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解析

2015-03-19四川音乐学院林叶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预算法精细化管理

四川音乐学院 林叶

所谓精细主要是指:精打细算、精雕细琢、精工细作等含义。而在高校预算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中主要指的是必须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在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作保障的基本前提下,真正落实高校预算管理责任、明确各职责分工、不断完善岗位的体系,使预算工作更加精确、细致,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每项内容达到更加精准的程度,从而避免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促进高校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丰田公司首次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我国最早提出高校经费管理精细化思想是在2009年8月31日财政部颁发的《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在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当加强对经费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而提出高校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是在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的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一、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

新预算法在经历了十年四次易稿后,终于在2014年8月31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新预算法中对现行的预算法进行了多达82处的修改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亮点。但是,在传统的预算管理中,高校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新《预算法》的通过与实施,这就要求我国各高校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并宣传新《预算法》。但是,由于我国各高校的管理层对预算的执行缺乏应有的重视,高校内部各预算部门的责权利联系不够紧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相应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对预算的事中、事后管理存在着极大地误区。

(一)高校预算事中精细化管理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1、高校的预算执行硬件条件欠缺

纵观我国高校目前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严重缺乏统一性。无法实现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教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同预算管理的统一性,而高校的领导者、决策人员、审计人员、预算控制人员等无法通过统一的系统对各项数据实现规范化管理,对于预算的种情况也无法实现统一的监控。这种监控中的真空地带使得预算在执行中出现的差异无法及时进行分析与控制,对于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预警。

2、预算的执行缺乏刚性

在高校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认真的考核与预测,基本采取的是在上一年度的预算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加减减,以此为基础来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指标,这也就导致各高校的预算活动出现:年初争预算、年中加预算、年末超预算的现象。特别是随意追加预算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刚性、约束性。例如:对于高校预算中由于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调整预算的事项,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遵照预算调整的程序来执行,从而造成高校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岗位设置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

目前,我国高校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职责还分不清,处于混淆状态下,对于每一个环节、岗位并未按要求建立明确的业务范围、岗位职责等。例如:有的高校将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岗位设定为一个人,我们对此种现象做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好像是在一场比赛中,一个人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也就造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大的问题。

(二)预算事后精细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1、预算缺乏监督力度、透明度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校上至领导层、下至普通的教职员工,都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知识被动的接受预算指标,而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无人问津。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很多高校对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考核情况也并未在校园网络上、公示栏中进行相应的经费支出的公开。

2、预算绩效考评缺乏细致性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有效的衡量各高校经费使用情况的最佳途径,但是,有的高校对预算的关注点只集中在预算的收支上,忽视了对预算绩效的考核与评价。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的、效益性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得预算执行情况失去了奖优罚差的导向作用。例如:有的高校只关心经费的取得,对于经费的使用情况并不在意。

二、有效完善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精细化的有效对策

(一)正确认识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全面推行要求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树立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并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认识,摒弃传统的理念与认识,不能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就是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领导的工作。作为高校的领导、一把手,必须正确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保证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校领导的事,而是关系到学校内部全体教师员工的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可见,只有提高认识、全员参与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真正探寻出一条适合高校发展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新路。

(二)建立健全各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保障我国高校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加强对高校预算工作组织机构的构建。例如: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由学院的领导牵头参与、并担任主要负责领导并由各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教授、专家、财务部门等共同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预算的调研、编制、预算与决算会员的召开、制定预算的调整程序的等工作。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中大部分都存在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现状,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高校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完善。高校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健全并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在强有力的财经纪律的保证下增强高校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同时,高校的财务部门应积极、全力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对预算的执行机构情况进行实时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四)加强全面预算执行的差异性分析

目前,由于各高校的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工作还存在着缺失,因此,高校的领导必须对这方面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而不是将认识仅停留在对院校内部的财务数据的分析与汇总上。之所以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中进行差异性分析,主要是由于这样分析能够为高校的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化解,。例如:预算监督的缺失、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等。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的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还必须将预算的精细化与员工个人的、部门的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机的结合。

总之,新预算法要求高校的预算管理必须坚持公开的原则,必须保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权威性。因此,高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完善的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使高校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1]王淑霞.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

[2]苗兰亭.高校财务预算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3]赵善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2011

猜你喜欢

预算法精细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新《预算法》执行中的利弊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预算法》修改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