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性和规律性

2015-03-18□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设置阶段

□陈 艳

大学体育课程是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锻炼,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以及自觉锻炼的习惯。现阶段的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从总体上看教学相对过去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众多的不合理现象——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目标性极强的运动技能的拓展,而忽视了学生群体以及个体的特点,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等。因此,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对体育课程进行有原则、有规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在现阶段探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中的原则和规律问题的意义极其重大。

一、设置大学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有机构成,其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设置体育课程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体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由于大学生尚处在青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的身体锻炼对人的一生影响是比较大的。通过设置体育课程,促使学生进行定期体育锻炼,能促进过渡阶段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任务、生活压力相对来说比较沉重,长时间思想上的压迫和束缚,使其精神状态处在昏沉状态,迫切需要得到调节。体育锻炼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健康的、放松精神的有效途径,舒缓其心情,让久经紧绷的心情得到放松,调节学习的状态,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充满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步入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活是仅仅围绕着学习的,缺乏体育意识,因此,在步入大学后,很多人会对锻炼缺乏热情——即便是能意识到锻炼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在行动上无法迈出那一步。这也是导致我国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原因。采取体育锻炼课程化的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并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三)锻炼学生的思想精神。通过体育锻炼,学生进行自我身体完善及与他人协作的同时,能逐渐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激发学生敢于面对、敢于拼搏、敢于进取、勇于坚持的勇气和毅力,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规律

大学期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其不同于高中及以前的青少年阶段,也不同于大学之后的青年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是处于转型期,一方面还处在不成熟的状态,另一方面学生也存在自己个性化的一面。因此,这个时期的体育课程设置面临的挑战也是极其艰巨的,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以适应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转型。

(一)基础理论和体育实践并重,循序渐进。众所周知,在一般的体育教学中,实践课所占比例是极大的,因而造成了体育教育普遍重视实践教学而忽略了理论教学,由此造成了社会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如今,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以实践为主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生尚处在刚从高中走出来的阶段,对一些体育实践中的技能课尚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这在一方面是让学生适应特殊时期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是为后续进行正常的实践工作做好铺垫。通过基础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概念、注意事项、基本常识进行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的重视度。同时,在基本的理论教学学习之后,为了更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应循序渐进进行适当的体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状态下,利用有限资源,积极参与锻炼,对所学理论进行巩固,加深体育锻炼项目的印象,提高锻炼意识。

(二)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于大学阶段学生在身体、心理上都处在不稳定的转型期,因此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由易到难。大学期间体育课程的开设一般是3年,即大一、大二、大三,由于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这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大一阶段处在大学体育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刚刚脱离高中“纯理论学习”的时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同时体育实践能力尚待提高,因此这一阶段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的阶段。大二阶段,学生已在理论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实践上尚未有成熟的思想,因此这一阶段应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开设一部分较容易的实践课程,例如中长跑、跳、单双杠等等。大三阶段,应该说学生已经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体育实践,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游泳、障碍、攀岩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方式的体育培养,以在体育教学上实现连贯性,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大学阶段是个特殊时期,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根据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理论和实践学习并重,在教学上实现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渐掌握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做新时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建设储备尖端后备力量。

[1] 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结果公告[R].教体艺[2011]4 号,2011

[3] 葛青,张秋亚,温杰.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设置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