核心,结合中国发展实际,积极构建对社会基层的有机治理机制,把党的建设和社会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和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力量。

[1]李婷婷.社会治理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功能与再定位[D].南开大学,2013.

[2]周建国,尹力.基层社会治理:台湾经验及其比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3,03:4-10+61.

[3]无锡市民政局课题组.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和机制研究—以无锡为例[J].江南论坛,2013,07:10-12.

责任编辑:丁金荣

D61

A

167-6531(2015)12-0016-02

于海会/中共朝阳市委党校讲师(辽宁朝阳122000)。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执政党精英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