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2015-03-17何梦娟马莉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跟骨骨折

何梦娟 马莉

摘要:目的 试论切开复位手法和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法进行治疗,随后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1年半的随访时间内,使用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来进行手术后的功能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切开复位手术疗法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92.2%,而使用手法复位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效率为91.1%,由此可见,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切开复位手法的治疗效果和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相等,因此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切开复位手法;手法复位;跟骨骨折;临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共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跨度为25~60岁。左脚18例,右脚12例。车祸意外有2例,意外摔伤有2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者的病程为1~5h,平均病程为2.6h;而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跨度为24~65岁。左脚10例,右脚20例。车祸意外有8例,意外摔伤有22例,同样均为闭合性骨折。患者病程为1~6h,平均病程为2.7h,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手术采取"L"形手术切口,切口时需避开受挫伤的皮肤,全部掀起软组织,跟骨全部显露出来,避开腓肠神经部位,翻转跟骨显露出关节骨,将跟腓韧带分离开来显露出后关节。关节面复位以后会大量残留跟骨,需要进行松质骨移骨,并采取钢板固定。随后使用斯氏针固定根关节,同时将手术的创面进行关闭,最后放置引流。手术之后将病患的下肢放抬到高处,1个月之后通过影像学分析,确定骨折部位已经愈合后,指导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1]。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骨折患者利用闭合手法进行整复,复位完成后,维持复位位置,患者进行仰卧位,90°膝,助手按住大腿。手术者双手相交叉于足底,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把握牵引的时间。根骨节向下移动,挤压跟骨两侧,纠正跟骨的侧方移动位置。放松牵引力,检查跟骨有无凸起,最后进行正常解剖。使用自制夹板和绷带,固定脚部的屈位置。4~6w以后解除外固定,进行脚部运动锻炼,3个月后进行完全负重锻炼行走能力[2]。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字2进行检验,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现代医学的骨折病例中,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例,达到60%左右。跟骨骨折牵连到跟骨距下关节面达到60%~75%,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将极易导致患者的跟骨部位出现永久性痛楚。现代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有手法治疗和与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两种。

本次研究中,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是92.2%,手法治疗的有效率是91.1%,切开复位手法和手法复位治疗对于治疗跟骨骨折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手术治疗早期就可以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复位以后固定可靠,但是会造成软组织剥离,有较大的损伤面,容易感染并发症。手法复位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以降低并发症,而且治疗费用少,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3~16]。

参考文献:

[1]汪洋,程建,两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2011,(4):88-90.

[2]李红,郝东丽.切开复位手法以及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作用价值[J].2012,(9):22-24.

[3]蔡玉毅.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骨折76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02).

[4]汪武任.重建钢板治疗跟骨骨折13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08)

[5]滑金龙,任义龙.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2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16).

[6]霍耀祖,张新江,朱光.跟骨骨折术后骨髓炎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0(02).

[7]雷云,吴小平,程伟,何文祥.异形可塑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0(03).

[8]王宗仁.跟骨骨折后残留外踝部疼痛的治疗(日)[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8(03).

[9]张春建,李金明.跟骨骨折治疗概况[J].中医正骨,1991(01).

[10]陶向民,梁建叶.一次性吊盘脱落致10例跟骨骨折的治疗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7(03).

[11]王庆雷,杨瑞荣.自身加压牵引治疗跟骨骨折50例[J].中国骨伤.1998(06).

[12]李存祥,李欣,贾素华,李建涛,郑彦华,王健,王辰生,赵彦铭,赵丽娟,侯建锁.胫跟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30例[J].河北医药.2001(12).

[13]王海龙,覃鼎文,郭险峰.跟骨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3).

[14]李景进,孙永强.跟骨Ⅲ型解剖支持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

[15]陈昌胜,王东明,徐明勇,徐众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

[16]李国宏.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7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6).

编辑/许言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弹力加压包扎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