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18陈小彦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辅出版社图书

陈小彦

教辅图书对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其是对学习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也帮助梳理了课本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教辅图书和教材全面契合,是一本简明扼要的讲义,有助于教师的备课工作;对出版单位来说,教辅图书是出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教辅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因此,如何提升教辅图书的质量,使教辅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当下出版行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存在的问题

(一)教辅编写者素质良莠不齐

教辅图书利润空间较大,而作者来源不一,良莠不齐。很多作者为了赶进度,并没有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就草草写稿,从而出现错误。编写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教辅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不提高编写人员的素质,不在编写的质量标准上把好关,教辅图书本身的质量问题就没有办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只有进行艰苦深入严肃的教学实践探索,才有可能真正编写出好的东西,奉献给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那种急功近利、草草了事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二)编校管理存在问题

每个出版社的校对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出版社专门设立校对科,有的出版社每个编辑部配备专职的校对人员,有的出版社采用“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还有的出版单位则是“校对外包”,让社会人员来完成校对工作。由于出版社在校对人员组织上的不严格和工作方式的随意性,校对质量自然就不会很高。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对各个编辑的利润指标考核,编辑和校对社会化趋势明显,大家都忙于跑选题、做项目,专职校对严重缺乏。书稿的校对很大一部分靠外校人员完成,而外校人员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偏低,并一味地追求数量,很难担当得起“校是非”的重任。

(三)出版数量盲目求大

近年来,随着出版竞争的加剧,出版的时效性越来越强。一些出版社盲目地提高编辑人员发稿量的要求,有部分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年度发稿量都达到数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某些出版管理者甚至提出了相当的规模才能求得更大的效益的不正确的出版观点。就教辅图书而言,由于图表多、公式多、符号多,内容类型繁多,排版复杂,其差错更为隐蔽、模糊和广泛,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错,面对过多的数量时,错误率更是会大大增加。

二、提高教辅图书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相关部门严格管理,强化出版规范

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图书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出版行为,严格控制买卖书号,建立健全行业联动诚信预警系统,并长期动静结合地服务和监控整个行业。新闻出版总署(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正式启动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强化书号运行的刚性约束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出版环境。这不但可以坚决打击一号多书,而且可以有效制止上报书名与所出版图书不符的违规现象发生。

同时,行业协会还要积极协助和配合政府职能部门,规范市场,监管市场,服务市场,并积极维护市场正当和公平的基本原则,以稳定市场。另外,要加强教辅图书著作权的保护,不给不法书商可乘之机。一些书商以极低的成本拼凑图书内容,并以低折扣进入市场销售,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一些原创教材出版社因无法从与自己原创教材配套的教辅中图书获取利润,也开始了非原创教辅图书的编写,这都造成了教辅图书市场恶性循环的局面。因此,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管理,进一步用刚性的制度强化出版规范,让低质量的教辅图书尽快退出市场,使教辅图书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二)要有高度的责任和质量意识

教辅出版的责任意识表现在对出版和教育事业负责。这种责任意识,最终落实在产品的质量意识上。教辅图书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已成为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把教辅的研发、编辑出版作为一项长远的事业来对待,重质量、重品质,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产品的质量:一是要成立专门的教辅研发机构,并配备各学科的专业编辑。二是要建立专业的教辅研发团队。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的竞争。只有质量好了,才有抢占市场的过硬条件,否则,即使有了市场也会因质量不好而丧失市场。而专业化的研发、出版团队,正是质量的可靠保证。三是要坚持调研制度。出版社应本着教辅图书必须有助于教学、为教育加分这一强烈的责任意识,关注教育诉求,同步教学需求,跟踪教育发展。坚持走进教育,走进学校,定期深入学校回访调研,仔细听取师生、家长的意见。坚持每学期修订,改进体例,更新内容,不断创新。

(三)坚持质量优先,建立保障机制

作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出版社,必须坚持质量优先,并在努力提高教辅图书质量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一是牢固树立教辅图书质量意识。强烈的图书质量意识,是编辑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对于出版社而言,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而无视产品质量对于一个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毫无益处。因此,每一个出版工作者都要时刻记得紧绷图书质量这个“弦”。二是出版管理部门应将“把关”与“荐优”相结合,加强对图书质量的管理力度。出版管理部门每年要进行图书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职称评定和奖金福利挂钩,形成出优质图书光荣、出不合格图书可耻的社会风气,从而增强广大责任编辑的危机意识。

(四)建立品牌战略,着眼创新发展

好品牌是出版企业的生命线,畅销的教辅书基本上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出版社要结合当前新课标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组织专家精心编写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优质教辅图书,杜绝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只有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带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可能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打造出真正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优秀教辅图书。

(五)尊重出版规律,落实“三审三校”

首先要明确“三审”的职责和质量要求。职责和要求明确,才能便于考评和执行。其次要严格“三审”的制约措施,对编审质量进行考评。复审对初审质量评级、终审也对复审质量评级,按审稿质量不同,分别记优质、良好、合格和不合格,作为年终对有关人员进行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对书稿内容把握不准时也可请外审,由有关专家从内容质量上把关。

(六)培养作者队伍,提高策划和编辑水平。

(1)出版社要善于借“外脑”的作用,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作者队伍为我所用,而不只是会关起门来拍拍脑门想点子的编辑。俗话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出版社要为作者创造出一个值得信赖、能让作者很好地发挥自己才华的环境,以创新思维培养组建作者队伍。

(2)作者水平要高,这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物色的作者应当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在教学第一线的高级教师,学有专长且写作水平高,责任心强。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书稿的质量,没有合适的作者,这个选题就不能理想。

(3)选题策划到位。作为责任编辑,要在选题策划阶段对书稿做出总体构想,要准确定位市场和读者对象,对教辅图书的结构体系、内容深度提出具体要求。

三、总结与思考

一直以来出版社始终坚守着图书的“双重性”原则,努力坚守着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质量意识”始终贯穿于出版工作的全部过程之中。对于出版社来说,图书质量就是它的生命和根本,是它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教辅书这种直接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图书品种,出版社对它的质量要求就应该更加严格。提高教辅书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选题、组稿、审读、编校等编辑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步调一致,齐心协力。

在重视图书质量的同时,出版社也要严格规范企业化管理,在图书策划时就要精益求精,优化出版过程和出版工艺,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讲求实际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各种业务事先规划,各种支出事前控制,全面精细量化管理,严格控制图书成本。此外,出版社要注意上市销售的实际,抓住市场机会,在营销上重视走进终端学校销售和宣传,积极探索先进的营销模式和方法,完善售后服务。

总之,教辅图书不但需要出版社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出版精品,摆脱同质化的低水平竞争,而且还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加强渠道建设,积极引导和控制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同时,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强化出版规范,以及学校师生的积极配合,采购和使用优秀教辅图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辅图书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猜你喜欢

教辅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我待教辅如初恋
教辅虐我千百遍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