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监管方式 推进预算监管工作

2015-03-18何晓路

财政监督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专员办财政监督财税

●何晓路

优化监管方式 推进预算监管工作

●何晓路

财政监督是财政运行过程中的固有功能,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经济越发展,监督越显重要。专员办作为财政部在地方的派驻机构,代表中央财政行使着维护财经秩序、确保国家宏观政策在地方切实贯彻的职能。专员办转型,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监督,也不应是简单地在“监督”还是“管理”上做选择,而是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督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展和演化,专员办工作也应随之不断调整补充,逐步优化监管方式,向具有财政预算管理特色的监督工作模式转变,以适应财政中心工作需要。

第一,稳定长效持续性监管。无论是改变财政监督边缘化现状,积极应对工作转型的需要,还是体现监管的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等特征,都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地开展工作。一要健全机制,监管工作常态化。工作重心的转移,监管对象的转变,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如资料报送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等等,疏通交流渠道,打开局面,为常态化监管工作提供保障。二要依法行政,监管工作规范化。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授权和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使检查、审核审批、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三要流程再造,监管工作标准化。检查工作已有较成熟的程序,而很多日常监管事项还不具备固定完善的流程,因此,需要对转型后的监管事项进一步梳理、整合,为每个监管事项都设定固定的流程、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以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第二,化整为零碎片式监管。转型后专员办的工作重心将从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适当压缩检查工作量,但多年的财政监督工作经历又告诉我们,检查是相对有效的监管手段。那么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尝试分段或切块式处理,将大的检查项目进行分割,实行碎片化管理,并根据财政部对专员办的各项授权,在日常管理中,着重寻找线索,发现问题,逐一解决,同时以点带面,对整个行业或系统进行规范。这样既解决了压缩检查量的问题,也达到了扩大监管影响力的目的。

第三,因地制宜多手段监管。在监管形式上可更多样化,除了常规意义上的专项检查,还可根据监管事项及被监管对象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约谈、走访、实地审核、调查、核查、管理建议书、绩效评价等方式,体现监管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以中央非税收入监管为例,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上划国库不及时,最新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也对加强收入缴库管理再次进行了明确,因此专员办应该在这一重要节点上发挥作用,采用全面对账的方式,对征收部门、财政部门、国库进行三方对账,落实问题责任方,从而维护中央预算收入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四,深入调研特色化监管。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根据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情况调研,如税源分析、宏观财税政策执行情况有效性调查等,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管理、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财税政策执行的建议,达到服务决策和促进管理的目的,全面提升财政监管质量。

第五,与时俱进现代化监管。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应紧跟步伐,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利用业务转型契机,建议一方面实现与财政部各司局的业务端口对接,开放预算管理系统、国库管理系统等平台,另一方面,推动与地方单位的联网,如财税库行联网,实现业务信息共享,利于动态监控。同时,尝试开发日常监管软件,如审核审批软件、监测预警软件,以最小的监管成本获得最大的监管成效,提升工作层次。■

(作者单位:财政部驻宁波专员办)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

猜你喜欢

专员办财政监督财税
直面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加强财政监督探索创新之路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