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连接城市新区快速路的滨水绿地景观规划

2015-03-08

山西建筑 2015年21期
关键词:门户绿道温州

周 博 雷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温州 325100)



基于连接城市新区快速路的滨水绿地景观规划

周 博 雷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温州 325100)

对温州当前进入新区的门户型关键路段77省道的北侧沿线滨水绿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分别从生态、经济、文化形象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的评估与定位,提出了对连接新旧城区快速路的景观规划理念,着眼于现状风貌的景观资源再挖掘以及新旧景观风貌的融合,同时注重对生态与人文的关怀,从而将展现新城城区形象作为景观打造的主要目标。

城市新区,快速路,滨水绿地,绿带,景观规划

0 引言

城市快速路是从20世纪兴起的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它是一种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的道路,是在大城市中修建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目的的一种城市交通干道类型,是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受限于用地局限、产业结构以及企业规模等问题,一直没有摆脱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的状况。为了摆脱这一局面,温州将瓯江口新区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平台,构建大都市城市框架。随着温州的城市发展方向由“沿江城市”转向“滨海城市”,瓯江口新区的区域作用越发重要。瓯江口区域的发展要呼应长三角、珠三角开发,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的拓展区。

根据温州建设大都市的发展战略,这里将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的服务枢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高地,筑就充满都市活力的滨海宜居生态城区。是温州中心城市主拓展区和温州沿海产业带核心区,也是浙江省审批的第一个产业集聚区,是温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平台,是构建温州大都市区、拓展温州腹地、促进半岛及状元岙港区开发的重要举措。

而77省道是目前连接瓯江口新区与温州主城区陆地的唯一通道,随着新区建设的进行,其窗口与展示作用日益明显。不仅是新老城区联系的枢纽,更是未来核心发展城区的展示窗口。77省道北侧沿线滨水绿地,位于灵昆岛西侧岛头区域至北江坦水闸,全长4 km,西起灵昆大桥桥头的南侧及北侧绿地,东至现状灵昆北路(北江坦水闸),北与乐清市隔江相望。77省道北侧沿线滨水绿地的规划,着力展现瓯江口新区的门户形象与地域特征,我们从区域地位与景观相辅相成的视角,探讨高新产业集聚的滨水城市新区的门户区域段的规划理念及其技术特色,以期对我国其他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用地现状及分析

场地特征。基地北临瓯江,陆域地势低平,基地西侧有单昆山、双昆山、披牌山三座小山。中段主要为现状村落,除此以外也存在码头等工业建筑,保留了大面积的钢材以及煤炭的堆场肌理。基地东侧为现状农田和水塘,零散种植榕树、木麻黄等乔木。场地内按景观类别分类,有两类景观资源,一类是自然景观资源,有山体、鱼塘、湿地、滩涂。另一类是人文景观资源,有码头、堆场、寺庙等。总体来看,双昆山至单昆山段基地用地情况较复杂,单昆山至北江坦水闸段景观呈现出生态湿地景观特征。基地现状场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各种堆场、农田、水塘构成了沿线绿带的整体肌理,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以及立足点。

2 规划理念

77省道北侧沿线滨水绿地拥有突出的文化特征以及丰富的海岛文化景观资源,在瓯江口新区的逐渐发展中如何对其打造定位,是进一步凸显瓯江口新区形象,展现未来温州发展主平台以及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对大环境大背景下的整体梳理、基于对现状环境的细致分析、基于对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我们将打造具有滨江风光、码头风光、湿地风光的滨江生态休闲型带状绿地作为目标,将其定位为以门户形象与场地肌理为特色,集形象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带状公园绿地,使之成为灵昆岛对外展示的一张重要名片。

2.1 以文化展示为线索

以灵昆农耕文化和滨江风光、码头风光、湿地风光作为绿道的核心,使绿道系统成为游赏新区文化的景点游线。

2.2 以生态修复为手段

在景观的营造中同时注重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通过岸线的改造、水系的梳理连通以及场地坡度控制等等措施来增强绿道系统涵养水源的能力。并且补植适宜的乡土植物,使场地的生境恢复至良好的水平,吸引候鸟回归,使由于被堆场及码头破坏的景观还原到“沙洲绿树,江海一色”的景色。

