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集团化内部审计体制的分析与探究

2015-03-11刘平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集团化内部审计体制

刘平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现代集团企业在经营活动上重要的内容之一,其通过有效的审计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监督与指导集团企业的财务工作,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集团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基于集团化的管理办法,对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所出现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体制模型等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我国相关集团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上提供一份参考资料。

关键词:集团化 内部审计 体制 分析与探究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完善,而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四大基础之一,其在集团企业内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企业构建集团化的过程中,如何从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对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与模式进行重新的规划也显得非常有意义,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体制现存的问题分析

在以往,我国大部分集团企业在内部审计体制的设计与建设上,主要依靠分级管理的模式,即由各级不同规模的企业或者子公司按实际需要对内部的审计机构进行设立,只对自身管辖的企业或者子公司进行审计工作。虽说这种模式在我国企业集团化的进程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近些年市场化不断深入发展,大部分集团企业都在不断做强做大,其经营规模与领域已经不同以往,对层级的设计也在多元化与全方位地增加。因此,分级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能跟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历程,下面对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列举。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部分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的审计部门和法务部门、监察部门等联合办公,审计工作由于牵扯到太多关系,受到其他工作职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也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实际性以及合法性。

(二)工作人员较为缺乏

在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集团企业在不断做强做大,但是大部分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的规模还较为弱小。在审计部门的设置上,真正的工作人员可能也只有三、四个人,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个人在审计工作上要完成多份不同流程工作的现象,所以分级审计模式造成的工作人员缺乏也在影响着三级复核的内部审计工作,使审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审计覆盖率较低,容易造成监管的空白

部分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即使是设置了审计机构,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却不足。因此大部分三级以下的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往往会出现没有进行内部审计或者多年没有开展的现状,导致了集团企业的问题与隐患越积越多,失去对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的控制力度,最后造成集团企业全方位的管控工作越发软弱。

(四)审计价值被低估

分级审计的工作办法由于在审计报告与结论的运用上难以集中,集团企业或者下属企业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一般只是从自身的问题出发,因此在经验的借鉴、大众问题的探讨上无法得到体现。另外,部分审计报告没有与企业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联系,部分高层管理者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不能把之作为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防范风险以及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手段,因此导致审计价值被低估,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五)审计职务设置不合理

部分集团企业在高层管理层面职务的设计上,没有对审计的高层职位进行设计,如总审计师与审计总监等职务常常处于空缺的状态。而部分集团企业即使在职能部门层面对审计总监、经理或者助理等职务进行设置,但往往也属于个别其它管理层面的高层领导分管,由于其工作重心并不在内部审计工作上,因此审计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在行政、管理与业务等方面的压力下,其工作体制也变成一张白纸,无法发挥效用。

二、内部审计体制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从以上对分级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上可知,分级管理模式已经存在众多的问题,因此在审计体制的建设上,集中式集团化管理模式也被众多集团企业采用,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化的集团企业在内部审计体制的建设上朝着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当。例如,全球知名汽车企业戴姆勒公司在总部就聘用200名专业的审计人才,其中170名工作人员在德国总部集中办公,30名工作人员在北美的审计分部办公。而我国在集中式集团化的管理模式上,其发展趋势与工作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随着实践工作的深入,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得到成熟的运用,下面进行简要的列举。

(一)派驻制

在派驻制的设计上,主要依靠由上级企业委派专业的审计人员驻扎到各个下属各企业或者子公司的办公总部,并作为主要审计机构全面执行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审计报告与分析成果在提交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的同时,还要呈交到集团企业的总部,进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联系性、合理性。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在派驻制的运用上,较为成熟的有中国联通与中国烟草等企业。另外,从中国联通与中国烟草的实践经验可知,对于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具备一定规模的,一个企业或者公司在派驻审计人员的人数方面,其规模一般要保持在5人或以上,并实行双重的领导责任制。

(二)派审办

在派审办模式的设计上,主要由集团企业按照区域大小或者业务强弱对审计机构进行设置,因此在派审办模式下,各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对集团企业分配管辖区域内的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进行审计工作,而在审计报告与分析成果的运用上,一般是提交集团企业后,再由集团企业分派。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在派审办模式的运用上,较为成熟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等企业。另外,从相关的实践经验可知,在派审办模式下,主要依靠划分业务或者区域大小来分派内部审计的资源,因此集团企业审计部门的下属机构在规模的大小上不尽相同,主要采用垂直的领导责任制。

(三)审计中心

在审计中心模式的设计上,主要在集团企业内部建设单独的审计部门。因此,集团企业所有的内部审计工作都交由审计部门处理,而相关的审计工作主要由审计中心进行独立的处理后与高层管理者协商,在得出审计报告与分析成果后,分给各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审议,最后结合最后审计报告。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在审计中心模式的运用上,较为成熟的有中国石油与铁道部等。另外,从相关的实践经验可知,在审计中心的模式下,其将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机构来管理,就像在集团企业内部的会计师事务所模式,其按照业务多少计费。

三、构建集团化内部审计体制模型

在构建集团化内部审计体制的过程中,集团企业要坚持权威、独立、法定与效益等几大原则,以集中式集团化的管理方法为主,分级管理为辅的内部审计体制模式。因此,一般需要把下属企业或者子公司分为两类:一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要求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设置的企业(以下简称为一类企业),二是除以上之外的其它下属企业(以下简称为二类企业)。下面对构建集团化内部审计体制模型进行简要的说明,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分类管理

对于二类企业来说可以选用派审办的模式,在集团企业审计部门上设置派审机构,而派审办的工作人员则直接由集团企业的审计部门管理。而一类企业审计机构的领导者由集团选拔或者提名,并由集团企业直接管理,实行述职与考核制度。

(二)业务全面监控

该体制解决了审计对象出现监督空白的问题,避免了一些三级以下企业长期未审计的问题,派审办的审计工作为集团公司审计部工作的一部分。而一类单位审计计划和重大审计项目审计报告应报企业集团审计部备案,企业集团审计部要加强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三)分步稳健实施

二类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可随着集团的发展,依照工作需要逐步设立派审办,这主要是考虑派审办由划区域构成,有利于企业未来细化区域,加强控制等方面的考量。

(四)规范运作有效

派审办的工作将遵照内部审计准则来开展,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即使是不同区域由不同的管理层面进行管理,但是在集团企业垂直式的管理办法上,集团企业所有的审计工作只有一个规范运作,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对其他区域的审计工作同样理解与熟读。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从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体制的分析与探究上可知,集中式集团化审计模式已经开始取代分级式的审计工作办法。而在相关审计模式的选用上,各个集团企业还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结合其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选用一种符合自身的内部审计体制。

参考文献:

[1]杨文静.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浅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

[2]黄卫.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关系研究综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3]虞维兵.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效率差异分析[J].财政监督,2010(16).

[4]邹艳欣.与时俱进中的内部审计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

(作者单位:杭州复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集团化内部审计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