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学期刊中研究生稿件存在的问题

2015-03-18李红霞邱亮斌彭冰霞

传播与版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稿件研究生论文

李红霞  邱亮斌  彭冰霞

浅析地学期刊中研究生稿件存在的问题

李红霞 邱亮斌 彭冰霞

结合编辑工作经验,总结期刊中研究生稿件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易被忽略的问题,包括论文语言表述、图件的绘制以及数据的处理三个方面。希望能引起编辑同行的关注,通过编辑人员对研究生稿件的严格把关,修正论文中隐藏的问题,提高研究生稿件的质量。

研究生稿件;语言问题;图件制作;数据处理

[作者]李红霞,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邱亮斌、彭冰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研究生是一支庞大的作者群体,已经成为很多学术期刊的主力军,这一点很多期刊编辑都有共识。据统计,2013年和2014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共发表148篇学术论文,其中有65篇出自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之手,约占本刊载文数量的2/5。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多是参加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如国家基金、国家重点项目等)而获得的成果,论文学术价值高,有明显的创新点。但是研究生的认识高度和写作能力欠佳,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编辑在对研究生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润色、规范化处理过程中,要发现并纠正其中潜在的问题,消除差错与疏漏,将论文进行条理化、规格化处理,提供作者高质量的编校意见,以提升研究生论文的可读性和科学性。

本文即以笔者从事编辑工作经验所得,总结研究生论文中存在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论文的语言、图件制作以及数据准确性三方面的问题。

一、论文语言方面

科技论文的内容专业性强,推理严谨,要求语言文字正规、严谨,概念明确,语意连贯,条理清楚。研究生论文的语言方面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术术语使用不规范

笔者在编校研究生稿件时,发现他们对几组词义相近的地学术语的表述不规范。如“侏罗纪”和“侏罗系”,前者是指时间,后者则指沉积地层,“系”本身就是地层划分中使用的单位术语,论文中使用“侏罗系地层”的描述是不正确的,应该写成“侏罗纪地层”或“侏罗系”;“凹陷”和“坳陷”也是一对易混淆的词,“凹陷”是二级构造单元,“坳陷”是一级构造单元,与“凹陷”相对应的是“凸起”,而“隆起”是与“坳陷”相对应。此外,作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已经废弃的专业术语。随着学科发展,有些专业术语也在不断更新,如现在的国际年代地层表已经不再使用“第三系”这一名词,而是用“古近系”和“新近系”。“元古宇”三分为“古、中、新元古界”,而不再用“下、中、上元古界”。

此类问题属于学术规范问题,由于研究生作者对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语言不严谨导致,而期刊编辑则应该对此熟知,发现问题并认真修正。

(二)学术术语表述不统一

由于作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参阅了较多的文献,而不同论文对同一事物的称呼可能不一致,如果作者不假思索直接引用前人的资料,就会导致一篇论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述前后不一致。如有的论文同时出现“华北地块”“华北地区”“华北地体”和“华北陆块”四个名词,其实是同一意思。但是这样一会儿A一会儿B,会误导对该领域了解不深的读者。撰写学术论文都需要参阅前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引言部分,通常都是总结概述前人已获得的研究。但是,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不把别人的东西信手拈来,这样就会避免前后表述不一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研究生作者写作经验不足所导致,编辑只要稍加注意,也是可以修正的。

(三)语言烦琐冗长前后重复

科技论文侧重叙事和推理,所以论文的章节安排、语言的前后描述都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部分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写作思路不够清晰明朗,语言逻辑性差,章节结构设计不尽合理。论文的论据和论证部分有时相互穿插,有时前后颠倒,导致同一主题内容前面说了,后面又说,不但没有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甚至可能误导读者。

如果编辑在论文加工整理过程中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指出问题所在,请作者返修(很多论文经过多次修改之后,论文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如果编辑对该领域专业知识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可以自己修改,帮作者厘清论文各节的逻辑性,合理安排各章节顺序,使其体现出相互佐证、相互支持的关系。

二、插图制作方面

插图是文字表述的最好说明,学术论文中的插图往往是论文主题的论据,能够直观、有效地呈现出作者所想表达的复杂内容和数据,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表达效果。一张好的图片可以提高读者高达30%的理解能力,所以插图制作是学术论文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很能代表学术论文的水准。

