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斗牛士”的金融血泪

2015-03-11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重商主义葡萄牙人斗牛士

西班牙这个以斗牛和足球闻名于世的国家,在西欧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几经更迭,历尽沧桑。大约从十五世纪开始,西班牙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开辟新航路、建立海上霸权等一系列大动作相继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迸发,而隐藏在这一系列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故事则鲜为认知。

开辟新航路及其影响

首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他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向东,到达印度。1492年,坚信地圆说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到达了今天的美洲巴哈马群岛,开辟从欧洲到美洲的航路。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沿着哥伦布的航路,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和当时的欧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是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全新的整体中,欧洲商人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几大洲之间进行商品贸易,于是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航路的开辟也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大幕。

其次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即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是指商业经营方式、商贸中心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商业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商业经营方式从原来简单的商品交易向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复杂的经营模式转化。商贸中心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从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取代。

价格革命与富格尔家族

价格革命是指随着大量的黄金、白银被西班牙等国带入欧洲市场,欧洲的金银价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十六世纪30年代至十六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随之而来的是对欧洲社会结构的调整,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产品制造和商业活动的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实力上升。因此,价格革命使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帮助西欧资产阶级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价格革命过程中,西班牙商人介入政治的程度在世界历史上更是罕见,西班牙王室哈布斯堡王朝背后,始终有一个难以摆脱的影子——富格尔家族。

富格尔家族最初经营麻纱、铜矿,在西班牙对外征服过程中开始对王室借贷。国王胜利了要继续胜利,失败了也要翻本,总之,富格尔对王室的贷款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作为对价,富格尔家族获得了哈布斯堡王朝所有的矿山、农业地产和庄园。究竟是富格尔家族控制着哈布斯堡王朝,还是哈布斯堡王朝控制着富格尔家族,已经很难说清楚了。

王权信贷索求过多挤占了本应属于民间的信贷资金,之后,王室又不负责任地六次宣布破产,最终使得富可敌国的富格尔家族衰败。一旦本应属于民间资本的资金被王室挤占,金融制度就可能成为权力掠夺财富的利器。当人们认为自己正在储蓄未来的时候,财富早就被强势权力挥霍一空。

富格尔家族势力实在是太强了,强到可以左右王室更迭。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抢劫来的金银主要集中于王室和大商人手里。真正为抢劫流汗出血的士兵,最终并没有抢到多少财富。这种抢劫来的财富,未能普惠于国民。

西班牙人投资的方式是借款给别人——通过富格尔家族,十六世纪开始,富格尔家族热衷于借款给其他王室和教廷。尽管富格尔家族成为整个欧洲的债主,也在全欧获得了显赫的声誉,但是,西班牙人辛辛苦苦抢来的银子都被弄到国外去了。

最后,无数西班牙人用鲜血换来的财富辗转流入英法等国,为别人的资本积累提供了丰足货币。而且在对外投资中,西班牙也未获得收益。

“两牙”轮替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两个无法分开的共同体,两国无论从事历史渊源、民族文化还是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斩不断的联系,讨论西班牙的兴衰必须从葡萄牙说起。

流行于十四世纪的鼠疫夺去了欧洲2400万人的生命,葡萄牙人以其强壮的体魄和强大的免疫力避免了这次浩劫。免受鼠疫灾害的葡萄牙人口急剧膨胀,国内种种矛盾高度激化。同时,由于从东北部西班牙城市运入葡萄牙的商路被限制,输入葡萄牙人的生活必需品如香料、糖、金银的数量急速减少,价格暴涨,生活水平下降。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欧洲金矿的希缺,葡萄牙铸造货币的黄金几乎完全依靠进口。而黄金供应的不足,使得市场上货币成色下降,信用降低,将葡萄牙的经济逼入绝境,葡萄牙进入了伊比利亚经济危机时期,面临着社会动荡的严重问题。

当时马可波罗的“游记”盛行于欧洲,东方成为欧洲人概念中财富与黄金的同义词,欧洲各国纷纷谋求与东方的贸易。解决葡萄牙经济危机最需要的是黄金,因此,葡萄牙迫切的需要开通东方的航道,寻求与东方的贸易。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的关系,在探索新航路方面,意大利人拥有当时欧洲最发达的航海技术,然而,为求取民族的生存,葡萄牙人在欧洲捷足先登,最早开始了向东方的扩张。

葡萄牙当时正处于“航海家亨利”统治时代。亨利是葡萄牙历史上最为雄才大略、富有战略眼光的领袖。亨利王子生于1394年,其父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母亲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中写到的冈特的约翰的女儿菲利芭。

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携王子亨利一起,出动战船200艘、海军1700人、陆军19000名,突如其来地占领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休达城,控制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通咽喉,全面由海路向未知的世界进军。休达城战役标志着葡萄牙向世界扩张的开始,也正是这一战,令亨利王子一战成名。

在亨利的关注下,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不断发展,葡萄牙人于1420年拓居物产丰富的马德拉群岛,随后1432年到达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1441年,葡萄牙人到达了非洲,并在返航时从非洲运回葡萄牙10个黑奴,这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奴隶贸易,从此开始了非洲黑人苦难的奴隶贸易时代。1445年,亨利王子的船长们通过了沙漠海岸,进入物产富饶的西非海岸,随后拓居西非佛得角(绿角)等地,1456年又到达佛得角群岛。直到1460年亨利逝世时,葡萄牙人已经勘探到西非的塞拉利昂,并且在西非沿岸建立了大批贸易商站。

海上贸易的发展,迫切需要强大的海军维护其海上霸权。葡萄牙人的海上武装力量也伴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不断膨胀:在岛屿方面,葡萄牙人分别于1419年、1432年、1455年占领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完成了东大西洋扩张的海上据点构筑。在沿岸方面,葡萄牙人分别于1471年、1438年、1488年到达了几内亚、刚果、南非等国,完成了非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航行,并沿河侵入到非洲的内陆地区。

