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2015-03-19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兴支行欣旺街分理处刘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公允会计准则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兴支行欣旺街分理处 刘梅

商业银行所涉及到的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虽然本质上属于合同范畴,但都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他们一般无法达到准确的计量和精确核算的会计目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是我国财政部又出台的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其中,《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位于四个准则中的核心位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未能明确计量的问题,这些金融准则恰好给予了弥补。从而能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尽快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此后,《会计准则指南》的颁布,使得完整的新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成。

一、金融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剖析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9年立项制定金融工具准则,此后的十年间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逐步形成。期中第39号准则让金融工具方面的空白得以填补,并把衍生工具表外的资产项目的核算纳入表内。我国证监会在2003年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以及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等进行了相关规定。当前,衍生金融产品爆炸式增长,呼声越来越高的公允价值的应用等,直接催生了大批金融工具。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逐步趋同性得到了证明。这些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引入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随着市场变化而波动变化。只有在市场价值发生某种变化的时候及时在相关报表中进行一定的确认,尤其是要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以及债券投资类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全面的在商业银行的金融领域引入公允价值。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质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市场化的发展程度偏低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因此衍生金融产品及时获取准确的公允价值的难度很大。此外,计入当期损益是公允价值的要求,但这些却会使得银行的资本数量和加权风险资产的数量。

(二)减值准备和风险管理方面

新会计准则规定,比例为1%,2%,25%,50%,100%五个等级的损失准备。所以,年度财务报表中的贷款基本上是采取五级分类法进行核算是会计实务中常用准则。贷款损失准备被包含在了减值准备方面,拆出资金坏账准备,其他资产坏账准备,待处理抵债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般风险准备等,但是不可以转回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另外在风险管理方面,让衍生金融工具具备一定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减少金融风险可以采取的手段。

(三)对银行会计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

市场环境变化发展和各种商业机密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会计数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随着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引入公允价值,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银行的会计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会计处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能应对日益复杂且高难度的会计专业工作。

二、基于金融会计准则的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鉴于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有着巨大的正反两面的影响,因此基于金融会计准则,商业银行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对策。具体阐述如下:

(一)尽快升级系统建设

因为金融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的上述影响,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完善自身的多种技术支持系统。较为集中的商业银行数据使得商业银行的信息资源高度集中在一起,因此整个数据处理中心被上移了。商业银行要想进行安全运行,电子处理技术与管理问题就成了重要的技术风险之一。虽然这些技术风险并没有与传统金融产生本质的区别,但是却拓展了传统金融风险的主要内涵。从这方面来说,商业银行升级改造自身会计核算的核心系统,对数据转换、公允价值等多种技术支持系统以及相关数据库进行建立与完善是解决这些技术性风险的有效方法。

(二)加快培养并提升金融会计人才的整体素质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重视经济交易的实质状况,并且努力对自身的经济业务与相关事项进行有一定原则的会计处理。但是并不是限制这些原则的适用范围,因此就使得商业银行的经济交易的会计处理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但是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会计处理,并没有较多的限制性,还需要详细的使用知道才能实施。只有健全完善的公司制度以及完备的法律体系来进行配套以及大量高素质的金融会计人才才能应用原则导向的会计处理。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快对新会计准则的原则性导向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金融会计从业者应该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技术操作技能和具备先进会计理念、高级会计道德与文化素养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金融会计人才。

(三)严格且谨慎的使用公允价值标准

新会计准则中加入了传统会计准则中没有的一些弊端,例如添加了公允价值。如何正确利用公允价值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难题。检验是否正确利用了公允价值,就要看利用公允价值后的结果。利用公允价值要对一些尚未形成发展的规模的市场的进行大力扶持,并且能为经济正常发展提供快速且优质的服务,并且对已有的市场进行相关的规范经营管理是对公允价值是否合理利用的检验方法。

事实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市场发展环境极为不平衡,不够正常话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对待此类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重估减值,由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来进行估值,是商业银行的解决之策。从而使得资本金可以实现流动性与充足性。最后利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局部调整。

(四)逐步建立并实行实际的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是指在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基础上而实行的一种计量方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根据不同的时间价值来反应资金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行几何级数的增大增值能力是对其货币使用的正确方法。因此,商业银行保持市场利率不变为前提,对银行核算对象的公允价值进行成本的核算,金融资产应该根据实际利率进行计量,当然除去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变动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去。商业银行的应该全面而且到位的利用实际利率法,尤其是当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披露要求不断得到一定的提高的大背景下。因此要求商业银行对相关的系统进行完善或者予以改造。对此可行的办法就是可以自行设计或者采用较为成熟的后台系统。

(五)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与内控

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风险与机会是并存的。遇到各种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运营中不可避免的,期中最常见最频繁的风险就是内控失效。当今世界全球化伴随着全球金融发展一体化,在这种趋势之下,商业银行应该实事求是的、切实的面对日益多元的银行业务范围,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金融技术积极的面对,通过鲜明的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来稳定暗潮涌动的金融操作风险,让本来不太好预测的银行操作风险得以定型。为此,尽快建立健全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才能使得商业银行具备一种自上而下的网状式的内控屏障体系。同时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各项业务运行进行稳健性的操控也是方法之一,但是要特别重视那些薄弱环节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针对内部管理,通过职责分明的评审机制来让银行严控各种金融会计方面的风险,调动商业银行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并且制定完善系统的长效风险管理机制,且有效实施。

总之,金融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巨大且广泛的。比如说,其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要求、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资产减值计提的完善等,都在促进着商业银行的制度完善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从而逐步提高,商业银行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了解金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加强单位之间的交流,促使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实现长远的发展。

[1] 李润田.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2(14)

[2] 董舒,翁丽玲.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8(19)

[3] 程丽丽,宋德高.新会计准则在商业银行应用现状分析[N].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03)

[4] 张淑彩.金融会计信息的经济学思考[N].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05)

[5] 2006年度《金融会计》优秀稿件评选揭晓[J].金融会计.2007(04)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公允会计准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公允价值影响了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行为吗?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