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奚福泉:简单又平实的设计姿态,契合于“现代建筑”

2015-03-02黄元炤

世界建筑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福泉现代建筑建筑师

(文/图)黄元炤

奚福泉:简单又平实的设计姿态,契合于“现代建筑”

(文/图)黄元炤

奚福泉

家境较为富裕

奚福泉,1902年5月27日生于上海,其父亲奚澜庆是一位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商人。由于家中常年经商,从小奚福泉家境较为富裕,父亲有经济能力照顾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在就学之余,父亲特别请家庭教师教导奚福泉课业,使奚福泉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1914年,奚福泉考入(上海)华童学堂。

华童学堂、同济大学附中德文专修班

华童学堂的前身为(上海)格致书院,于1874年在英国领事麦华佗倡议下由徐寿在上海公共租界筹建,以“格物致知,求实求是”为校训,意在培养科技人才。徐寿为格致书院奠定了“科学”和“爱国”的精神,具有新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曾经出版刊物《格致汇编》,共60期(1876—189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科学类刊物。1914年10月,格致书院的经营权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收归己有,并改名为华童学堂,所有教材皆与英国伦敦的公学同步,聘外籍教师任教。1921年,奚福泉考入同济大学附中的德文专修班。此专修班专门为想要赴德留学的学生开设,学期1年,专授德文。1922年,奚福泉就远赴德国留学。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夏洛顿堡工学院、新(现代)建筑思潮

在德国期间,奚福泉先就读预科,后入德累斯顿工业大学(1828年成立,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之一)就读,于1926年取得学士学位,获颁特许工程师。之后又到夏洛顿堡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于1929年毕业。而夏洛顿堡工学院,曾在关闭一段时间(1945年)后重新开学(1946年),称柏林工业大学。中国近代建筑师陈伯齐也曾于1934年转赴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学习,193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该校建筑设计部工作。李承宽也曾留学于柏林工业大学。

奚福泉在德国学习勤奋且成绩优秀,受到导师的赞许,他的德国博士学位在一批中国近代建筑师的学历中显得特别与特殊,同时也娶了一个德国籍妻子。毕业后不久,奚福泉偕同妻子取道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回到国内发展,这之中也游历了这些国家的建筑。

从1922—1930年,奚福泉在德国待了近9年的时间,正好是新(现代)建筑思潮逐渐兴起的阶段,他亲眼目睹了新思潮在时代演变过程中的进步与革新,其中以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为代表人物,奚福泉相对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即现代建筑所阐述的中心思想——实用(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建筑需在体量与权衡上有讲究,去除装饰,房子之正立面及内外部皆无所偏重,摒弃国家、地域的观念,探求统一之形式。而这样的思维在日后奚福泉回国实践时皆一一体现,他反对建筑要如神殿、教堂、皇宫般的那样壮丽宏伟,认为建筑更需要符合实际的需求,贴近人的生活与社会活动,以功能合理化的去展现内在的有机结构。

入(英商)公和洋行

1930年,奚福泉进入上海(英商)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工作,任建筑师。

综观洋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原本是洋商在华从事进出口商贸、买卖的代理行号与商行,始于18世纪末(1782年于广州开设的柯克•理德行)。19世纪初时,洋行在中国部分地区迅速地发展开来,以经营鸦片贸易为主。1840年鸦片战争后,洋商对华进行通商贸易逐渐增多,且由南向北转移(从珠江三角洲延伸到长江三角洲,并一路向渤海湾发展),许多外国轮船公司纷纷在通商口岸开设洋行,经营轮船、船舶修造、码头仓栈及贸易服务加工制造等商贸活动,之后,一些洋行把资金从投资商贸及收取佣金等业务转到加工制造、航运、保险、金融等其他业务。19世纪中叶后,洋行开始在中国多地(青岛、广州、汕头、福州、长沙、昆明、厦门、北平等)设分支机构,建造代表洋行的楼房、码头、仓库,并开始投资房地产业,兴建铁路,以及船坞、工厂、矿务、船务、银行等建筑。许多洋行成为外资在民间的设计机构,也留下部分中国近代建筑师的足迹,奚福泉就是其中之一。

