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专业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的创新

2015-03-15李春灿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基地指导老师单位

李春灿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 450015)

专业实习是高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社会工作经验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建立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必不可少,同时实习基地的建立也是高校专业实习教学的有力保障。

1 高校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的意义

(1)利于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习基地的实习锻炼,了解专业实际工作情况,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以后踏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2)可促进高校学生实习工作规范化。建立比较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制订有关规章制度,确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对实习的项目和内容进行全方面的计划,加强对实习基地的规范管理,为学生专业实习提供了保证,可促进高校将学生实习工作步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可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毕业前,通过专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而且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工作,也为学生和单位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交流的机会,有些实习单位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会提供应聘机会,会被实习单位直接招聘录用。这样既学习了专业技能,又提升了实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可密切学校与社会实习基地的关系。实习基地建立后,学生在实习基地工作,一方面可以增进实习基地与有关院校的密切联系,以及业务与教学的交流;另一方面实习基地工作人员与院校教师也能相互学习和交流,并且可以合作开展科研攻关,进行科技项目的协同创新。

2 高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及运作

2.1 实习基地建立的原则

实习基地建立有4个原则:①专业对口原则;②多样化原则;③长期性及稳定性原则;④合作双赢原则。

2.2 实习基地建立的方式

实习基地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高校与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然后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①实习基地对外挂牌,可以保证实习基地的长期性、稳定性;②有些实习单位在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时不宜对外挂牌,但高校可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关的实习协议,明确实习单位与院校的合作期限、实习指导老师的选定、实习工作职责以及实习工作具体安排等,以保证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规范性、稳定性。

2.3 明确实习工作的相关职责

(1)确定实习任务、目标,组织和协调学生实习,处理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特殊情况;安排具体实习工作,主动与实习基地联系、沟通,落实好每一位学生的实习单位、实习项目及内容,并做好相关实习监督、考核等工作。

(2)创建实习环境和选聘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实习指导老师的职业素养也影响着学生的实习效果及质量;还有学校和实习基地对学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实习过程的业务指导,实习效果的客观评价等。

(3)参加实习的学生要自觉遵守实习基地的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尊敬实习单位员工,服从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主动学习专业技能;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实习内容及工作要求;同学之间相互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2.4 实习基地的具体运作

①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实习任务。学校根据年度教学计划,安排实习任务、确定实习内容、制订实习计划;②在组织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院校实习老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③实习工作完成后,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评价学生的实习表现。

2.5 建立实习工作的规范机制

(1)建立健全实习规章制度。实习规章制度是提高专业实习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一起探讨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的有关规章制度,如实习学生的管理办法、实习指导老师的选聘办法、实习检查监督的办法、实习指导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实习指导人员的奖惩制度、实习总结评价的办法等。通过制订和实施实习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专业实习工作。

(2)建立实习检查监督机制。建立检查监督机制是提高实习质量、规范实习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措施。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每周召开一次实习工作总结交流会,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对实习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对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批评指正。学校实习带队老师要定期来实习基地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习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为学生顺利实习、提高实习质量排忧解难。

3 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现状

(1)传统专业实习模式难以维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实习基地模式在消退,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实习单位不再单方面地为学校提供实习服务。以往实习单位在接收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单方面付出,积极主动性不高,有学生来实习就随便给个工作完成了事。况且有些企业工作任务重、职工少,认为安排学生实习会影响正常工作,对学生来单位实习往往不感兴趣。因此,专业实习工作较难得到实习单位的积极配合。

(2)“放羊式”实习模式效果欠佳。由于学生人数多,实习单位少,学校集中安排专业实习有困难,因此学校允许学生自主安排实习,这种“放羊式”的实习模式使实习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实习单位五花八门,有的实习工作内容与专业不相关,有的学生是因为有比较高的报酬才去实习,不符合专业实习的要求。因此,学校对实习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实习效果不理想。

