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2015-03-15蔡知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护理

蔡知菊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美容科,四川 广安,638000)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蔡知菊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美容科,四川 广安,638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的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的创面Ⅰ期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断蒂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手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和手功能。

关键词:腹部带蒂皮瓣; 手部深度烧伤; 护理

由于手部的解剖结构特殊,若深二度以上的烧伤则有可能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者还可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皮瓣移植是有效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方法,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克服了皮瓣外形臃肿的不足,外形美观功能好[1]。但由于手生理功能的特殊性,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护理干预手段的介入。有效护理方法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本院于2013年8月—2014年3月对30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现将实施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纳入标准:烧伤深度Ⅱ、Ⅲ度,深度烧伤面积1%~4%体表总面积(TBSA)[2];均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烧伤部位为左右手腕部及远端水平,均为腹部带蒂皮瓣移植;年龄18岁以上;无心肺疾病及其他合并症;视听能力正常,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严重内科疾病;病情急剧恶化而死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面部烧伤;心理障碍、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凝血异常、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患者烧伤原因:高压电烧伤所致20例,高温机器压伤所致24例,浓硫酸烧伤10例,其他原因6例;软组织缺损部位:手指40例,手背13例,手掌7例;单手烧伤29例,双烧伤31例。将该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1~3 d进行清创、削痂,设计、制作皮瓣后,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将皮瓣和手部缝合联结。皮瓣大小均比原创面大小增加20%。采用宽胶布和石膏绷带将患肢固定于腹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常规检查、准备,生命体征监测、皮瓣血运及伤口出血情况的观察,体位指导,禁止吸烟,注意保暖、佩戴弹力手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注重认知干预、心理护理、术后理疗以及功能康复指导。

1.3综合护理

1.3.1认知干预: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大多对期望高,顾虑也多。护士主动加强与其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用各种形象的文字照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腹部带蒂皮瓣治疗的方法、基本流程、注意事项、治疗优势、预期效果,告知其手术方式并不是“将手埋在肚子里”,提高其手术的依从性。介绍本科室的技术力量和烧伤治疗经验,向患者提供治愈患者治疗前治疗前后的照片,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向患者说明手术配合、术后肢体制动、营养支持、功能康复以及术后出现的暂时生活不便等问题[3],注意客观讲解手术存在的风险性及术后愈合的局限性,帮助患者建立起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的正确认知,在应对治疗效果时,避免过度失望或盲目乐观。

1.3.2心理护理:手部烧伤的患者因经意外事故的惊吓和丧失正常肢体功能的影响,心理创伤可能会远远超过生理创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生活中的意外事件,调控情绪,合理宣泄。在护理中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情患者,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愤怒的原因,让患者感受督导被关怀、被尊重,体会到护士为其排忧解难,使其恢复身心平衡。耐心解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损伤的优点及安全性,多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相关病例,为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鼓励病室的病友相互交流,提供榜样支持。鼓励患者的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

1.3.3术后镇痛及理疗:①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身心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药物镇痛。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鼓励说出疼痛感受,指导患者放松,避免因盲目紧张和急躁心理导致的不适[4]。指导患者的家属对患者的手臂、肘部、肩部、被动等进行热敷和按摩,肌肉等长收缩运动,翻身时肩部加棉垫,减少疼痛感觉。②红外线照射,术后皮瓣区采用50 w红外线在离皮瓣约40 cm处进行照射,连续7 d;引流,术后在皮瓣区采用氯霉素0.5 g利多卡因0.2 g+金因肽15 mL+生理盐水500 mL配成溶液,在皮瓣自上而下冲洗,6~8滴/min,每天冲洗5~6 h,冲洗的间隙进行红外线照射,连续冲洗7 d。

1.3.4早期功能训练和术后康复指导: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采用护士亲自示范的方式进行术后功能训练和康复指导,一期手术后,主要以按摩、热敷和前臂肌肉的等长收缩为主,早期合理地进行血管阻断训练(每次2~3 min)。断蒂后,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主要以主动训练为主。断蒂后的1~5 d内用三角巾悬挂患肢,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并对各关节进行被动按摩。之后逐渐松开三角巾,主动锻炼肌力、肩肘部关节、手指握力和活动度。该时期的锻炼中要求家属在场,并掌握锻炼方法。在护理人员及家属的帮助下(出院后主要依赖家属),逐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如厕、修饰、穿衣等,在康复的过程中将锻炼方法分解为若干从易到难的小目标[5],实施过程中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体现成功,获得满足感,增强主动锻炼的意识。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定期随访,指导患者的康复。

