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蝴蝶夫人》戏剧性的文献综述

2015-03-13洪雅楠

戏剧之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蝴蝶夫人普契尼戏剧性

洪雅楠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歌剧《蝴蝶夫人》戏剧性的文献综述

洪雅楠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本文在前人对歌剧《蝴蝶夫人》研究的基础上,追溯普契尼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及创作成就,同时研究分析《蝴蝶夫人》的脚本文学部分和音乐部分的创作缘起,力图从戏剧结构、戏剧矛盾冲突的角度去挖掘《蝴蝶夫人》的戏剧性。并通过对人物性格的音乐刻画和戏剧冲突的音乐刻画来分析作曲家是如何将音乐与戏剧完美融合,从而达到歌剧的戏剧性效果。

普契尼;《蝴蝶夫人》;戏剧性;文献综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流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领域的又一巨匠,一生共创作十二部歌剧作品。从《曼侬·莱斯科》的一举成名,而后又相继创作出《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及《三联剧》,普契尼的绝大部分歌剧作品均取材于现实生活,他总是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凄惨命运。普契尼的歌剧具有人性的光芒,往往能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常常能使人们在欣赏歌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他的歌剧创作在继承了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手法的同时,又吸收了欧洲各种流派的优秀技法,使得他的音乐极具艺术戏剧感和审美价值。歌剧《蝴蝶夫人》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该剧真实反映了日本妇女在殖民主义下的悲惨命运,女主人公巧巧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为了尊严不惜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物性格。

歌剧《蝴蝶夫人》是世界各国最受欢迎、屡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之一,由于其具有音乐、文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涵,因此一直是众多学者热衷的研究对象。歌剧作为戏剧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身就具有戏剧的基本因素,并且戏剧性就是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文中对“戏剧性”的分析归纳,以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包括脚本和曲谱)及舞台艺术中的戏剧性两方面作为本论文论证的脉络之一,另一条脉络主要分析巧巧桑的悲惨命运,两条脉络交叉、联系,以此来分析作曲家如何通过文学、音乐、舞台等各种技法来展现歌剧作品的“戏剧性”。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歌剧是西欧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些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至今还上演于世界各大歌剧院的西欧歌剧可谓是世界音乐艺术的珍宝。歌剧是融合音乐、戏剧、舞蹈、文学及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最早被人直呼为“用音乐表演的戏剧”,故有“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之说。以音乐表述的戏剧与用语言表述的戏剧一样,其脚本都与文学有渊源关系①。在歌剧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最基本的前提,由于歌剧自身带有戏剧性,因此人们在分析一部歌剧中的人物角色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人物的戏剧形象,其次才是根据戏剧形象而演绎的音乐形象。

二、研究现状及水平

笔者通过查阅著作、期刊得到了许多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对《蝴蝶夫人》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史方面的著作

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英国学者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的《简明牛津音乐史》,叶松荣的《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沈旋、谷文娴、陶辛主编的《西方音乐史简编》等,这些著作都介绍了普契尼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二)专著性的评述

1.外文专著有:英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音乐学家查尔斯·奥斯本(Charles Osborne)的《普契尼的全部歌剧》(The Complete Operas of Puccini ),该书详细介绍了普契尼十二部歌剧的创作背景、脚本来源、首演情况,其中还包括演出的时间、地点、歌唱家、指挥及评论等内容。此外还有威廉·阿什布克鲁(William Ashbrook)写的《普契尼的歌剧》(The Operas of Puccini),这本书通过对包括《蝴蝶夫人》在内的普契尼的几部歌剧中有关节奏、旋律、和声、配器等特点进行分析,对普契尼的音乐风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中文专著有:德国学者克莱门斯·霍斯林格尔编写的《普契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之一),张巍、谢丽丽编写的《普契尼》(《古典之门音乐丛书》之一),美国学者古斯塔夫·科贝著、张洪岛编译的《西洋歌剧故事全集》,张承谟编写的《欧洲十大名歌剧欣赏》,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徐华英等编译的《西洋歌剧名作解说》,钱苑、林华编写的《歌剧概论》等,这些著作都详尽地介绍了普契尼的生平、创作风格及剧情梗概。

