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与社会娱乐性的关系

2015-03-12石伟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娱乐性娱乐大众

石伟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450000)

百度上对于娱乐有这样的一种定义:“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这是一种广义的定论,从这个角度出发,悲喜剧、游戏、音乐表演、舞蹈欣赏、影视作品、电子博物馆和各种比赛等等都属于娱乐的范畴。社会娱乐性文化,某种意义上就是大众娱乐性文化,他不针对于某种群体,更不针对于某个人,而是针对社会大众,是一种更加喜闻乐见易被所有人接受的一种活动。所以,纯艺术如画家达利、莫奈的绘画作品,由于其在创作的时候,追求的是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境界,针对的是具有一定欣赏品味的少数群体,并非大众;因此,这种艺术的形式并不能被最大限度的接受并传播。而雅俗共赏的相声小品等艺术文化类型,门槛低,而且具有广泛的互动行为,是典型的具有社会娱乐性艺术的代表。

那么,艺术可以用来娱乐么?答案是肯定的。艺术的范围非常广泛,电影、文学、动漫、小品、甚至是脱口秀节目,都属于艺术的范畴。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不满足,使得艺术的地位越来越高。艺术文化,是用来启发人们感受美,启发美的能力的一种多元文化。所以,娱乐,并不是一些所谓“传统”的学院派所理解的无趣的、逗乐的行为,它虽通俗,但不低俗。将艺术合理的进行娱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众的需求。

一、艺术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娱乐性

艺术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有时候,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某件艺术作品也更加直观。在生产、消费、交易中产生的经济价值都可以是商业价值。有商业价值,产生一定的经济利润,才能有实力去提升精神追求。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娱乐性,艺术的形式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才能够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

(一)艺术可以商业化,但仍是艺术文化

商业性的文化一直以来都被一些学院派的专家学者所诟病,认为过于“下里巴人”,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却是大众所能接受的一种文化,虽然专业性不强,但受众面却相当广泛。艺术是文化的一种,即使大众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变的相对通俗,但其仍然具有艺术的特征。

首先,它仍然在像人们展示“美”。“美”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形式美法则,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事物都是美的。电影的类型不仅仅有文艺片还有喜剧片,而喜剧片不错的票房成绩也说明了人们对于能使自己感觉愉快的艺术更加乐于接受。同样是“画”,油画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是殿堂级的,而却只能被小众所接受;动漫却有更多的观众。商业性的艺术,并不是不美,而是更加简洁易懂。

其次,它仍然引导人们去感知“美”。纯粹的艺术类型对于大众具有较高的起点,而“入门级”的艺术形式及内容则更容易启发与受者的思维,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如都市舞台剧相较于歌剧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价值,而且内容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得更多的人群走进剧院,感受舞台剧的魅力,了解舞台剧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这一点来看,艺术的商业性,使得这种艺术的启发更加容易,人们也或多或少的获取了感知“美”的能力。

(二)艺术的商业性体现在顺应当时的社会审美

人们之所以愿意消费,是因为这些艺术的形式或者内容使得他们舒适,也就是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审美。2012年12月的电影界,同时上映了两部呼声很高的电影,一部是《一九四二》,另一部是《人再囧途之泰囧》,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成绩是分别是3.64亿和12.67亿。如此巨大的利益差异究竟为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泰囧》是一部喜剧,迎合了年末国人喜庆的心情;而《一九四二》要传达的东西太多,话题也过于沉重,虽然投入了大量成本以及人力物力,但从商业价值的实现来讲是不够成功的。所以,符合大众情绪,才能够更好的推广艺术。

(三)大众的娱乐情绪,是艺术商业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

基本上大多数人愿意去欣赏或者接受某一种艺术,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愉快,这也正是娱乐的魅力。艺术本身就是在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外而追求的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作为大众,接受相对较高艺术理论熏陶的只是一少部分,而这一少部分也同样需要娱乐情绪。如同一个政治题材,我们如果选用主旋律的表述方式,就过于刻板;而选用身边的人或事以连环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自然而然会有人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享受,所以,满足了社会的娱乐性,艺术的商业价值也就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艺术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娱乐性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它能走多远。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民族之魂。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不断,其核心精神才能够传承下去。但文化也并非全部都是高阁之内的死板教条,民间艺术也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传承、深入、延续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职责所在。

(一)艺术的文化价值在于传承

有人说过,只要文化不灭,名族尚存。放眼中国之于全球,都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经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而艺术,也如牵引珍珠的丝线般贯穿整个华夏文明。从远古的洞穴壁画到奴隶时期的青铜器,从封建社会笔走龙蛇的书法艺术到现代社会包罗万象的创意设计,无不体现了艺术文化的生生不息。中国的传统文化令世界痴迷,是因为其没有中断的传承,中国人保持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认祖归宗。而艺术的价值,也正是在这种传承中源远流长。

