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中主流媒体行为与民众心理研究

2015-03-18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心理

黄 婧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中主流媒体行为与民众心理研究

黄婧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在网络传播走向上与主流媒体行为和参与传播的民众心理有密切关系,本文在总结自媒体时代网络事件的传播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在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的行为与民众心理,研究结果对丰富自媒体时代突发网络事件的传播规律有一定意义。

自媒体;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主流媒体;受众心理

[作者]黄婧,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近年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同时,以微博、微信、论坛、贴吧为代表的自媒体也越来越受人青睐,人们利用自媒体发表观点的技巧越来越熟练,目前,运用自媒体了解、分析社会新闻事件的受众,远远多于以报纸、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从传播速度上还是从传播途径上,传统媒体远落后于新兴媒体。现有资料显示,在德国,每个月有近300家传统纸媒宣布破产,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具有历史性和权威性的纸媒仍然存在。自媒体将话语权交给了普通大众,每一个受众都是自媒体的主宰,就当前的新闻传媒途径来看,自媒体已经成为新闻媒介的源头(业内所说的爆料源),许多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等影响巨大的社会热点,都是来自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大覆盖面性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那么,自媒体时代网络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扮演了什么角色,民众参与者持有的心理怎样,这些都影响着舆论事件的网络传播的生命周期。

一、自媒体时代突发类新闻事件的传播特点

相对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在传播途径和程序上比较简单。就传统媒体而言,一篇成型的新闻报道,一般要经历采编、校对、刊印、发行等多个环节,其中,重要的新闻还要经过编委会讨论决定,内容烦琐,效率极低,这主要是由传统媒体的特性决定。而自媒体则不然,它的载体是互联网,实际上一个新闻事件在自媒体平台上出现,只需要编、发两个环节,效率极高,速度极快,有时短短几个字便能清晰地描绘出一个突发性的新闻事件,从而引起社会关注。在自媒体平台上,任何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任何人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表新闻内容。同时,由于自媒体采取的是匿名发帖的模式,许多敏感事件都可以通过匿名的形式进行对外发布,其他的观众也可以对此事件畅所欲言,应当说,以自媒体为平台发布新闻事件,在这两年发展得非常快,其中包括民生事件、反腐倡廉信息、突发事件等。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央进行的反腐行动,有很多线索都来自于网络举报。尽管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是事实真相也在其中呈现,这其中自媒体功不可没。也正因为如此,自媒体才具有了较强的交互性;由于中国网民基数大,自媒体传播具有较大的群众基础,此外自媒体时代的主角——短信、QQ、微博、BBS等都已深深地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自媒体有着较大的覆盖面和较深的影响力,这也是一件网络事件能够在网上迅速火爆的重要基础。因此自媒体时代网络事件传播特征可以概括为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和大覆盖性。

二、突发事件传播中主流媒体行为

(一)主流媒体的工作流程及工作重点发生改变

自媒体出现后,主流媒体的工作流程及工作重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新闻发掘者变成了新闻的追踪者——对事件后续进展的关注。以微博为例,2014年年末,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题为“河南讨薪农妇太原遭警察殴打致死”的消息,消息一经发布,舆论哗然,并迅速蹿升到热点事件排行榜第一位,国内多家媒体官微及多位网络“大V”转发相关信息并发表评论,之后部分主流媒体也刊发了相关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并没有新闻性,而是对事件的再现和传播,后由于舆论的压力,当地官方开始调查此事。此时,主流媒体也再跟进报道,深度挖掘了一些自媒体没有的信息,重新掌握了新闻事件传播的主动权。最后,中央媒体还制作了一期东方时空,特意还原了整件事情的经过,让真相坦白在大众面前。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这一信息出现的源头是微博,发布者并不是记者,而是普通的大众,但是新闻价值非常大,社会效益极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都是新闻的源头,民间的潜在话题性新闻被大大地挖掘出来,有积极向上的,有低级庸俗的,对这些信息深度加工并给予正面的解读和积极的引导成为当下一些主流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重要发声方式。

