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5-03-15杨金芬,李英,娜西玛·热斯巴依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干预效果

心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杨金芬, 李英, 娜西玛·热斯巴依瓦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 心理干预; 应用; 效果

老年糖尿病是公认的发病率高、病程长的终身性、慢性身心疾病。据相关报道[1]显示,超过5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悲观、抑郁、害怕、焦虑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造成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病情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心理因素能够致病,也能够治病,为了使患者保持正面情绪,积极接受治疗,乐观面对生活,在临床中,一定要根据患者情绪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心理护理是优化患者疗效、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疾病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2]。本文为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效果,选取了2012年5月9日—2014年5月9日本院接收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并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9日—2014年5月9日本院接收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诊断标准符合WHO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3]。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61~83岁,平均(71.52±7.61)岁。病程1~15年,平均(5.85±3.89)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研究组(75例)。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61~82岁,平均(71.50±7.62)岁。病程1.5~14年,平均(5.88±3.86)年。研究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61~83岁,平均(71.54±7.60)岁。病程1~15年,平均(5.82±3.92)年。2组患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2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比例、心理状态、文化水平、病情状况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① 无严重并发症; ② 无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器官器质性病症; ③ 无精神病史; ④ 文化水平为小学以上; ⑤ 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活动。比较干预前后2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干预,具体包括: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干预合并心理干预。常规康复干预方法同对照组,心理干预方法如下。① 患者入院后第二天,由责任护师或病房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针对性心理干预,1次/d,30 min/次; ② 患者午休后,护士于病床旁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交流、心理咨询,交流及咨询内容包括病情状况、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掌握的康复措施、内心的担忧及困扰以及其他身心问题; ③ 对患者进行咨询时,护士要注意态度、语气,要耐心、认真交流,创建良好、融洽的医患关系,通过沟通发现患者心结,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以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 ④ 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向患者讲明积极、正面的情绪对糖尿病恢复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积极、稳定的情绪能够缓解糖尿病病情,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⑤ 鼓励患者保持治疗积极性,不要懈怠或者放弃治疗,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决心; ⑥ 告知患者多向他人倾诉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多和家人交流,从而通过家庭的有效支持,提升患者的安全感、自我调节能力,最终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血糖情况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优化。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根据焦虑抑郁评定量表(HAD)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正常评价标准:0~7分;轻度抑郁或焦虑:8~10分;中度抑郁或焦虑: 11~14分;重度抑郁或焦虑: 15~21分。根据“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满分35分。0~14分表示不满意;15~25分表示基本满意; 26~35分表示非常满意。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进行评定,血糖正常值:4.16~6.44 mmol/L。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测处理软件采用SPSS 17.0, 计量资料检测行t检验,计数资料检测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组间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心理干预前,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理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具有极高发病率的老年慢性心身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具有低血糖、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治疗依从性差等特点。患者由于长期服药、饮食受到限制、低血糖反应强,且伴随发生严重并发症,极易产生焦躁、烦恼、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不良心理干扰与刺激,容易加重病情,影响常规康复疗效,最终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相关研究[4-7]显示,正面情绪可促进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的改善,负面情绪则易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神经内分泌不调、紊乱。还有相关报道[8]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各项心理因素(心理情绪、社会支持以及应激反应)均可对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疾病风险与感染的发生。现代医学临床研究[9]发现,心理因素能够对大脑自主神经、大脑边缘系统产生作用,从而改变胰岛素分泌情况。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属于诱发糖尿病、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一定不要忽视心理因素的影响。一定要使患者保持正面情绪,积极接受治疗,乐观面对生活。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空腹与餐后2 h血糖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理状况(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满意度、空腹与餐后2 h血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10]。这充分表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血糖情况以及生活满意度的优化十分有益。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能够优化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血糖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包敏.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5(12): 673.

[2]张红梅.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 2013, 1(18): 123.

[3]卡迪尔亚·阿布都卡迪尔.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3, 6(22): 350.

[4]杨雪菲.诱导期老年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身心症状和心理护理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4(20): 3517.

[5]罗鉴兰, 梁小玲, 黄春秀, 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 4(15): 474.

[6]林芬, 高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4, 1(23): 142.

[7]周小飞.家庭康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评估及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2007, 6(15): 89.

[8]冯正仪, 戴宝珍, 贾守梅, 等.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生命质量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15): 55.

[9]柴惠琴.老年Ⅱ型糖尿病100例的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 2007, S1(26): 104.

[10]张丽君.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与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刊, 2011, 4(16): 412.

收稿日期:2014-12-2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2-118-02

DOI:10.7619/jcmp.201512039

猜你喜欢

老年糖尿病心理干预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护理延伸服务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