原(上海)都城饭店

原(上海)都城饭店

原(上海)都城饭店

而奚福泉所入的公和洋行于1868年由威廉•萨尔维(William Salway)在香港创立,之后加入测量师和建筑师卡文•巴马(Clement Palmer,1857—1953年)。因参加第二代香港汇丰银行总行大厦设计竞赛获胜(1886年),声名大噪而奠定地位。1895年改名为巴马丹拿。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巴马丹拿派事务所成员乔治•威尔森(George Leopold Wilson,1880年—?)和洛根(M.H.Logan)远赴上海开设分所,以公和洋行名称面世,几年后,威尔森和洛根成为正式合伙人和主持人,总部也从香港迁往上海,在外滩一带实践。代表作品有:原上海江湾跑马场(1908年建成)、原上海有利银行(1916年建成)、原上海永安公司(1918年建成)、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22年建成)、原上海汇丰银行(1923年建成)、原上海麦加利银行(1923年建成)、原上海横滨正金银行(1924年建成)、原上海新江海关大楼(1927年建成)、原上海 沙逊大厦(1928年建成)、原上海新犹太教堂(1927年建成)、原南京中央大学礼堂(1930年建成)、原上海亚洲文会大楼(1932年建成)、原上海汉弥尔登大厦(1933年建成)、原上海都城饭店(1934年建成)、原上海河滨大厦(1935年建成)、原上海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建成)、原香港中国银行大楼(1950年建成)。新中国成立后,公和洋行撤出上海,继续在香港地区发展,多以巴马丹拿面世。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巴马丹拿又返回大陆发展。

奚福泉在公和洋行期间参与原上海都城饭店、原上海河滨大厦的设计。

参与的西式折中设计

原上海都城饭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 236平方米,建筑面积10 047平方米,高14层,加地下层和塔楼则高17层,约65米。饭店一、二层为接待厅、餐厅与舞厅等功能空间,三层以上皆为客房。在设计中,由于饭店临道路的交叉口,中间部分以弧形凹入的手法形成饭店的入口,也因此形成建筑形体向上内收,近似塔状,更让竖向线条成为是一种必然的设计元素,部分墙面与顶层则有局部的装饰。此设计较倾向于“西式折中”,但装饰的缺乏可看出有某种“现代建筑”的暗示。原上海河滨大厦为一商住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原楼7层(1978年加建3层),设有11处出入口,7道楼梯,9部升降电梯,当时有着”远东第一公寓”的美名。设计较倾向“西式折中”,装饰艺术的手法依然呈现,且用料十分讲究,墙身采用防火石棉砖,地板用硬木细条拼花。由于奚福泉并非这俩项目的主创建筑师,不太能从项目中看出他的设计思考,当这俩项目建成后(饭店1934年、大厦1935年),奚福泉早从公和洋行离职。但有一点,这俩项目都无任何倾向于“中华古典”或“中式折中”的设计。

与奚福泉同期在公和洋行任职的建筑师有:周基高,192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入公和洋行任职(1929—1931年),后自办周基高建筑师事务所;张轩朗曾于1929年任公和洋行土建结构工程部实习生、技术员;黄家骅,192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回国后入(英商)公和洋行任建筑师(1930年),1932年入(上海)东南建筑公司任职。而奚福泉也经由他的同事黄家骅,与董大酉于1930年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

入(上海)启明建筑事务所、对现代建筑的热衷

工作1年后,奚福泉离开了公和洋行,加入(上海)启明建筑事务所(“启明建筑”),任主创建筑师。

“启明建筑”主持人是张远东、曹次骞与唐树屏,成员有奚福泉(1931—1935年)、夏昌世(1931—1932年)、殷楚年、李春龄、韩济仲、裘功懋、康来敏、杨锡祺,其中奚福泉与夏昌世(卡尔斯普厄工业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同是“留德”的建筑师,但不久后夏昌世即离职,赴国民政府铁道部、交通部任工程师(1932年)。在“启明建筑”期间,奚福泉即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热衷的姿态,他所设计的项目,如:(上海)康绥公寓、原(上海)白赛仲路公寓、原(上海)虹桥疗养院、原(上海)浦东大厦,皆展现出此类倾向的痕迹。

