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运用技术带动整个产业的经济发展

2015-03-17梁婷

进出口经理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经济效益

梁婷

摘 要:汽车产业属于新兴经济,市场空间发展空间很大,国家重点关注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企业对汽车专业的人才需要也更加迫切,因此,各院校纷纷开设汽车专业课程,但由于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解决学生就业难,推动学校课程的发展,缓解企业用工紧缺等问题,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效率,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性人才。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产业发展;经济效益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各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各院校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如校企合作教学就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校企合作教学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使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由此加快了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现有院校与汽车市场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对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导致学校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和企业需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严重,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岗位需求,加大了院校汽车专业的就业压力。

(二)实训设备不足。汽车运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普通院校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室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现有设备陈旧、单一,实训所用的汽车品牌、型号、种类远远无法达到市场发展水平。配置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院校财力有限,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配置完善的实训设备。

(三)师资问题。各院校师资配置不合理,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教师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其实践教学水平也将受到影响,应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操作技能薄弱。由于学校硬件配置及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训练无法得到保障,只能通过模拟训练或者短时间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一的训练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技能薄弱。

二、校企合作教学的应用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要发展,需要将教学与市场进行零距离对接,这就需要各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应由校企联合制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由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协商制定,委员则应包括企业家、学校专家、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其中,企业家主要是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未来几年的企业发展规划、人才需求计划、岗位提供情况以及用人标准与学校进行沟通;学校专家主要是对学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负责人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专家主要负责对汽车专业的发展现状、将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课程体系应有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同样应由企业、学校、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组成课程研发团队,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发展进行规划,对岗位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将汽车维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课堂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可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分组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工作应以教师为主,以具有一定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引导学生学习汽车专业的相关知识。第二,企业培训课程应采取模块的形式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岗位技能培训,如技术员、销售员、服务顾问、维修工、客户关系管理员等。企业培训课程教学人员主要由行业专家、企业家、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内容则包括商务流程训练、早会训练、4S店操作规范、6S管理以及服务接待礼仪等。学生通过企业培训课程的学习,不仅可提高实践技能,还可学习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

(三)实训基地应由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更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物质保证。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主要是做好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内应引进先进技术,改建、扩建或者新建校内实训基地;积极引企入校,通过优惠政策的制定吸引企业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资金、技术人员;采取产教结合的运作方式,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利用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实训场地的利用率。学校外要联合企业,为学生争取顶岗实习的机会,同时解决企业用工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为企业提供培训资源,帮助企业完成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

三、结语

市场对于汽车人才的需要决定了,对人才培训的刻不容缓。校企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三方的资源进行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改善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就業水平,同时能推动整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企业、行业和学生共赢的局面。各院校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创新合作方式,从根本上推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莉.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5.

[2]孙传家,于丙文,姚重一.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 科技风,2012,194.

[3]曹登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4]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