(二)“附庸风雅”也可以体现艺术的文化价值

“附庸风雅”这种社会行为,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这种行为或现象之于过去,是被学者所不齿的。但放置现在,却另有一番味道。有人愿意“附庸风雅”则说明大众已经开始感知到文化的力量,不管这种做法的初衷何为,结果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以懂得艺术为荣。如一些书画作品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办公场所的“标配”,有些人会说这是在将艺术低俗化,可这样做恰恰使得更多不同欣赏水品的人去接触艺术,同样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因此也是一种体现艺术文化价值的方式。

(三)具有社会娱乐性的价值增加艺术的宽度

艺术的宽度,从社会的角度上来谈,是指有多少群体或个人去关注或者了解艺术。娱乐的情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借助娱乐的特点来增加艺术的受众人群,使得更多的不同阶层的人来了解艺术,这也正是艺术社会娱乐性的魅力。举一个例子,中国每年都举办各类画展,但真正去看画展的人数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人对于传统绘画的了解也如蜻蜓点水,但近期网络上出现一种全新的解读古画的自媒体形式——“画疯”,是用动画的形式重新演绎历代名画.每张画都是一个超短的却极其精彩的短篇故事,亦或是一部电影里的段落,当然也许是喜剧片也许是恐怖片。用技术手段将传统绘画进行后期制作,使其活动起来,再配以结合时政的文字信息,这种具有娱乐的通俗感的效果,使得更多的网民去了解视频当中所“诠释”的名画,或百度或询问甚至通过书籍去找寻相关的名画知识,从“不知”到“知之”。娱乐性的艺术,作为一根导火索,燃起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与喜爱。

三、艺术的传播价值与社会娱乐性

艺术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从事艺术工作的人群总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也需要代代传承才能愈发光彩。在传播中,社会娱乐性也起到相应的作用。

(一)艺术的价值在传播中得以延续

一些理工学者总是认为艺术不能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故而无用。但艺术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或感染,是艺术以外的东西不能给予的,艺术是“无用之用”,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灵魂甚至震撼一代人的心灵。而传播在艺术的发展中恰如血脉,中断传播对于艺术的发展来说是致命的。我们之所以现在还能够感受水墨的魅力,还能保存美轮美奂的古典团纹,是由于这种艺术在千百年的宫廷艺术家民间艺人达官贵族间代代传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促使艺术得以传承的动力。如果没有传播,传承就少了载体,造成文化的中断或流失,这对于民族精神的延续是致命的伤害。

(二)艺术的传播范围随娱乐性扩大

过去,传统的艺术传播针对的人群很局限,能接触到艺术的一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是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人群,而整日为物质忙碌的百姓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所以过于阳春白雪。而娱乐的加入,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娱乐文化的受众面广,几乎可以覆盖所有人群的需要,仅以绘画来讲,简笔画的创作就比水墨丹青在表达意向上更加直白,老少咸宜。这样一来,接触的人多了,接受的人自然也会增多,艺术的传播范围自然而然也就随着娱乐性得以扩大。

(三)艺术的传播形式被娱乐性丰富

艺术的传播形式多和时代的发展有关。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简单直接的传播方式更能够起到使艺术信息在社会上流动的作用。但由于以往生产力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传播的意义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近几十年,卫星电子计算机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影视艺术成为当今最具有大众性的艺术样式。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人们日常主要的娱乐选择,使观者在感受视像技术优越性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艺术的能量。不仅仅是影视,网络也成为艺术传播的主战场,人们在浏览网页时会不由自主的接受艺术(网页的设计,大量的后期图片,网上博物院、网上书院等)的冲击,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艺术的传播更为快捷,甚至做到了随时随地。

这种因社会娱乐性的需要衍生的各种艺术传播形式,对于艺术传播的规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对于接受者的接收方式、欣赏水准上都具有一定影响。

社会娱乐性已经被人们重新认识,它的作用以及影响正在被艺术界慢慢重视,我们需要的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高雅艺术,而是面向大众的普遍艺术。所以,具有一定社会娱乐性的艺术,才是大部分人能够接受并传承下去的。

[1]臧娜.当代文艺娱乐化问题研究[J].辽宁大学,2012.06.

[2]龙平.自媒体时代浅析播客传播的社会娱乐功能[J].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9.

[3]段鹏.社会化的狂欢—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2.

猜你喜欢

娱乐性娱乐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