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柱黄连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5-03-18崔学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石柱黄连龙头企业

□崔学龙

一、引言

黄连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我国黄连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北、陕西等地。从黄连的品质和产量上看,味连品质好,产量最大,约占黄连总产量的90%左右;味连主产于重庆市石柱县和湖北省利川市。石柱黄连的产量约占全国黄连总产量的60%左右,石柱县是全国闻名的“黄连之乡”。石柱黄连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标准代号为GB/T20358 -2006),2009年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简称)认证检查。目前,石柱黄连的在地面积达5 万亩,每年采收、轮栽1 万亩,平均年产量2,000 吨左右。

二、制约石柱黄连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石柱黄连是具有石柱地域特色、资源及市场优势的地理标志产品和GAP 认证药材,素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产量甲全国、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其种植规模、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历来居世界之首,一直主导着国内外黄连市场。然而,长期以来,石柱黄连仅以农产品和中药原料出售,附加值几乎为零,生产力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缓慢,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从石柱黄连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等方面的现状看,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分散,连农组织化程度低。石柱全县拥有宜连土地面积70 多万亩,其中最适宜种植黄连的土地面积43 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水高原和七曜山中山区。目前,全县共有19 个乡镇和6 个生产企业种植黄连,其中16 个乡镇的79 个村及居委、278 个组和6 个生产企业的49 个黄连专业生产队为黄连GAP 种植基地,连农和企业连工总人数达3 万之众。由于地理自然条件和种植环境的特殊性,加之农村组织结构、宜连土地分布、管理体制以及连农的生产生活习惯等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石柱黄连就一直处于分户作业、自产自销的状态。尽管在实施黄连GAP的过程中主体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强了对连农的技术培训与指导,规范了黄连种植及加工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维护了石柱黄连的声誉,但在日常管理上点多、面广、战线长,工作难度大,更重要的是在黄连产品购销方面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或者具备市场主导能力的龙头企业。近年来,石柱黄连产区和全国农村一样,也成立了不少诸如黄连协会、黄连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团体和经济组织,但绝大部分有名无实,并未真正将广大连农组织起来,从事黄连生产、加工、购销活动,形成利益共同体。运作相对较好的黄连协会、黄连专业合作社也是没有产权和利益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在此情况下,连农信息闭塞,听天由命,逢贵即赶,逢贱即懒,种植规模和生产质量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又因黄连属于多年生植物,从播种到采收需要7年时间,所以往往在行情好时赶种的黄连到采收时因供大于求而烂市,在行情差时许多连农放弃或者减少黄连种植,但到采收时却因供不应求而价格暴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挫伤了连农的积极性,影响了黄连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工滞后,产品转化增值率低。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加工业,无精深加工或未形成规模化精深加工的任何农业生产项目决非农业产业化。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我国为60%左右。在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3~1:5,在我国这一比例为1:1 左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石柱黄连资源未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资源优势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更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还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盲目的和无序的生产经营状态,仍处于粗放低效阶段,黄连主、副(须、叶、灰渣等)产品的加工率不到5%,黄连初级产品与加工产品的产值比例仅为1:0.01 左右。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或者打造好完善的黄连精深加工业,仅靠出售原材料,不但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市场风险极大。这也是长期困扰石柱县委、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难题。为此,石柱县于20世纪90年代新建了一家制药厂(即今“重庆东田药业有限公司”,简称“东田药业”),2010年又招商引入“重庆神农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农集团”),旨在构建和完善石柱黄连产业链。但到目前为止,除东田药业与第三军医大学历经10年共同研发,于2012年5月拿到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的以黄连为主要原料的“五黄养阴颗粒”外,尚无其他以黄连为主要原料的成熟产品。因此,石柱黄连的产业化特别是精深加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购销散乱,市场运营机制不健全。石柱县是我国黄连的原始产地和驰名中外的“黄连之乡”,辖区内的黄水镇为石柱黄连的中心产区和集散地。1987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在黄水镇建立了“中国黄连交易市场”,成为全国唯一的黄连专业市场,也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商务部“双百市场”。二十多年来,该市场在活跃石柱黄连购销,繁荣当地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因其设计和建设标准较低,基础配套设施不齐全,功能布局不完善,所以更大的意义则是为本地连农、个体经营户和外地药商提供了方便,成为其自由交易的平台。然而时至今日,该市场尚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连农、个体经营户和生产经营企业各自为阵,急功近利,以至于进场交易的黄连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石柱黄连的现象。另一方面,在黄连产业化发展推进过程中,政府和相关企业习惯于重视基地建设,而忽视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运作体系和机制。同时,连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影响了龙头企业与连农之间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绝大多数连农仍游离于产业化组织之外,处于分散经营、自找市场状态,即使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也是松散型经济联合体,而不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共同体。

