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传播环境下摄影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2015-03-12西南民族大学610041

大众文艺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摄影专业

贺 飞(西南民族大学 610041)

目前,当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常快,在技术上几乎每天都有推陈出新。如今的信息技术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它具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网络传媒,还有各种移动终端等,移动终端中又有很多,如QQ、微博、微信、论坛等,这些都是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的结果错形成的网络传播环境。所以,基于这一点现在的相关专业的高校在培养摄影人才的同时,不仅要陪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在这个完了充满恶俗的时代对摄影专业的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的培养也一样重要。如今的网络新闻的不真实性,低俗化等确实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带来影响,加上现在对摄影人才的需求发生的变化等原因,高校在对摄影专业人才进行教学时,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才是。将摄影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等要进行更新,以便于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使摄影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系统化,并且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和道德的建设。

一、高校摄影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当代的高校在摄影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都显得非常的格格不入已经无法满足新传播环境下对摄影人才的要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如今的高校在对摄影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教学的形式非常的简单,培养模式完全与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在市场上没有针对性的专业能力。高校过于重视摄影技能的教学,而且也没有很好的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教学,加上很多摄影者喜欢单兵作战,沾染到了一点艺术气息就开始桀骜不驯,难以与其他人共同合作来完成作品,从而使得作品太过于个人化,大众难以接受等。

2.课程安排不合理

对于高校的摄影课程安排而言,摄影的理论课程安排的有点少,很多时候学生们都在学习摄影技术。如果一名摄影者的技术非常好,可是缺乏对美的理解,那么拍出来的作品想必也是毫无美感可言的,没有灵气。所以,部分高校这样排课是很不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对视觉美感与创新能力造成影响。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过于形式化,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这就直接使得学生在进入到大三后开始对创作不再有热情,学到一身的技术,可是面对一个挺好的素材却总是找不到感觉。如此教育下的学生普遍的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缺乏自信,总是被别人的思想左右。毕业论文写的很平常缺乏新意1。

3.师资力量过于薄弱

由于目前相关高校普遍缺乏摄影的教育者,很多教师是一毕业就被直接应聘为教师的,还有就是一些其它专业的又业余爱好摄影的教师通过简单的培训后就上岗,这些教师虽然对摄影都受过正规的教育,可是实践经验太少。这也就直接造成他们的研究性不强的弱点,教育者的自身知识存储不够,后续教学会出现明显的吃力,教学缺乏新意,从而影响了高效摄影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目前,德才兼备的摄影专业教师相当的缺乏,且素质也普遍偏低。

4.教育投资不足

摄影教学与其他的艺术学科教学一样,同样需要高、精、尖的摄影设备。目前,据有关统计我们国家的高校中设立了摄影专业的院校有50多所,大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的投资不足。摄影的实践性特别强,如果学生实践的太少,将会使得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失去对摄影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从而产生出消极的学习态度2。

二、新传播环境下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措施

1.加强摄影教育资金投入

目前,设立了摄影专业的高校普遍存在教育资金不足的情况,这给高校的摄影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高校在培养摄影专业人才时,应向相关上级部门多申请教育资金,将其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利用这部分的资金在校内建立一个摄影工作室,从而初步形成有利于摄影摄像和平面设计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基地,以便于给学生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摄影师的感觉,提前让学生进入到职业化的角色中去。通过这种努力营造真实摄影师的工作环境,提前将学生培养成摄影师所具备的各方面条件,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的适应这份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

一所学校如果连教师的镉方面的素质都不过硬的化,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将会是怎样,这让人不敢想象。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因此,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学校二言是多么的重要,也是是高校摄影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有力保证。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的有意识的去培养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或者通过外聘和引进的方式,聘请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摄影师们来担任教师,这些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实践的经验总结出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这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3.注重摄影专业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由于摄影也算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所以这类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具有一旦自己的个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此多家注意,要严格的对学生进行综合调查,进一步研究分析出有利于学生的教学计划,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许这时候的个性能够使得摄影学生将来形成自己鲜明的作品风格。

4.与成功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利用人才资源这一点,与一些优秀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教学上对摄影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都能够寻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同的工作。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在教育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外界的动向,严格按照实用与好用的原则,以及要以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需求为导向,及时的调整摄影课程3。

三、结语

摄影机的发明还比较晚,所以,摄影算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也是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艺术。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摄影专业人才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因此,为了培养更多摄影专业人才,高校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与资金的投入,并努力与优秀的企业确立合作的关系,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摄影专业人才。

注释:

1.黄志挺.高职学院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6):136.

2.胡晶.新传播环境下摄影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4(02):152.

3.江建华.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J].新闻传播,2014(06):144.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摄影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