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中的中国股市改革

2015-03-11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国有股产权股市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增长,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有了极大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告别了资本匮乏的时代,中国人民高企的储蓄率和储蓄值为中国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本,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大国。

尽管如此,但中国目前尚不能算作资本强国,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股市可以给出最好的佐证。一方面,中国股市连年低迷,投资者难有收获,大批民众手握现金不知投向何处;另一方面,众多中小企业难以从股市融资,被迫转向间接融资,债务沉重。所有这些都与股票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在这个市场资本无法实现有效配置。中国要想成为资本强国就必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而股市改革首当其冲。

但正如上面所说,中国股市目前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当然也跟投资者的成长状态有关。

中国股市起步于1990年年底,那时,中国刚刚从异常政治风波中走出,改革的呼声悄然停滞,持续多年市场化探索戛然中断,经济、政治改革裹足不前。在这种环境下破土而出的中国股市不可避免受到当时的环境影响,存在各种扭曲和变形。

20多年来,中国股市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与旧机制的束缚和羁绊,但确实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和比较突出的进展。中国股市已经形成了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和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B股市场并存与协调的格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一线到二线的市场监管格局也已经基本形成。截至2014年9月17日,沪深两市共264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8.3万亿人民币;沪深两市的有效账户已经超过13368.66万户,大约相当于中国总人口数量的10%左右,相当于城市人口数量的20%左右。若以城市中平均一家三口来计算,再抵扣一人在沪深两市开户的重复计算,那么至少30%以上的家庭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股市,这在全世界来看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再加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一大批机构投资者,中国股市的参与者队伍已经达到了空前规模。

回顾20多年的中国股市,可以说既是一部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中国股市20多年来总共经历过多次改革,如国有股减持、创业板、新股发行改革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当属2005年至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宣布启动股改试点。10天后,四家上市公司被迅速圈定进入股改首批试点程序。而后,股改以每周约20家的速度高歌猛进。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正式拉开序幕。除了股改外,监管层更在今年打出了一连串制度创新组合拳。

从2005年4月至2006年9月,历时一年半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而规模空前的牛市也紧接着到来。2006年11月20日,沪指报收2018点,重回2000点大关,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此后,两市指数的蹿升速度让人振奋。一个月后,2006年12月26日,沪指报收2505.70点,当日成交额457.9亿元,一个月劲升500点,首次站上了2500点的高位。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两大历史“原罪”之一。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这一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没有真正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一是变模糊的产权为明晰的产权;二是变集中的产权为分散的产权;三是变呆滞的产权为流动的产权。对民营经济来说,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这三个方面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对于在市场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的国企来说,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都还远没有实现。国有股的最终所有者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到现在也还处于模糊状态;国有股的规模与数量过于庞大,使得这部分股票再次被凝固化,甚至处于基本不能变现的状况。这样,国有股的退出机制就可能成为又一个无解的难题,除非以后在牛市中被当作打压市场的筹码,否则国有股的变现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股市发展永无止境,股市改革永无止境,股市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股市改革的节奏明显加快,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投资者保护机制构建和上市企业分红制度等已经提上决策者的日程,这些改革内容也成为专家学者和投资者热烈讨论的话题。其他领域的改革成果也为股市改革带来不少有利条件,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所有这些都将股市改革推向了难得的风口,而今年9月发布的全国人大关于修改证券法的决定则给处于风口的中国股市改革插上了有力的翅膀。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股产权股市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国有股转持,走对路迈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