2.3 以人群体验为特色

基于场地内丰富的景观元素,绿地在满足作为城市绿道游憩功能、提供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还应基于现代人对户外活动的渴望,享受生活的需要,结合场地本身的特质打造丰富的活动,实现绿道设计上的以人为本。

3 规划技术特色

我们以“三段、三单元”为规划结构(如图1所示),确立77省道北侧沿线滨水绿地的景观结构。根据场地的不同区位特性、地域特征将绿道划分为“入城门户景观段”“休闲文化景观段”“郊野风情景观段”。充分利用绿道内丰富多样的景观元素,如水塘、山体、湿地、滩涂、树林等自然景观元素以及寺庙、码头、堆场、集装箱、堤坝等人文景观元素。在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展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植入富有特色的活动功能,使之成为绿道的景观焦点与活动中心。总平面图如图2所示。通过归纳总结,我们梳理出以下几点技术措施,从而将绿道打造成可展现新区文化形象以及城市地位,延续场地肌理与风貌,修复场地生态环境,融合并展现灵昆滨江风光、码头风光、湿地风光的景观特质并且注重人群活动需求的一条景观带。

本规划采用“三段、三单元”的规划结构。三段分别为入城门户景观段、休闲文化景观段、郊野风情景观段。三单元为百舸争流单元、单昆观澜单元、碧波映翠单元。第一段作为入城门户景观段,以百舸争流主题文化广场为主要景观单元,将其打造成为外界进入灵昆岛的第一印象。第二段作为休闲文化景观段,其中单昆观澜是以围绕制高点单昆山打造的集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景观单元。第三段为郊野风情景观段,是以体验灵昆岛生态湿地风光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段落,结合绿道驿站打造主要景观单元——碧波映翠。

根据各功能分区的主题,我们在各个景观单元下设置契合景观段主题的节点共12个,如百舸争流景观单元下:设置有双昆秀色、百舸争流主题广场、望江角等。单昆观澜景观单元:集装箱市集与展览馆、单昆观澜、瓜田绿意等。碧波映翠景观单元:绿道驿站、生态鱼塘、风吹稻浪、碧波映翠等。

3.1 打造名片,立足于新旧景观融合与基地文化展示

本次规划采用以新旧景观融合的方式来展现基地文化的设计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融合区位形象,打造门户型景观节点。2)融合港口堆场肌理与场地沿江面海的特殊环境,打造文化休闲体验型景观。3)融合湿地环境特质,打造生态湿地自然景观。

入城门户景观段:采用横向的线性树池来表达“百舸争流千帆竟、万船竟簇向海洋”的设计主题,契合了温州沿江发展向沿海发展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将百舸争流开拓进取隐喻为区位的门户形象定位,主题广场正中位置树立巨型雕塑,与双昆山形成对峙之势,使进入灵昆岛更加有“门户”之感(见图3)。

休闲文化景观段:重点为对两处旧码头的利用与再设计。融合港口与堆场旧有的肌理,如将堆场肌理改造成为微地形草坪、将码头现有的布局肌理改造成为集装箱主题文化园(见图4),加入集市、展览、演艺、游赏等活动功能,使之成为展现灵昆港业文化的一个平台。而旧民房拆迁后则作为农田景观,结合两处港口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农产业体验活动,作为灵昆岛农产业的一种展示方式。

郊野风情景观段:融合基地现有本底条件,连通水系,增植芦苇、鸢尾等湿生水生植物,优化生态自然环境,打造以农田与湿地游赏体验为特点的景观单元(见图5)。

3.2 改善生境,围绕于水系景观塑造与植物空间营造

应用生态理论和方法,改善提升绿道生态性,带来良好的环境效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主要采用以下措施:1)连通水系,采用明沟暗管的方式,将各独立的水塘连通,同时利用77省道的桥洞联系省道南侧的水系,变死水为活水。2)岸线改造,设计曲长丰富的岸线,同时采用了4种不同的驳岸形式,包括硬质与软质驳岸;阶式驳岸、垂直驳岸或护坡式驳岸,丰富了水岸景观效果。3)雨水渗透,通过对场地坡度的控制、场地铺装的选择以及雨水管的布置等措施,以达到充分发挥水塘滞留雨水,涵养水源的目的。