(二)主流媒体充当舆论标杆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舆论交杂的时代,各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传播网络谣言的惩处力度,但是仍然有人铤而走险,或是因为无知,或是因为利益使然。以前文的“农妇事件”为例,最初的信息是农妇因讨薪被打致死,社会本就对工程欠薪问题颇为关注,加之出现致死事件,因此,迅速走红网络无可厚非。但是,随着调查的进展及官方媒体的介入,真相越来越清晰,起因并非讨薪,而是民工未戴安全帽想进入工地遭拒而引发的民事冲突,后因为警察的暴力执法、民工的阻碍执法而使事件复杂化,才出现了最后致人死亡的结果。在这个事件的调查过程中,主流媒体在呈现真相、还原事件发生以及调查结果追问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调查性新闻节目的播出,各种网络传言和质疑戛然而止,网络逐渐恢复平静,主流媒体再一次展现了权威性和舆论导向的力量,牢牢掌控了社会舆论的话语权,又一次占领了舆论战争的主战场,主流媒体很好地充当了舆论标杆,对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主流媒体逐渐与自媒体联动融合,形式和内容逐渐自媒体化

媒体融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所引发的是一系列化学变化,而非简单的物理结合,所做的是一种创新,而不是“新瓶装旧酒”,寻求的是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形式。以微博、博客、社交网站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形式新奇、语言贴近生活大众,往往娱乐和话题性并重,具有较强的眼球吸引力。自媒体时代下,一些主流媒体主动引用网络热词,力图拉近与受众特别是网民的距离。同时,各主流媒体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如《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从上线开始便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关注数量与日俱增,其中发布的内容多为舆论剖析、时政热点等,这就是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融合的最好例证。除此之外,凤凰网、新浪网、《光明日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澎湃新闻网等都开通了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受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同时,众多主流媒体也开通了自己的官微来发布最新的报道及新闻追踪的结果。例如,2011年7月26日,一名网友在四川会理县政府网站上发现会理县三领导“悬浮视察”PS照片,迅速惹爆网上热议,许多网友炮轰会理县政府官僚主义作风,而同时四川会理县政府网站第一时间承认领导照片经过PS,并开通官方微博道歉,详细披露事件详细过程,由于道歉诚恳,事件过程透明,迅速化解了这场危机。

(四)主流媒体在处理与自媒体关系时,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自媒体议程的“被设置”

从总体来说,主流媒体始终起着较好的正面引导作用,但也不乏一些主流媒体为了赢得受众,在一些事件报道中,选择性地摘取事件中具有较强眼球吸引力的议题。对于议题,在受众、自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之间,主流媒体因其强大的公信力往往充当了自媒体议题设置的把关人,这个把关人的角色更为明显和显著,它起着放大、整合、汇流舆论的作用,但同时也是双刃剑,肇始于网络自媒体的假新闻容易在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得到蔓延。从之前的“金庸被去世”事件、“国人疯抢碘盐”事件到近期的“云南曲靖蟒蛇生吞活人”事件,主流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整个事件的传播,甚至有些时候一些主流媒体有意或无意的会迎合受众的心理,选择性地报道一些符合大众口味的事件议题。

三、自媒体时代网络事件传播中受众心理分析

(一)盲目从众

我们通过对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和统计发现,有很多民众在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及表达观点时,已经自觉放弃了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盲目从众的心理十分明显。对某一网络热点事件,出现了一味地指责、谩骂甚至侮辱,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缺少对事件的合理审视和理性分析,也就难以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此外,这种从众心理极其感性,十分缺乏对基本价值——对错、好坏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了误导大众、传播谣言的帮凶。时下网络上非常流行的“打酱油”一词能很好地反映一些受众参与网络事件传播的心理。他们发帖、跟帖、转贴、转发微博往往不带许多个人感情色彩,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参与整个传播过程。