1.4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术后康复情况采用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断蒂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手功能恢复的情况来考察。其中①创面Ⅰ期愈合的判定标准为创面愈合良好,含有少量纤维组织,无感染、血肿和坏死,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 ②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共评分0~10分,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让患者在标有10个刻度的直线上按照自己的主观进行划线,根据自我感觉在o~10分之间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术后3 d统一进行评定; ③ 手功能的恢复: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主要评估手的粗动作和精细动作,如握、抓、夹、捏,共33个测试项目,满分99分,每个项目3级评分,3分为可以准确完成, 2分为可完成但比较笨拙,1分为部分完成,0分为不能完成。其中90~98分为完成有功能(Ⅴ级); 76~89分为功能不完全(Ⅳ级);51~75分为功能差(Ⅲ级); 26~50分为功能很差(Ⅱ级); 0~25分为功能微弱(Ⅰ级)。术后3个月来院复诊时进行评定; ④ 生活质量[6]: 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评定,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综合健康5个方面,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2组的创面Ⅰ期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断蒂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手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s)[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出院前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人们工作生活大多离不开手。手部结构精细,手指活动灵活,但其作为人体的劳动器官,常常处于暴露位置,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较大。烧伤是手部比较常见的损害,手烧伤占全身烧伤总数44%。一旦发生深度烧伤,常累及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且容易出现继发性出血和感染,同时患者创面愈合后可能会由于瘢痕的增生、挛缩而严重影响手部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及美学效果一直都是烧伤外科研究的焦点。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皮瓣移植是有效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最佳选择,由于皮瓣带有自身血供应,含有皮下脂肪等组织,能够有效恢复皮肤的外形和生理功能[7]。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是将腹部带有血供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皮瓣转移到手上,达到消灭创面、整复畸形和缺损的目的[8]。

烧伤后患者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综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要提高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重视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常规护理是一种功能型护理,是一种被动性的护理,过分强调患者病人的角色,不注重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和心理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手部烧伤的患者伤后创面较为疼痛,需要频繁的手术、换药,而且对手部功能的恢复较为担心,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和痛苦。因此,在对手部烧伤患者制定护理措施时,应以人性关怀的出发点为起点,制定一系列有助于患者恢复的护理。有研究[9]认为,手部软组织皮瓣修复术的护理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其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疼痛、疼痛康复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性护理是在整理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多种手段、有特色、有重点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患者康复为目的。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主要重点突出认知干预、心理护理、镇痛和理疗以及早期功能训练和术后康复指导在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10-11]。结果显示,综合性护理组的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快,生活质量高。这说明以上重点护理手段的综合应用,切实有效,有临床应用价值。在综合性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认知干预通过影响患者的认知行为,帮助患者建立烧伤及腹部带蒂皮瓣治疗的合理认知,掌握了手术配合及术后康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了病情的管理能力,能够正确的应对治疗和康复。心理护理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明白心理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建立起来正确的、健康的态度,以改善其不利于治疗的行为[12]。镇痛护理通过药物镇痛以及心理效应减轻疼痛带给患者心理和疾病的影响,降低疼痛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理疗所采用的冲洗和红外线治疗已经被相关研究所证实,该理疗方式不仅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而且能够降低术区的细菌聚集,减少感染的发生[13]。制定术后康复计划时,将康复目标分解为许多阶段性小目标让患者在逐渐恢复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满足感,实现行为的自我管理和强化[14-16]。后期采用延续性护理,更是确保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整个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能动性,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也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和手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春联, 沙芙蓉.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损伤围术期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8): 712.

[2]黎鳌, 杨宗城主编. 烧伤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0.

[3]方梅, 宁花兰, 郗奉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9, 16(3B): 41.

[4]谢芳, 刘晴, 陈琛.循证护理干预对皮瓣移植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医疗美容, 2014,12(1): 135.

[5]黄晓靖, 周继涛, 韩小燕, 等.Orem 自理理论对重症烧伤患者康复期功能恢复的应用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2): 122.

[6]张郑, 李翠莲.简明烧伤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 3.

[7]王国梁, 乔向坤, 王鲁霞, 等.腹部超薄带蒂皮瓣在手部缺损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4): 87.

[8]章静, 杜叶芳, 黄敏秋.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即刻皮瓣移植患者早期疗效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1): 29.

[9]张静.综合护理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疼痛症状的影响[J].西部医学, 2014, 26(8): 1084.

[10]卢立春, 杨宝会, 曲狄, 等. 手深度烧伤后延期植皮31例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38(2): 307.

[11]叶青, 谢尔凡. 大张中厚皮早期移植治疗手背部深度烧伤22例[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13): 64.

[12]王红霞, 鲁秀远, 宋应红, 等. 心理护理二联法对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 2011, 27(4): 305.

[13]谢向群, 张冬梅, 陈梅娣, 等. 急诊皮瓣移植治疗深度烧伤的护理[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50(11): 71.

[14]曹志红, 李莉, 刘建宇, 等. 自我效能干预对暴露部位烧伤整形患者应对方式及综合健康状况的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2): 2042.

[15]韩勇, 苏顺清, 戴新明, 等. 生物敷料皮与自体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经验总结[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23): 74.

[16]刘洋, 包校伟, 袁华, 等. Meek植皮术治疗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 55.

Nursing of abdominal pedicel flap in repairing patients with deep burn in hands

CAI Zhiju

(CosmetologyDepartmentofPlasticSurgery,Guang′anPeople′sHospital,Guang′an,Sichuan, 63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 of abdominal pedicel flap in repairing patients with deep burn in hands.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eep burn in hands repaired by abdominal pedicel fla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ound healing rate in I phas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healing time, pedicle divis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ain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revealed tha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ife quality in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s beneficial to shorte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and improve life quality as well as hand function.

KEYWORDS:abdominal pedicel flaps; hand deep burn; nursing

收稿日期:2015-01-20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2-070-04

DOI:10.7619/jcmp.201512023

猜你喜欢

护理
护理札记
护理札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