绿道整体植被空间由西至东形成疏林观赏型植被向密林生态型植被过渡变化,呼应绿道城市门户至郊野休闲过渡的整体景观风貌。在重要景观单元区域,根据主题单元的景观要求,制定不同的植物群落配植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空间结构。绿道植物空间共分为风景林、生态密林、疏林草地、湿生灌丛、花境、水生植被和景观农田七大类。门户段植物使用多种丰富色彩的季相植物,如蔷薇园、枫树林等,给人产生强烈的第一印象;第二段设置柑橘园、瓜田等来展现反映灵昆本土特色农产品,结合采摘活动体验农产业文化。第三段设置丰富湿生植物与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湿地景观。

3.3 人本优先,着眼于滨水绿道贯通与人群活动策划

我们通过对码头的改造以及村庄的拆迁处理,将基地界面改造成了连续完整的绿色景观界面。其次,将灵昆北堤纳入到游步道系统,作为主要的骑行道,从而使人车分流的绿道系统贯穿基地。除此以外,我们还针对不同分区策划了不同的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如入城门户景观段:集会、健身等。根据其处于灵昆岛头的特殊区位,西接灵昆大桥连通温州主城,东沿77省道朝向洞头风景区的重要位置,我们在这个区域设置了大型的主题广场,大型雕塑以及广场中线性的肌理象征了灵昆岛新区“开拓进取,逆流向上”的开拓精神,同时大型的主题广场在岛头满足了人群集散的需求。休闲文化景观段:集装箱主题园、创意市集、瓜田采摘等。考虑到码头位于堤坝外围,且以大面积硬质面为主,无法栽植乔木。因此我们使用临时性的集装箱建筑,引入了一定的商业业态,激活了码头在功能置换后仍旧能够成为公园的一处吸引眼球的游赏地点,保留其原有的场地肌理与空间形态,让游客在体验的过程中仍然能感受到原有的场所精神。在郊野风情景观段:游船码头、休闲垂钓等,利用该区段原有较好的湿地、农田、水塘等自然风貌,稍加整合、提升,结合游船码头、休闲垂钓、散步健身等与自然观光相关的活动加强该区域的游玩体验。

4 结语

虽然许多绿道建设的初衷源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提供游憩机会,但是研究表明,景观发展只有集社会、生态、经济价值于一体,才能持续生存发展。本次规划,也是通过规划理念的引入,将绿道的文化、生态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发挥的一次实践与尝试。快速路就像自然景观中的河流一样,是空间中一种抽象的线性构图,它有机地连接了沿线各种不同的景观单元。本次规划利用其连接沿线不同景观单元的这一特性,试图在绿道系统内展现灵昆乃至瓯江口新区的各种文化与风貌。

[1]孙 明,薛志鹏.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性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8(1):52-53.

[2]Termorshuizen,J.W.,Opdam,P.,Brink,A.V.D..Incorporating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nto landscape planning,2007,79(5):374-384.

[3]刘 雷,林楚燕.因水而绿,因绿而灵——东莞东部快速路两侧风景走廊景观规划.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2011.

[4]彭 程.快速路设计与环境景观协调初探.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交流会议.2013.

The waterfront green space landscape planning based on connection of urban new district highway

Zhou Bolei

(Wenzhou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Wenzhou325100,China)

This paper mad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north along waterfront green in Wenzhou current new portal key sections 77 provincial road, respectively from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cultural image and other aspects mad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orientation, proposed the landscape planning concept connection of the new and old city highway, paid attention to landscape resources excav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style and features and new and old style and features fusion, also paid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and humanistic care, so as to make new city image show as the main goal of landscape build.

city district, highway, waterfront green space, greenbelt, landscape planning

1009-6825(2015)21-0182-03

2015-05-18

周博雷(1989- ),男,助理工程师

TU983

A

猜你喜欢

门户绿道温州
关隘:要道门户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基于内外网门户系统的研究
难忘九二温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