尽管各刊物在稿约中都明确规定了插图制作规范要求(图的规格、字体的使用、线条的粗细、图片的分辨率等方面),由于部分研究生作者经验不足,对此不够重视,制作的插图不符合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常见问题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插图的规格。论文中的图应该大小适中,不能超出版心,也不能太小,图中的字体和符号的大小应遵循清晰明了的呈现内容的原则,这是插图制作最起码的要求。

(2)保证图的要素不能少。地学相关论文使用较多的是地质图(其构成要素有比例尺、经纬度和图例说明)、显微照片图(标尺是必不可少的)、折线图和散点图(其构成要素有标值和单位)。其中地质图包含信息量大,内容多,插图制作复杂,相对其他几类图件更最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比例尺的遗漏,会让读者较难与实际物体相联系;图例说明的遗漏,会导致读者不理解插图的内容;插图要素的遗漏,会大大降低读者对插图的理解力。

(3)插图的编排。如果一篇论文的插图数量比较多,就会导致论文的内容变得分散,不利于读者连贯阅读。如有的论文中有二十几个小图,此时可以建议作者把内容相关的图合并在一个图中、以(a)、(b)、(c)、(d)或(1)、(2)、(3)、(4)标注,这既丰富了图件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也可以让论文的版面更美观。

(4)插图的引用。由于地质图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经常有同一幅图在多篇论文中出现的情况。对于直接引用别人已发表论文中的图件的,一定要标注其出处,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

三、数据处理方面

数据是科技论文内容的支撑,其科学性、精确性是论文推论的基础和论证的依据。地学论文的数据包括发表自己的实验测试数据以及引用前人已发表的数据,而准确无误则是第一要求。

(一)数据呈现

地学论文中大量的实验数据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呈现。

1.数据的整理。作者应认真整理自己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实验数据。很多实验数据是原始的测试数据,需要作者进行整理、计算才能公开发表。如果表格中涉及计算,应该将具体的计算方法列举在表注中,方便读者理解数据的由来及检验数据的正确与否。对于引用他人的数据,首先要保证正确引用,还要标注文献出处。

2.数值单位未标明和不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包括两部分:数值和计量单位。有的作者只给出具体的数值,没有计量单位,这样含义不明的数据可能会影响读者对论文的理解。计量单位的遗漏通常在表格或插图部分。数据单位应该在各列数据的项目栏,或者在表格的标题或表注中说明。另外,实验数据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方便学术交流。如“克拉(carat)”已经废弃,应换算成“毫克(mg)或克(g)”。同时作者应注意论文中对同一计量单位的使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如前面用μg/g,后面用×10-6。

3.数据的有效性。数据要保留有效位数。只保留数字中小数点后面有效位数,保留多余的数字会令读者对数据的真实精度产生误解,而且同类数据的有效位数应保持一致。

4.表格的各列数据与项目栏不对应。有的作者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表格各栏给出的数据与项目栏名称不对应。此类错误危害性大,有经验的读者能发现,而很多时候读者发现不了,可能发生错误引用。

(二)数据描述前后不一致

有的论文在描述数据时,存在摘要、正文与图表等部分不相符情况。可能是因作者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各部分分开完成的后期修改时顾此失彼而造成的。

四、结语

地学论文篇幅较长,插图和数据较多,对于研究生作者来讲要面面都照顾到确实不易。论文中学术术语使用的不当、语言逻辑不通顺、插图制作的不规范以及数据部分存在问题,往往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经验不足、对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不够了解导致。然而他们是地学期刊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需要期刊编辑倍加呵护和关爱。地学期刊编辑除了要有敏锐的文字感知能力、较高的文字修缮能力外,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着重对论文的语言、内容结构及图表进行审查,有效发掘研究生稿件中的不足,指出问题所在,通过高质量的编辑加工,提供作者一些修改意见,提升研究生作者的论文质量和写作水平。

[1]刘庆文.研究生——科技期刊值得关注的作者群[J].编辑学报,2004(1).

[2]徐书荣.科技期刊编辑对提升论文创新性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6).

[3]杨建超,章雨旭,黄泽光.地质学某些术语用词辨析[J].中国科技术语,2007(3).

[4]王辉.地学期刊中一对易混淆的词——“凹陷”和“坳陷”[J].编辑学报,2014(6).

[5]赵庆.地质科技论文中语言文字表达的几个要求[J].地质找矿论丛,2013(3).

[6]任胜利.科技论文中表格和插图的制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2).

[7]姚雪,徐川平,舒安琴,罗瑞,曾玲,唐璞,石芸.科技期刊编辑应学会显微照片图标尺的使用[J].编辑学报,2014(4).

[8]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稿件研究生论文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