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科研院所转制后的技术人才培养

2015-03-18马铁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人才队伍经济社会

□马铁军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速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放技术市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技术市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开启了我国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伟大进程。同一时期,国家针对科研与市场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开始对科研院所进行改革。1999年前后,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开始进行,2005年,转制科研院所又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科技服务经济的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科技产业化。经过30年的发展和实践,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地方科研院所在科技体制改革大潮中也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为技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地方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现状

然而由于科技体制改革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多年来,地方转制科研院所在产业发展、技术转移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一则由于科研开发没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没有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因而科研开发缺乏针对性;二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但能够直接应用于经济发展的不多,能够形成规模产业和产品、产生较大效益的不多,因而缺乏有效性。这两个原因就造成了地方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都不是很理想,导致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分配机制固守科研院所旧的模式,产品开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的个人业绩得不到合理公正的评价,也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收入,使广大研发人员缺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因而缺乏开展技术转移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地方转制科研院所产业发展多年来处于“吃大锅饭”、“养人科研”、“求生存”的尴尬境地,难以研发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难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难以为地方技术市场提供充沛的动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二、地方转制科研院所的人才建设问题

地方科研院所转制后,由于政策、环境、技术等等主客观的原因,在企业化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造成了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形成了人才梯队的断层。

(一)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地方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科研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致使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人才严重流失,有相当一部分中青年科技股干调往高校和政府机关,加之一批年富力强且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技术骨干根据转制政策提前退休,导致新进人才失去了老技术专家的“传、帮、带”,科技人才梯队出现断层,人才队伍出现了严重缺口。

(二)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时代。地方科研院所转制后,虽然制度上已经成为企业,但是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事业单位体制上,不愿接受现状,严重缺乏市场意识,不能主动贴近和开拓市场,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有限的纵向项目经费上,而不是主动从市场获取经费,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同时转制后,由于多年的财政供养局面被打破,科研人员的安全感和收入大大降低,在“求生存”的压力下,开展科研开发、技术转移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

(三)落后的用人机制。转制以来,地方科研院所仍然在沿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想用的人进不来,没用的人出不去;现有人员仍然采用研究室、课题组管理模式,从所长到课题组成员,既搞研发、又搞生产、又做销售,造成研发水平上不去、产业规模做不大、市场销售打不开的局面;在利益分配方面,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仍然存在与绩效脱节的问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符合企业运作方式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同时在职称晋升上,转制后仍然还是按照鉴定成果数量、科技论文数量、获奖多少来决定,忽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这一重要环节。这也直接导致了科研人员进行技术转移的积极性不高。

三、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养的破局之路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技术市场的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技术转移机制,进行技术转移人才团队的建设。地方转制科研院所应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一)完善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改革的意见》等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地方转制科研院所制定相应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障科研人员进行技术转移的利益,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地方转制科研院所应该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为原则,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来制定科研方向,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针对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热点,企业难题,培养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研开发、技术转移人才。

(三)创新“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在地方转制科研院所发展的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向政府、面向厅局、面向大专院校、面向企业,实行全方位开放策略;必须实行所需人才进得来、闲散人员出得去的人才流动制度。

(四)创新用人机制。根据地方转制科研院所的产业发展方向,聘请国内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领军人物和掌握关键技术、精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核心人才。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尊重和关心科技人员,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人才,做到人尽其用。

(五)创新激励机制。为了调动科研人员开展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对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给予销售收入提成、科技成果入股、利润分成等形式的重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达到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指标可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的相应岗位上档条件之一,可以作为考核、晋升、评定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把科技人才队伍摆在科研工作的突出位置,要重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同时规划还提出要继续深化转制科研院所企业化发展,依托转制科研院所企业化发展,依托转制院所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综上,地方转制科研院所应把握时代机遇,响应国家号召,转变科研思路,创新用人机制,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核心,培养一批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人才队伍经济社会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