(三)专业辞书中相关条目的评述

1.外文辞书有:《简明牛津歌剧字典第二版》(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Second Edition)、《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国际音乐和音乐家大百科词典》(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Music and Musicians)。尤其是《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对作曲家的创作历程有详细的介绍,对作曲家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类,对每一部作品,尤其是歌剧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都有详尽和客观的评述。

2.中文辞书有: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的《外国音乐辞典》,林逸聪编写的《音乐圣经》等均对普契尼的作品和风格进行了简洁的阐述。

(四)收录于中国知网的优秀硕士论文、学术期刊论文等相关文章

福建师范大学刘畅的《歌剧〈蝴蝶夫人〉戏剧性初探》(2009年)、首都师范大学单萍的《浅析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审美特色》(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蒋毅的《从歌剧〈蝴蝶夫人〉看普契尼》(2004年)、金砂撰写的《歌剧人物刻画和形象塑造》(载于《歌剧艺术》1994年第5期)等,这些文章在对歌剧戏剧性分析研究的同时,在人物塑造方面也作了相应的阐述,为歌剧戏剧性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三、研究方法

笔者将从音乐学、戏剧学、音乐表演心理学、音乐美学及比较音乐学等多方面对该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尤其是对外文资料进行翻译,通过翻译原文,对译文中提到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结论。

四、研究创新点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音乐文献及有关的音响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查比较,笔者了解到目前对普契尼及其作品的研究和分析一直是国内外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的这些文章大多数是文献综述型的,对《蝴蝶夫人》的研究绝大部分也是从歌剧的整体性出发,并且对于音乐戏剧性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单个人物角色的论述。虽然关于歌剧中音乐戏剧性的研究在当今学术论坛上比比皆是,但是笔者发现对一部歌剧中的音乐戏剧性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蝴蝶夫人》的戏剧性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就是让人们更加细致、深刻地认识到作品的戏剧性魅力,从而在演唱歌剧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细腻地去刻画人物的音乐形象和戏剧形象,进而探索出一条既能够生动体现人物形象,又能够正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新思路。

五、结语

戏剧性是歌剧作为戏剧所特有的魅力,它将歌剧这一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中的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普契尼在继承威尔第创作手法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他把宣叙调和咏叹调相融合,形成咏叙调的形式,使得音乐更具歌唱性,从而统一了歌剧的音乐性和戏剧性。《蝴蝶夫人》揭示了东方女性遭受殖民主义残害的深刻内涵,本身在题材上就拥有许多可挖掘的戏剧因素,符合“戏剧性体现的是剧作对人的命运模式的直观的构建”②。此外,作曲家还运用了主导动机的创作手法,使音乐旋律具有连贯性并在音乐中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同时,普契尼在这部歌剧中还运用了日本传统音乐,如樱花、淞沪狮子桥等音乐元素,使得《蝴蝶夫人》这部歌剧的音乐与文学部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对人物性格、人物情感及音乐戏剧氛围的渲染作用。

注释:

①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②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3页。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孙惠柱.谁的蝴蝶夫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Harold Rosenthal&John Warrack.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Second Edition[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80.

[5]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and Musicians[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80.

[6][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M].顾犇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7][美]乔治·贝克.戏剧技巧[M].余上沅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8][美]约瑟夫·科尔曼.作为戏剧的歌剧[M].杨燕迪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8.

[9]刘畅.歌剧《蝴蝶夫人》戏剧性初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10]单萍.浅析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人物塑造及审美特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11]蒋毅.从歌剧《蝴蝶夫人》看普契尼[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12]李秀华.从普契尼歌剧谈咏叹调的戏剧性[J].音乐探索,2003(4).

[13]余凤高.普契尼的蝴蝶夫人[J].音乐爱好者,2005(4).

[14]许晖.浅谈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2(3).

J832

A

1007-0125(2015)01-0007-02

洪雅楠(1980-),女,汉族,江苏无锡人,艺术学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蝴蝶夫人普契尼戏剧性
蝴蝶夫人的逗趣笔记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为例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情报站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汉朝版的蝴蝶夫人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