强大的海权带来的是滚滚的财富,东方的象牙、香料和黄金如潮水般涌入葡萄牙。葡萄牙人在非洲用小工业品如玻璃镜等来换取奴隶、黄金,在西非沿海地区建立了黄金海岸、象牙海岸、花椒海岸、奴隶海岸等,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几十年间,传统的农业国葡萄牙一跃西欧最富有的国家。

葡萄牙是第一个向海外扩张的国家,其原因首先在于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民族国家,国内政治稳定,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探险活动。第二是葡萄牙三面被陆地包围,要发展,除了进行海上探险外别无他途。第三是国内面积狭小,资源有限,而且由于欧洲封建制的特点,国王、贵族、平民都有法律保障的权利,国王不能无限压榨,只能将目光转向海上。而支持葡萄牙乃至其他国家海外扩展的原因是寻求财富和灵魂,即为了金钱和宗教而进行的扩张。

在葡萄牙人沉醉于富足和奢华的同时,衰败的嫩芽也暗自成长。首先是让他们富足起来的香料贸易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葡萄牙自己并不出产用来交易的原料,也不想生产那些工艺品。香料贸易的终点也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卫普。香料贸易的经营成本也在逐步加大,葡萄牙为了东方的战争需要花钱,为了维持与当地部落的联盟需要花钱,更重要的是,航行到印度仍然充满风险,海上的死亡率极高。

而随着葡萄牙的日渐衰落,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西班牙在欧洲最早从封建分裂状态中走出来,形成了自己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强大的中央政府。资本主义追求金银财富,绝对主义王权则执行和推动重商主义,两者结合,才使西班牙成为近代以后世界上最早的“大国”。

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是重商主义阶段。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理论,更是一种实践。重商主义和后来的经济理论相比,尤其是和二十世纪以后的经济理论相比,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思想。按照重商主义理论,财富唯一的表现形式是贵金属,简单地说就是金和银。大家都知道金银是货币,它们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的衡量标准或保存手段。可是重商主义把金银看作财富唯一的体现形式,这样一来,任何人要想富有就要拥有更多的金银。但重商主义是讨论国家贫富的一种理论,所以所谓的财富多少,是针对国家而不是针对个人的。

弄到最多的金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实际上无非两个途径,一是经商、贸易,二是暴力抢劫。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方有些国家走出国门开始进入海洋,做什么?第一经商,第二掠夺,经商不过瘾就掠夺。

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飘洋过海到处觅宝,结果出现了“地理大发现”。没有地理大发现,这个世界还不能称之为一个“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不同的地方都联系起来了,形成了“世界”,一个世界体系。

地理大发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追求财富,而且财富的概念非常明确,就是贵金属,是金银。这样就能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那个时期的所作所为了。尤其是西班牙对所谓新大陆的劫掠极其残暴,充满了血腥。印第安人90%以上被消灭了。为了填补人口空缺,就开始从非洲进口黑奴,这样又造成一种新的类型的商业贸易,即奴隶贸易。这就是在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的情况,西班牙和葡萄牙代表着重商主义的早期阶段。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重商主义是早期重商主义,在这个阶段看到更多的是一种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抢劫,赤裸裸的争夺。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残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到十九世纪两国残存的封建主义因素仍然相当多,因此,它们没有继续发展。

随着时间推进到十九世纪,西班牙也开始日渐式微,风光不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由于对手实力的增强而相对处于劣势;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经济从一开始就为这种衰落埋下了隐患。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

这些王朝战争、宗教战争耗费了西班牙人的鲜血和西班牙的财富。西班牙统治者的过分扩张,显然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他们试图不仅在海上,也在陆上扮演主要角色。这与英国后来实行的颇为成功的战略形成鲜明对照。英国的战略是,置身于大陆事务的外围,只有在势力均衡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才进行干涉。这种战略使英国人能全力以赴地保护、发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则和法国一样,集中注意力于欧洲大陆,并不断地卷入欧洲战争。最终结果是,英国人能建立起一个世界范围的庞大帝国,而西班牙人却先后失去了对自己帝国的经济控制权和政治控制权。

与此同时,在与欧洲新兴国家英国、法国、荷兰的不断战争中,西班牙作为欧洲最强盛的军事大国也在不断衰落。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十七世纪上半叶的30年战争进一步拖垮了西班牙。

到1648年各国为结束这场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时候,西班牙面对财政的崩溃、国内的叛乱、普遍的贫困而无计可施。紧接着和法国签订的《比利牛斯和约》最终使西班牙在欧洲格局中处于一个相对来说逐渐走向衰落的地位。

致使伊比利亚半岛衰落的更实质的原因是,经济上一向长期依赖西北欧。它们在开始海外扩张以前是这样,在那以后依然如此。

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但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作后盾,它们缺乏从事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诚然,西班牙的工业由于海外制造品市场的突然发展而受到促进,然而,约1560年前后,工业的发展停止了,随即开始了长期的衰落。一个原因在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这使西班牙工业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却并没有实行基本的制度改革。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他们甚至荒唐地把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赶走。这可以视作西班牙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赵浩.一本书读通金融史[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3-1.

猜你喜欢

重商主义葡萄牙人斗牛士
“ 特 里尼 达号 ”怎么样了?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企业家群体与英国工业化时期贸易政策的转型
屯门海战:中西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斗牛士曲响起
翻滚吧,斗牛士
新重商主义的影响分析
明中期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时间补考*——试解《明史》、《明熹宗实录》误载之缘由
重商主义富国强兵政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