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坑古村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

2015-03-08樊国盛

山西建筑 2015年21期
关键词:古樟乌江古村

桂 霖 李 煜 樊国盛*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流坑古村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

桂 霖 李 煜 樊国盛*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通过对流坑古村景观资源的实地调查,介绍了该古村景区景观类型等基本情况,对其进行了基本类型的分类及综合评价,指出该地景观资源达到了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流坑古村今后的保护和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古村落,景观资源,调查,评价

流坑古村隶属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位于江西中部,抚州市西南部,与吉安市为邻。该村位于赣江支流——乌江的上游位置,距离乐安县城约38 km,位置处于乐安东南山去向西部中低丘陵的过渡地带,由于当地居民习惯将小盆地称为“坑”,所以得名“流坑”。流坑古村四周青山环抱,三面乌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时间可以追溯至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年—94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被誉为“千古第一村”。

1 基本条件

1.1 地理条件

流坑村位于江西中部一个较大盆地的中央,江西最大河流——赣江的支流,乌江从盆地东南角的缺口进入,转而向北,到盆地东北角转向西流,再从盆地西北角缺口流出,乌江是流坑村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该村村民经商和踏入仕途的必经之路。村中心正处于东南北三面临此乌江,西侧临山的“半岛”地势上,村子南北方向顺乌江发展,东西向则受到乌江和山脉的限制,处于背山面水的地段,古村核心区总面积为3.61 km2。

1.2 气候条件

流坑村位于赣中腹地,处于华南气候区与华中气候区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分明,年均气温在16.8 ℃~17.7 ℃之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均降雨量约1 650 mm,春初夏末雨水较多,无霜期长。综上所述可得出气候特征为:总体较为潮湿闷热、多雨。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对村中的建筑制式和形式造成根源性的影响,使得其具备独一无二的特性。

1.3 植被条件

流坑村所处地拥有优良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据调查该村周边山林资源覆盖面积高达38.67 km2,以香樟,天竺桂,毛竹,云杉,垂柳,枫杨,马尾松,油松,油茶,桂花等为主。丰富的自然植被资源为流坑村的选址、发展及演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顺乌江而下,离古村西北方向约4 km有号称“江南第一古樟林”的千年古樟树林,占地面积约1 100亩,合0.73 km2,为流坑古村的风水林。

1.4 基础设施条件

流坑村位于吉抚两市交界处,在古代,由于陆路交通不发达,导致乌江是该村唯一与外界交流的水路。今天,为了大力发展流坑古村的旅游,于2013年全新建成通行车的抚吉高速公路在流坑景区设置有专门的互通,大大方便了该村与外界的联系,另外还有同年建成通车的昌福客运专线,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抚州机场,形成了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三位一体无缝换乘的外部交通,具有超强的可进入性。

村庄内部,供电、供水良好,网络率先实现全覆盖,随着流坑古村景区进一步完善,其基础设施状况亦将得到更大的改观。

2 景观资源调查

景观资源的含义是指能够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开发利用的事物总称,它是一种天然聚集形成和人类历史遗留物,满足人们娱乐、观赏、文化传播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的有形和无形物质的集合,它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质,能够引起人游赏、消遣的欲望。

从资源客体属性方面来讲,景观资源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按资源科学属性区分,景观资源分为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按资源发育背景划分,则分为天然赋存性和人工创造性两类,按照资源开发形态划分,有已开发、待开发和潜在景观资源等,按照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划分,有可再生景观资源和不可再生景观资源。

在对流坑古村进行景观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以资源科学属性角度为主,其他属性为辅进行综合分析,详见表1。

2.1 自然景观

1)乌江。流坑古村自然精致的美,体现在其四周青山拱挹,一脉秀水缠绕,乌江就是这汪清水。乌江位于流坑古村之畔,环绕而下至古樟林,其内水流潺潺,清丽鉴人。岸边的古建、古樟倒影摩挲,水间偶有村童嬉闹,其岸滩时急时缓中间间隔小沙滩,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观澜场地。

2)江南第一古樟林。作为号称“江南第一古樟林”的千年古樟树林,内部拥有古樟树万余株,树龄在200年~1 000年不等。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樟3 000多棵,树龄800年以上的古樟1 400余棵。古樟林的美不仅因为其古木众多,更有“马鞍樟”“阎王樟”等极富特色,千姿百怪的古樟。一棵名为“三仙樟”的千年古樟被誉为“树王”,其姿态优雅绝伦,树干互相纠葛。古樟林绵延数里,葱葱郁郁,古木交错,遮天蔽日,清香四溢,与乌江交相辉映,营造出一派“悠悠古樟林,清清乌江水”的诗情画境。