(二)渴望得到认同

在网络世界,特别是进入自媒体时代,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对于真相的质疑却成为许多网民博得赞许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对于某一社会热点事件,明明有很充足证据的证明其真伪、反映其真相,但是一些网民却胡搅蛮缠,对证据严加批评,污蔑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而广大网友在网络上对于质疑之声又“颇具同情”,这种网络环境助长了一些网民渴望认同的心理,因此,尽管事件无可置疑,但是为了博得同情,获得关注,不惜混淆是非,指鹿为马,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网络的和谐。同时,这种渴望认同的心理也是本不该成为热点事件的新闻,迅速传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

(三)渴望成为领袖

自媒体时代出现了许多领军型人物,他们粉丝众多,一呼百应,有的甚至到达了上千万,网络影响十分巨大。渴望成为领袖的心理催生了许多意见领袖,虽然这部分群体在整个自媒体受众中占有相对较小比例,但由于这部分群体往往言论具有吸引力抑或本身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因此时常能够左右网络事件传播的舆论方向。网络领袖的出现往往是通过对某些热点事件的分析,或者一些言论标新立异,或令人振奋,或发人深思实现的。很多网民都想成为意见领袖,因此,有很多人在不遗余力地发表着观点、看法,力图在数以亿计的网民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英雄”人物。

(四)匿名性带来的安全心理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自媒体时代,除一些意见领袖和公众人物之外,大多数民众在参与网络事件的传播中带有极大的隐秘性。匿名性无形放大了民众的参与情绪,对于事件的观点和看法,民众更容易释放和表达出来。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个人的观点五花八门,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论都会在评论中出现,而且还会有少数网民歪曲事实,恶意抹黑。究其根本就在于网络世界的匿名性,匿名性给了网民一把保护伞,使他们当中的部分人为所欲为。不过,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管理的不断完善,对于造谣、传谣的惩治力度不断加大,网络世界逐渐清明,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怀有侥幸心理的网民从事着违法的活动。

(五)同情弱者的支持心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加大了普通老百姓对弱者的同情和支持。在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抨击社会上的各种贪污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支持弱者的心理让网民的意见往往呈现一边倒的现象。从某个角度讲,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最后往往不仅是针对事情本身,而是演化为对社会某种现象不满的一种情绪发泄。2012年8月27日,一段厦门鼓浪屿女子舌战四车城管视频在网上流传,两个小时内点击量过百万。网民几乎一边倒地为女子机智感言喝彩,对城管则一片声讨,一时间各种帖子、评论都纷纷把矛头指向四车城管。而随后随着一些主流媒体的披露,事件逐渐明朗,真实过程也并非像视频中女子所言,更多的是女子可能违法理亏在先。类似网络事件不胜枚举,当一件争议的网络事件流传时,民众几乎会本能地对弱者同情支持。

四、结语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在网络传播中呈现出传播迅速、民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言论自由度高的特性。在这其中,传统主流媒体的参与对网络事件的传播进程有比较大的影响,在一些特定事件中需要传统主流媒体来把关舆论导向,需要传统主流媒体选择性地挖掘新闻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传统主流媒体树立正确的舆论标杆。当下许多电视台、报纸、广播都向此迈进,但也有一些主流媒体出于商业利益在一些事件传播中有意迎合民众口味。同时可以看到突发事件通过自媒体迅速传播时,其传播行为直接受普通民众控制,大众在网络事件的传播中扮演了主人翁的角色,他们参与传播过程的心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传播行为。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主流媒体在网络事件传播的行为和广大民众的心理,为自媒体时代网络事件传播的规律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1]方亭.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3).

[2]郑二利.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多棱透视[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5).

[3]邓若伊.论自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的变动[J].现代传播,2011(4).

[4]王长潇.播客平台的商业模式、监管自律与播客自媒体公民意志的再传播[J].现代传播,2011(3).

[5]黄月琴.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疏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5).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