三、推动石柱黄连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分析制约石柱黄连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无外乎组织管理、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利益机制等几个方面。为此,应采取的对策是:

(一)强化组织管理。在黄连GAP 种植基地建设方面,龙头企业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起石柱黄连GAP实施与认证申报任务,做好全县连农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生产全程质量监控,做到各项标准齐全,规程明确,工艺先进,技术适用,操作规范,记录完整,确保黄连产品质量稳定可控。同时,鉴于石柱黄连GAP 认证范围、规模等方面的特殊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GAP 基地乡镇要在政策措施、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工作安排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与配合。其中,应着重加强基地乡镇黄连GAP 工作站建设,做好村、组及连农的组织工作,与龙头企业建立和保持畅通的日常工作渠道,全面做好黄连GAP 实施与认证申报工作,巩固认证成果。

在黄连产业化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龙头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推进,健康发展。龙头企业应担当起引领市场走向、掌握市场行情、引导购销价格的角色,做好黄连产品购销,突破外贸出口,增强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掌握市场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健全和完善石柱黄连购销机制,理顺流通秩序,做好黄连市场的提档升级,完善功能,加强管理,规范交易,做到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包装标识。石柱黄连产区的连农、经营户和龙头企业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提高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以实现石柱黄连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二)整合龙头企业。目前,石柱黄连产业中的种植和加工分别以神农集团旗下的重庆石柱黄连有限公司(简称“黄连公司”)和东田药业为主体,而在市场销售上,“中国黄连市场”的经营管理权为神农集团,黄连购销为企业、个体经营户和外地药商自由交易,尚无主体企业。2013年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拟投入15 亿元推进黄连产业,明确将东田药业列为“石柱黄连产业链”项目的重点龙头企业,石柱县政府也明确表示愿举全县之力扶持东田药业做大做强。为此,东田药业与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共同成立了中国·石柱黄连产业校(院)企战略联盟,搭建产学研平台,着力构建石柱黄连产业集群。从整个黄连产业链的结构来看,种植与加工脱节,种植与购销脱节,产地小市场与国内外大市场脱节。鉴于此,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政府确定一个实力相对较强的核心企业,对现有黄连相关主体企业进行重组整合,将黄连种植、加工、销售融为一体,既可保证黄连药材及其产品质量,又可促进石柱黄连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技术创新。黄连种植技术研究及其药品研发周期长,投资大,是困扰科技人员和生产企业的一大难题,阻碍了石柱黄连产业化的发展。多年来,与黄连相关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未能较好地统筹协调,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单项、专题层面,科技资源、研究信息和技术成果不能互通与共享,难以形成深度研发与攻关实力,难以取得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因此,必须加强黄连产业化研发能力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一是搞好龙头企业内部科技团队建设,开展科技攻关;二是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开展黄连栽培技术深度研究,特别是黄连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农残控制、重金属削减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利用黄连主、副产品进行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保健饮料、日化产品、消毒剂、中兽药、生物农药等产品研发;三是将与黄连相关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及技术装备进行整合与统筹协调,以实现科技资源、研究信息和技术成果的互通与共享,增强深度研发与攻关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四)加大投资力度。石柱黄连是重庆市中药产业的第一品牌,在全国中药产业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家和重庆市每年都拿出大量的项目资金支持石柱黄连产业。但由于资金性质、渠道、用途不同,投向分散,遍地开花,面广量少,甚至在不同的项目实施单位交叉重复投入,这些小型专项又往往是只有投入不见效果,因而难以集中力量实施大型综合性项目,不利于黄连产业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黄连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龙头企业自身建设与发展需要持续巨额投入以外,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而政府在对石柱黄连产业投资时应尽量将不同性质、渠道、用途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投向关系黄连产业全局的大型综合性项目,侧重扶持黄连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龙头企业也应按销售收入(或者利润)总额提取适当经费,建立黄连产业化科技发展基金,用于黄连产业化技术创新。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高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石柱黄连[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石柱黄连龙头企业
石柱迷宫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蘑菇石柱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