表1 流坑古村风景区部分景观资源分类表

2.2 人文景观

1)古建及遗址。流坑古村内的传统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造型精美,形态各异,村落布局风格独特。村中现存明清传统建筑以及遗址260多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各类宗庙祠堂58座,其建筑类型之齐全,保存之完整,在国内比较少见,是研究中国民居建筑的不二之选。

2)民俗风情。流坑古村历经千年的不断发展,在赣文化的滋润下,早已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建祠、祭祖的活动;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傩文化,在流坑古村自成一派,被称为“玩喜”,场面极其盛大;诸如十年举办一次的“水陆大会”,耗资数万余元,进行唱戏和为菩萨“塑金身”的活动。除此以外还保存了酒文化,饮食文化及灯会、龙舟竞渡、舞龙、纸扎、赛诗、武术、轻乐吹奏等诸多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化。这些糅合着古朴,神秘,却又掺杂着现代气息的民间文化习俗,成为了流坑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

2.3 可借景观资源调查

流坑古村位于江西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可借景观资源数量众多。较近的有抚州市辖区的麻姑山风景区,翠微峰旅游区,梦湖,拟岘台等,以及滕王阁,庐山,仙女湖,井冈山等江西省内较远的可借景观资源。

3 景观质量评价

3.1 定性评价

流坑古村风景区以其幽林秀水,千年古风,历史胜地为主要特色,以观光揽胜,科普考察,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民俗风情类风景名胜区。它的景观资源集典型性,稀缺性,独特性三大特征为一体,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古树参天,山秀水丽,文化内涵丰富。这里有古色天香的精雕细琢,有历史沉淀的厚积薄发,也有如诗如画的乡野自然风光。总的来说,流坑古村具备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历史人文价值和古建筑科研价值。

3.2 定量评价

表2 流坑古村风景区景观资源综合评价表

本评价采用杭州大学傅文伟教授提出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对流坑古村风景区景观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综合景观资源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4个方面,建立模糊评估模型,对流坑古村风景区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模型为:

其中,E为旅游地综合性评估结果值;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满分为100分,其中旅游资源条件是40分、地理环境条件为10分、客源条件20分、社会经济条件30分。按实际得分划分为4个等级:四级(≥90分)、三级(75分~89分)、二级(60分~74分)、一级(39分~59分),其中四级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三级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为合格旅游资源,一级为普通旅游资源。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进行打分评价,其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得出流坑古村风景区景观资源评分结果为93.9分,属四级,并且旅游资源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客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四项得分分别占该项满分的94.5%,86.0%,95%和95%,说明该古村景区上述四项资源条件表现为优秀水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 结论及建议

流坑古村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多彩,景区内部及周边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环境、建设基础等优势;从景观资源定性、定量评价结果看,均属优级,具有很高的科研、历史及旅游观赏价值,但是存在一些诸如古建筑破损修复不力、新农村式建筑无序新建等问题。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流坑古村及周边地区监管、保护与修复,实现景区现代化管理与运营,并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流坑古村历经千年之后想必会如同五代著名的堪舆家杨筠松来此相地时留下箝语所云:“只要水朝庚,依旧好流坑”。

[1]郭喜来,吴必虎.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地理学报,2000,55(3):294-300.

[2]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1-2.

[3]郭 谦.湘赣民系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The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ources for Liukeng historical village

Gui Lin Li Yu Fan Guosheng*

(FacultyofLandscapeArchitecture,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

In this paper,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Liukeng village landscape resources, introduc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 and other its scenic landscape type of the primitive type of sepa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at achieve outstanding levels, with goo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Liukeng village conservation and scientific use resources provide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historical villag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sources, research, assessment

1009-6825(2015)21-0178-03

2015-05-19

桂 霖(1992- ),男,在读硕士; 李 煜(1979- ),女,高级工程师

樊国盛(1963- ),男,教授

TU984

A

猜你喜欢

古樟乌江古村
《古村小巷》
又见乌江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古村——大芦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天下第一樟”
乌江,乌江
古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