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2015-03-19任春茂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精神游戏

任春茂

任春茂/遵义师范学院讲师,硕士(贵州遵义563000)。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由于其游戏精神的存在成为了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主义思想的侵入导致了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

一、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

游戏精神的缺失导致了幼儿教育实践的异化,阻碍了幼儿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注重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游戏以游戏自身为目的。正如现象学的“面向事物本身”,他强调游戏应面向游戏本身。[1]从伽达默尔的游戏观出发,幼儿教育应起于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同时止于游戏。这一方面强调了游戏的内在品性,注重游戏的本体性价值,另一方面也关注游戏的工具性价值。游戏本身就应该是本体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统一,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更多的是将游戏作为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或途径,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变得越来越少,游戏更多的被赋予了工具性价值,这将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关注游戏结果而非过程。幼儿参与游戏,“忘我”地投入游戏,尽情地享受游戏所带来的愉悦,这种体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生活中的爱、理解和关心是生活最为本质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实现需要我们认真地去体验。[2]因此,游戏精神的体验性强调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关注幼儿游戏的过程。然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催生了“快餐文化”,这进一步导致了人们眼光的短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人们更加强调的是及时效果,因此,教师是否组织游戏?组织什么样的游戏?完全取决于这个游戏能不能达到其想要的教学效果。这种只重视游戏结果,而忽略游戏过程的游戏,必然导致游戏的功利化,阻碍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本质和灵魂。然而在以“技术理性”“科技理性”为其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家园不断地失落,人们将游戏作为一种实体性物质,而忽略其游戏精神。

1.人文主义教育的失落。科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了不断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过度的崇拜科学技术,也导致了一系列灾难的发生。这种灾难在教育领域主要体现为人文主义教育的失落,具体表现在功利主义教育的取向和唯科学教育主义的霸权。这种科学主义、技术至上的思想已侵入了幼儿教育领域,使得幼儿教育成了一种成“材”教育,幼儿本身在幼儿教育中的失落,导致幼儿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3]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在唯科学主义的侵染下,被深深打上了功利主义的印迹,灌输式的教学游戏,失却了游戏的本质,导致了以工具价值为主体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抹杀了游戏精神存在的价值。

2.缺少科学合理的制度。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缺少制度上的保障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首先,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游戏的地位。在我国虽然人们口头上承认游戏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硬性规定,在内心深处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幼儿的游戏通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之中。[4]其次,缺乏弹性的管理制度,限制了幼儿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幼儿园会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以约束为主,更多时候幼儿教师只能被动接受,使得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缺乏主动性。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评价时,标准较为单一。这主要受到知识本位教学观的影响,过分的强调了知识的绝对性。这种“占有式”的知识观强调对客观知识的记忆。为了在年终考核中能够获得“优秀”,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多的采取灌输的方式,限制幼儿的自由,其目的是让幼儿记住相应的知识点,这种做法,忽视了幼儿真正的需要。

3.缺乏科学合理的游戏观。游戏观是人们对游戏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幼儿教师的游戏观和自身专业素养相关。专业素养是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活动时必须要具备的一些道德品质和理论素养,具有稳定性、综合性的特点。[5]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了很多优秀的幼教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农村地区,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基本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对幼儿的认识存在误区,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游戏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而有的幼儿教师虽然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强调游戏活动,但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仅仅将游戏作为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注重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忽略幼儿的情感需要。

三、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的重构

人和游戏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的,人有了游戏才能成其为人,游戏也离不开人的参与。游戏与人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在幼儿教育领域,其更为注重将游戏精神贯穿到幼儿教育实践中。

1.关注教育活动中的“生命”。幼儿教育活动的对象通常是3—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无论是作为普遍意义上的人,还是作为具有独特性的儿童,都具有生理生命和精神生命。因此,幼儿教育的核心应是促进幼儿“生命”完整和谐的成长。自由作为生命的内在要求,是人最基本的天性,它让人从一个自然性的个体变为一个具有社会性的个体。人的自由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应该体现参与者的自由性。幼儿教育的参与者主要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幼儿教育应该关注幼儿教师和幼儿两者“生命”的成长,这就强调幼儿教育应具备自由精神。这里的自由精神体现在师幼关系中主要是“我—你”关系的构建,“我—你”关系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引导,另一方面则注重幼儿在教育实践中的自由选择。“我—你”关系体现了师幼之间平等的交往和对话,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生命潜能的发展。[6]

2.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幼儿游戏应包括实体性的游戏活动和抽象性的游戏精神,其中游戏精神是幼儿游戏最本质的规定。功利主义的思想导致了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为了确保幼儿教育实践中能真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政府应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同时,幼儿园领导对幼儿教师应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创设民主的文化氛围,尊重幼儿教师,允许幼儿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修改、建构教育内容,对幼儿教师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精神的贯彻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给幼儿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继续教育主要是已经工作的教师再学习的一种方式,体现的是终身教育的理念。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会较少,特别是农村地区,相关调查表明,农村幼儿教师中98.6%的人认为是继续教育机会太少。[7]而接受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最为主要的途径,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儿童观、教学观和游戏观。因此,政府部门首先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为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提供物力上的保证;其次,政府部门应出台专门的继续教育法规,为继续教育有序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最后,作为幼儿园园长,应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为幼儿教师进行考虑,多给幼儿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

[1]黄文前.试析伽达默尔的游戏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9):116-121.

[2][美]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8.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5 -47,256 -269.

[4]毛曙阳.关于游戏的哲学思考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01):41-46.

[5]肖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1(06):112-113.

[6][德]佛里德里希·席勒著.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4.

[7]潘君利.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和改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9):49 -53.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精神游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拿出精神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