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刊为阵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2015-03-18杜金莹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党刊阵地

杜金莹

以党刊为阵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杜金莹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深化改革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党刊作为党的“喉舌”,是重要的思想理论宣传阵地。发挥党刊阵地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党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作者]杜金莹,中共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

党刊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阐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全国各地各单位发展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回答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职责。除了加强理论武装、积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持外,还应注重发挥文化的能动作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朴实生动的话语宣传介绍各地、各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文化的能动作用,就需要以党刊为阵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理解认识、有效开发利用、积极弘扬创新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自觉,着力增强文化自信,稳步实现文化自强,以文化为血脉,不断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风采。

一、以党刊为阵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

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上的觉醒,更是一种追求文明进步的内在精神力量,是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形成快速传播的态势,则要归功于我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凭借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包容开放的精神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正因为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才能让我们在历史的危急关头,高举起马克思主义这面先进的文化旗帜,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与中国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首先要在深刻认识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实现高度自觉。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对文化的认识,是一个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经历的不断深化、不断清晰的过程。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更加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文化自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先进文化激发民族创造活力,助推社会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其次要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上实现高度自觉。任何文化都是历史不断累积沉淀的产物,是多元一体、多元共生的,要依托敏锐的文化自觉,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我国文化发展的阶段性、长期性和多样性特征,既坚持弘扬主旋律,强化主导、壮大主流,又提倡包容多样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并始终坚持在倡导多元文化共生中立主导、谋共识。

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还要在担当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上实现高度自觉。文化自觉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更应该转化为行为上的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又同时螺旋上升的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决定了推动文化发展责任的巨大和艰巨性。党刊要积极发挥阵地作用,刊发有思想性、建设性的理论文章,助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自觉承担起壮大主流舆论,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

二、以党刊为阵地着力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文化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道路的通达、商业的发展甚至是战争的爆发,在带来深刻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渗透、发展。而能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则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

有效开发和利用文化,首先要在博采众长中增强文化自信。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不同文化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这种文化的差异性,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切入口,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石。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心,不断激发出文化创新的活力。

有效开发和利用文化,其次要在辩证取舍中增强文化自信。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也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对待外来文化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多种文化要素相加的过程,而是要有比较分析,要有取舍鉴别。简言之,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外来文化,在辩证取舍中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去除外来文化糟粕,在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

有效开发和利用文化,还要在转化再造中增强文化自信。对待外来文化,不仅是要吸纳借鉴其精华,进行简单的“物理嫁接”,更要在吸纳借鉴的基础上转化再造,形成有机的“化学反应”,使不同的文化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内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要求党刊在刊发文章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唤醒不同文化中潜在的活力和因素,不断推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创生出具有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包含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文化新形态。

三、以党刊为阵地逐步实现文化自强,需要积极弘扬和创新文化

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样一个文化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诚、惠、容”外交理念的推动之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的综合竞争力,稳步实现文化自强。

积极弘扬和创新文化,首先要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总是和文化的繁荣、昌盛、进步相关联,文化的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以开放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促使我国文化走出去,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自强。党刊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通过策划选题、文章采写、理论探讨、编读互动等方式,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多提建议,为实现我国的文化自强多想对策,为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环境。

积极弘扬和创新文化,其次要以完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文化自强。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末,《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表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建设蓝图已经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党刊要通过刊发有深度、有质量、有建设性的理论文章,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供有力文化支撑。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我们彰显文化自信,以包容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化,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文化优势,释放我们自身的文化潜力,不断激发出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和活力,构建起完善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这不但需要坚守好我们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还要着力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我国文化理性、稳步、踏实地走向世界,将我国建设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

[1]杨海.以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强国建设[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3(1).

[2]王克明.党刊提高社会影响力的“五个抓手”[J].求知,2014(8).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党刊阵地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新时期扩大党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党刊如何提高传播力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以“四个牢牢坚持”履行好党刊的职责使命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