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①

2015-03-12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吴云勇向涵

中国商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源型辽宁省转型

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吴云勇 向涵

关于如何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是资源型城市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分析其开发兴起的缘由,资源型城市的出现与成长都起步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煤炭和石油;二是分析城市职工所从事行业的分布比例,倘若此城市有15%以上的职工都在从事矿业矿产有关的工作,那么也可以判断该城市是资源型城市。按照这两种方法,辽宁省众多地级市中主要有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阜新市和盘锦市这几个城市为资源型城市,所占比例高达40%。除了以上地级市,还有一些县级市和乡镇,如北票、大石桥、杨家杖子镇等也属于资源型城镇。

1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取得的成效

1.1 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分关键,与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很强的关联性,辽宁省地区重视金融机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通过加大各个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使得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以往资源独大的局面也被逐步打破。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阜新、抚顺二市的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比去年上升5%和3%。其中阜新的GDP总值也比去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表现。

1.2 替代支柱产业迅速发展

现阶段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大力发展合适的替代支柱产业非常重要。就辽宁省而言,各大资源型城市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自2009年以来,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全省范围已经初具规模的替代产业已经有28个,同时从2009年至2012年这三年期间,替代产业的增加值增长了1.25倍。这表明在金融支持下资源型城市的替代支柱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3 发展中的重点项目逐渐凸显出经济与社会的良好效益

辽宁省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获得金融支持的重点发展项目越来越多,重点项目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更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各市重点项目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约达810亿元,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创造了约130亿元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约7万人的就业问题。

2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通常在讨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时,首当其冲的必然是产业结构问题。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也不例外,第二产业一家独大,第一、第三产业势单力薄是它们的通病。若细化到生产模式,则又出现粗放式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辽宁省各资源型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首先是制约发展方向,然后是限制发展空间。这样的形式造成融资资金过于集中流向于单一行业,这样也会加大金融风险,造成其他问题。

2.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种类较多,但各个银行对于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很多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型中小企业由于达不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而被拒之门外,从而扼杀了它们的发展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进而不利于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另外,众所周知,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资源型城市的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较难,但是仅靠本地区的资金量,是远远达不到转型发展的资金要求的。

2.3 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信贷管理体系。当前辽宁省的信贷管理体系由于没有及时调整配合新型产业发展要求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各个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稳健运营,提高了对企业项目贷款授信的门槛,不仅如此,各大银行的总行也纷纷收回了审批权限,这样一来企业若要申请贷款,等待的期限就相当长,并且程序冗杂,这大大的影响了贷款的正常发放。至于重点建设项目,即便是预期效益良好,如果不是上级机构重点支持的,一样也会受到冷落,被排除在信贷支持名单之外。

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的另一方面表现在金融产品的创新程度上,当前社会主流倡导的是低能耗和资源可循环利用,而在这方面辽宁省各资源型城市并没有占据优势地位,节能减排、可循环利用、低能耗等新型贷款品种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2.4 金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的金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由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企业生产或加工的初级产品市场价格不够稳定,附加值较低,导致企业生产线投入高,收益低。企业信贷资金会发生沉淀,威胁到了银行的稳健经营。二是信用环境需要更加严格的治理。如果以固定的信用评定标准去审核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申请贷款的各个企业,能够符合要求最终得到贷款发放的实则少之又少。原因在于整个经济市场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企业拥有者信用意识还是很淡薄,无法找出一批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先锋企业,反之省内一些长期拖欠贷款未还的带型企业造成反面的示范效应,也加剧了整个地区信用状况的萎靡。

2.5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金融风险较大

一方面,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针对银行贷款的发放增速进行控制,使其逐步减少。这种收紧过快的货币政策使得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不足,不利于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战略按计划来实施。

另一方面,民间融资市场一直都非常活跃,高成本的筹资方式使得企业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利息费用。加上市场物价指数的上升,企业用于购进原材料的费用支出也同步增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部分地区主导产业的企业经营出现困难。

以上两个方面都可以归结为金融风险的加剧:企业效益每况愈下,银行贷款迟迟未还,预期情况越来越多。因此,在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更加注意控制不良贷款数额,防范金融风险。

3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模式的选择

根据现有融资方式并结合国外经验,我们确立了一个组合式的金融支持模式,包括内资筹资和吸引外资,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模式

4 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就要同时迈出两条腿。一条腿是财政政策,辽宁省有关领导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标准,适当的加强对资源型城市新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科技研发,品牌推广等众多方面,政府部门都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另一条腿则是金融政策,就辽宁省而言,对各个资源型城市的金融创新和中小企业融资都要加大支持力度,对各家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实现等级化管理模式。

4.2 适当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资金的注入,辽宁省各资源型城市应当充分动员社会各类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使其准确地注入到中小企业之中形成有效的力量来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然后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有条件的企业迅速上市融资;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加大银行信贷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就是要授予基层行更多的授信权限,让其可以贷、有能力贷,以此才能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所占比例。

4.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就辽宁省而言,在原有的金融市场体系之下要想注入新鲜的血液,就一定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将其升级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再如农村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都要积极地设立试点进行试验,如果对建立普惠的金融机制有帮助,就要充分的利用,这样也能吸引大型国有商行来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开设分行,和其他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来本地拓展业务。以上方法都能够促进辽宁省各个资源型城市更加完善其金融服务体系,加快转型的进程。

4.4 改善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并不是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当前辽宁省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道路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金融环境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改善金融环境。具体而言,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然后需要有央行的参谋策划,最后则要有金融机构的无缝配合。另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涉及的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信用记录都要明确清晰,奖惩分明,这样才能改善省内的信用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流入,支援本地经济转型发展。

4.5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复杂多样且捉摸不透。要想保持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金融支持顺利有效地继续开展下去,除了要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还要充分认识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要做到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更加有效地支持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

[1] 刘宏志.金融支持黑龙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13(10).

[2] 胡俊峰.加强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金融支持的思考[N].中国城市经济,2011-8-22.

[3] 柳立.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金融路径选择[J].金融时报,2011(08).

[4] 贾得花,杨立新.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与建议[J].甘肃金融,2012(10).

猜你喜欢

资源型辽宁省转型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油气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