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策略选择

2015-03-17

关键词:领导权党员干部党员

于 华

(琼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党和政府作为执政和社会治理的主要承担者,对意识形态工作绝不能等闲视之,必须有所作为和有所担当。党和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具体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大力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从事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水平,确保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稳定。

一、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建立伊始,与其他意识形态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坚定地主张和维护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建立下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了党章。每一个党员在入党时,都要公开宣告这个神圣而伟大的誓词,这也是党对人民的一种郑重承诺。毛泽东反复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195邓小平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标准。”[2]257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宣言。习近平谈自己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终极理想,但绝不把自己的理想神圣化,而总是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关注群众心理需求,摸准群众思想的实际,了解群众心理的变化特点和现实的利益诉求,寻找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切入点,把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转化为现实的政策,让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新的验证。党用90多年的拼搏身体力行地兑现着自己的承诺。从旧中国寻求劳苦大众的解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人,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再到基本实现生活小康,人们幸福、有尊严地生活。历史的连续发展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无产阶级政党在获得政权后,能否切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单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国家政权逐渐从根本上背离了人民的利益,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而失去人民支持的国家政权也最终解体。意识形态建设应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表现在形式上的抽象化、原则化、理论化的口号,而要从制度上、行动上、思想上真正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向人民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能真正体现人民利益的领导者。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注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关注人民群众的发展动向,把解决意识形态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关注民生为核心,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地满足人民合理的利益需求,解决人民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二、全面提高党员干部自身修养

干部队伍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决定因素,除政治上可靠外,还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业上有一定的专长。作为各个部门的党员干部,需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切实负起责任,具体过问、擅于解决工作中的意外、难题与重点;勇于承担任务,敢于承担风险。还需要能够在百家争鸣中明辨主流支流,善于从众声喧哗中把握真实民意;能够把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引导到位;能够将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深入浅出地阐释清楚,让人信服,以远见卓识和工作能力获得组织成员的信任与信赖,真正担负起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平衡心理的守土之责。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干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自觉多做各方面的积累。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群众对党员干部不单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要观其行。马克思说:“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3]560毛泽东也说:“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4]742人们在做价值判断时,关注的不仅仅是你怎么说,更重要的是关注你怎么做。干部队伍能不能真正成为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关键,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党员干部能不能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言传和身教相结合。邓小平强调党的各项工作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关键在人”[5]380。每个干部都要自觉意识到自己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写照,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老百姓身边的活的化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品牌代言人”。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广大群众,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民众,确保主流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的引领效应。

在现实中,意识形态领导权不会自发形成,而是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结果。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是一项举国参与的大工程,受到众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绝不是单单靠意识形态部门的党员干部就能够完成的一项简单的工作,各个部门的党员干部都要具备做意识形态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各级干部都要能够勇于直面各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挑战,不存侥幸心理、逃避心理、畏惧心理,不断增强自身掌握、使用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能力。充分意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认清事实的真相,对于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切实保障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落到实处,决不能让领导权旁落。

三、切实加强以自我净化为核心的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被毛泽东形象地称为保证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当代中国大踏步地向着中国梦实现的方向前进的今天,党的建设同样是党、国家和人民在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须臾不能离开的一大法宝。提高党的执政力和领导力,维护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稳定,也不能离开加强以自我净化能力为核心的党的建设这个重要法宝。以自我净化为核心的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目前形势看,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自律。我们党现在是一个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每个党员能否做到自律直接关乎整个党组织的纯洁性。如果说在建党初期,严酷的白色恐怖,已经使得没有坚定信念的人对党组织望而生畏,根本不敢踏进党的大门,自动净化了党组织;在革命时期,艰难的斗争把一部分原本意志并不够坚定的人磨练成了无畏的战士的同时,也使得少数经受不住磨难的人投降变节或者临阵脱逃,自然净化了党的组织。那么在如今和平的环境里,加之党的执政地位的诱惑,应当承认,在我们党不断壮大的党员队伍中,的确存在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他们把入党看作为自己谋求私利的一条捷径;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和享受面前,发生了信仰的动摇和价值观的改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诱惑越来越多,使我党面临的各种危险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中,管住、管好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二,严把关口。严把关口包括严把入口和畅通出口两个方面。历史已经一再证明,党的战斗力取决于党员的质量而不在于数量。我党在幼年的时候,党员人数极少,影响也甚微,然而后来却映照了毛泽东同志的一个伟大预言:哪怕是星星之火,也可以成就燎原之势。抗日战争胜利时,我们党也才只有120万名党员,但是力量好像弱小的我党在接下来不到4年的时间里打败了力量强大的国民党,赢得了全国政权。再看前苏联共产党,党员人数只有20万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党员人数有200万时,取得了卫国战争胜利;党员人数达到2000万时,却发生了亡党亡国的悲剧。因此,入口严格,是保证健康新鲜血液补充到党的肌体的关键。同时还必须有多渠道的畅通出口,把影响党的肌体健康的、不合格的、蜕化变质的,甚至腐败的分子全部地、及时地清理出党,从而保证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三,严格管理。不断增强以自我净化为核心的党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这就要求,一是用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内容武装党员的头脑,指导党员的工作和规范党员的言行。在这方面,我们党累积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当下,党的教育内容必须突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二是在管理对象方面,特别强调以党员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党员干部为重点。在党内,党员干部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在党外,党员干部在人民心目中就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因此,党员干部的形象至关重要,务必要加强管理。三是将党员管理制度化,制定一套严格、细化、可操作、易执行的规章制度,确保党员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以制度为载体,科学高效地进行党内的日常管理。

第四,加强监督。党内监督一直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在监督主体和监督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的局面下,我们应以果敢的立场、有力的举措加强党内监督,同时还要因势利导,引导和整合各种监督资源,为党的净化提供可靠保障。党内监督要以效能的提升为核心,以执行力的提高为突破口,以严格的程序化为保障,以公开透明为原则,真正提升党内监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增进党和群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新媒体和自媒体的积极监督意义,借鉴新兴渠道的敏感性、即时性、高效性等特点,借助新兴渠道的先进发达的新科技手段,提高我们既有的监督水平,形成密而不疏的预防掌控体系。我们还要注意新兴渠道本身既有的弊端,积极加以引导,将其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进一步释放其社会监督的正能量。

四、严格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现实中,经济发展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物质财富的支持;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动力和现实依据。缺乏经济基础支撑的意识形态必然是苍白无力的,拥有坚实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自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等多重遏制,并进行意识形态入侵和渗透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今天,西方意识形态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底气十足,仿佛已经拥有了在全世界颐指风使的霸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强劲的经济优势。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提前完成了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不少新解放的殖民地国家纷纷加入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但是,由于前苏联忙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没有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生产力,没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被历史所抛弃。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但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不能得到提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适时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定,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生产力,旧社会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很快得到了初步改变。结束文革以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5]63邓小平还深刻指出:“我们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越是现代化,我们同破坏社会主义的势力作斗争就越加有力量,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越加得到人民的拥护。”[6]63十三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再未有过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是当代中国牢牢把握的大方向。

经过建国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长足发展,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2008开始的波及全球的国际经济风险动荡中,中国依然站稳了脚跟,2010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10.3%,居世界第二位。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毋庸质疑,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自然会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成就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人民满意度不断增加,社会主义中国在全世界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困难。比如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但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从而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加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任、信心、认同和支持,巩固和发展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裕。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领导权党员干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