(3)缺乏完善的实习质量评价。大部分学校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供实习总结和指导老师的实习评价,但是对实习的效果却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实习指导老师只是定性的、恭维式的评价,学校很难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成果没有得到科学的评价,实习也就是一种形式而已,这样的实习工作对学生专业实践经验的锻炼没有实际帮助。

3.2 专业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

3.2.1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对口实习管理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对口实习形式,能够使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更好地相结合。相关实习单位可根据本单位人员的空缺与需求,主动与学校联系,学校把实习基地提供的不同岗位告知给学生,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及兴趣等,确定实习单位。同时,实习学生的选拔也可以由学校的专业老师来确定,老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和课堂表现等来,推荐优秀的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实习单位根据岗位的不同情况合理分派学生,根据单位需求来着重培养实习学生,组织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根据实习学生的个人表现及工作态度等,确定符合本单位岗位需求的学生入职本单位,并签订三方就业协议。这样,通过实习与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需求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能够选拔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既完成了学校实习工作的任务,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增加了实习学生的就业机会,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对口实习管理模式的优势。

3.2.2 个别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实习基地建立后,为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学生的实习管理可以采取个别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个别实习是指实习基地建立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课程学习情况,向学校提出到实习基地实习的申请,实习基地根据申请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对于学生的个别实习,学校与实习基地都要按照有关实习制度严格管理,不能流于形式;集中实习是指根据学校的实习要求,在期末进行统一的集中实习,时间一般在1~2个月。集中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基地集中管理,实习任务明确,实习时间集中,实习内容系统完整。个别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实习基地的作用,自由安排实习时间,让实习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

3.2.3 实习效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实习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其效果的测评是多方面的,仅凭一份实习报告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应该考虑整个实习过程的监控。因此,专业实习效果评价应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是指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对学生的实习做出定性结论的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实习报告、实习评语的形式进行;定量评价则是对学生的实习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根据实习学生的平时表现来选取评价指标不同的分值,通过对每位学生相应评价指标的分值进行统计分析,来进行定量评价。对实习效果的整体定量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的评价。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做出综合评价。

(1)对实习学生的评价可分为实习中期、实习中单个项目结束时和实习结束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出勤状况、工作态度、业务技能、纪律表现、工作完成情况等,同时给出书面的评价和建议。院校实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考勤、在实习基地的表现和完成的实习日志总结,以及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的相关反馈来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进行同学间互评,在同一个实习单位和同一指导老师的同学间可以互相评价。评价的形式为实习座谈会和填写评价指标分值两种方式。对实习学生的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对实习学生的评价指标

(2)对院校实习带队老师的评价,主要包括实习活动组织的积极性、实习工作的计划性及系统性、实习项目与专业的对应性、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等。主要通过实习基地和学生对学校实习带队老师进行评价,需要写出书面的评价及总结。评价结果可以作为以后选派实习带队老师的依据,也可作为实习带队老师评先、评奖的依据。对学校实习带队老师的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对学校实习带队老师的评价指标

(3)对实习基地的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与学校专业实习的对应性、组织管理能力、实习指导老师的分配合理性、实习环境、实习环境软硬件建设等,对实习基地的评价还包括对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的评价。学生对实习基地的评价提交给学校,学校可以将有关评价意见反馈给实习基地,为进一步改进实习环境及管理提供参考。对实习基地及实习指导老师的评价指标见表3。

表3 对实习基地及实习指导老师的评价指标

总之,高校专业实习是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专业教学的质量,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改进专业实习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实践,将有利于提高高校专业实习的质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 关虹.简论省级档案馆建立档案教学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档案学研究,2000(3):36-37.

[2] 孙军.树立学生导向的专业实习理念——美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实习规划的启示[J].档案与建设,2013(1):19-22.

[3] 易美.高校档案学专业实习问题探究[J].兰台世界,2010(14):33-34.

[4] 郝林毅,覃峰,何壮彬.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2(3):164-165.

[5] 隆平,陈志雄,夏丰.高职生实习实训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70-72.

猜你喜欢

基地指导老师单位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我的基地我的连
协办单位
就差半分
Me
Where?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