小康居住形态、现代居住生活的隐秘与舒适

(上海)梅泉别墅

(上海)梅泉别墅

(上海)梅泉别墅

(上海)康绥公寓,于1932年建成,业主为贝润生(1872—1947,名仁元,字润生,江苏元和人。16岁到沪,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叔祖)。“康绥”两字由英文COZY(温馨舒适)直译过来。此项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个隐身于闹市中、临街面的住商混合型公寓,平屋顶,高5层(原为4层,后加建1层),总高度21.10米,平面呈长条形,东立面宽14.6米,南立面长76.8米,西立面宽14.6米,北立面长为75.95米,朝北有6只内天井。在设计时,奚福泉以创造城市中温馨小品的小康居住形态与质量为考量,以单身或小家庭夫妻2人居住为主,有别于淮海中路南面属豪华大型的培恩公寓和永业大楼。奚福泉将住宅出入口设在大楼背后的弄堂里,设6部扶梯,1梯3户,1梯2户,并企图保持一层临街面的完整性,供出租商业使用,这样的思考是“现代建筑”中因应城市中现实环境与内部功能布局的设计考量。奚福泉在弄堂内的住宅1层前设小花园,铺设马赛克拼花地坪,栋与栋之间可供晒衣使用。将住宅出入口设在弄堂内,可以营造现代居住生活的隐秘与舒适之感,不受街道嘈杂的干扰,而墙面上局部的大玻璃开窗,供给了建筑内部光线外,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开窗形式,让室内显得明亮,通风顺畅,让生活有安逸之感。而立面上竖向(棕红色面砖壁饰)与横向(白色水泥条带)的划分强烈,矩形开窗面规矩排列,利落的线条呼应了“现代主义”的精神,但还是带有点装饰性。康绥公寓,低调隐身于城市街道中,是其迷人之处,不走近细看,很难发现它所展现的“现代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上海)建国西路花园住宅

(上海)康绥公寓

(上海)康绥公寓

(上海)康绥公寓

(上海)玫瑰别墅

现代疗养院的布局、实用性

原(上海)虹桥疗养院,于1934年建成,由虹桥疗养院创始人丁惠康投资兴建。丁惠康出生在书香门第医学之家,其父亲丁福保是清政府时期的京师课学馆教授,1908年南京全国医科考试最优秀的内科医士,后特派赴日考察医学,回国后创办医学书局,编辑发行医学、文学、佛学、说文、古钱等书目百余种。1932年丁惠康与父亲筹资30万元巨款,在虹桥路201号建造(上海)虹桥疗养院,委托“启明建筑”承接,由奚福泉设计。在设计中,奚福泉为满足现代疗养院的功能布局,关注内部疗养空间的合理配置与要求,以实用性为主。建筑由低至高呈阶梯状,以增加室内空间的光线,而楼房内的疗养室皆朝南,设有大面玻璃窗、大阳台,让疗养室能充分晒到太阳,且病区内均有暖气。地板采用橡皮铺设,柔软舒适,降低噪声,可防滑。其他设备也最新颖,如手术室无影灯、冷气等。设计注重内部功能的实用性,在形式上没有施以太多装饰的手法,只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阶梯状的几何形体,深具“现代建筑”的实用价值与功能观念,并设有转角窗、圆窗及竖向窗。建成后,开张之日吴铁城(上海市市长)亲临剪彩,宾客1000余人,轰动一时。

形体的完整性、功能的合理

由以上项目可以观察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几何形体的完整性是奚福泉惯用的手法,他注重内部功能的合理布局,以满足业主之需求,所以,没有放太多心思在外观形式的雕琢上,原(上海)浦东大厦也是如此。

几何形体弥补地形上的缺陷

1932年浦东同学会常务理事会寻土地自建会所,并招标,委请庄俊、李锦沛、薛次莘等人评审,有5位建筑师参加,最终决定采用“启明建筑”的奚福泉所提出的方案。施工时,经费原因断断续续,曾一度停工,复工后于1936年建成。由于场地的条件不佳,属不规则的地形,在设计时,奚福泉沿着场地饱和并满足现代商住结合的功能布局,一层为大厅,通高二层,周边有廊道围绕,三层有不同性质(医师、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的办公间,四、五、六层为公寓,七、八层为俱乐部。接着,将建筑外墙处理成5个竖向间段且呈6角外凸,中间3间段为8层,两侧为6层,创造出凹凸相间与左右对称的形体,奚福泉以具有“现代建筑”特征的几何形体来弥补地形上的缺陷所带来不好的视觉感,顶部外墙的横向镶嵌线条,让“现代建筑”的语汇更加鲜明。此大厦因兴建高架道路于20世纪80年代中被拆除。

(上海)自由公寓

(上海)自由公寓

原(南京)国立美术馆

原(南京)国立美术馆

(上海)梅泉别墅也是奚福泉设计的,共20栋的花园住宅,由房地产商吴其达购买土地修建。此花园住宅皆为砖木结构,分前后三排布局,建筑面积共6330平方米,红瓦坡顶加上水泥拉毛墙面,带有点异国的风味,每户皆设有花园,进入弄堂内的花园中有2米见方的喷泉水池,水池周边都植梅花,即是梅泉的由来。

原(南京)国民大会堂

原(沙市)邮局大楼

原(上海)白赛仲路公寓

原(上海)白赛仲路公寓

原(上海)白赛仲路公寓

自办公利工程司、参加设计竞赛

1935年奚福泉离开“启明建筑”,自办(上海、南京)公利工程司,从业人员有康来敏。同年,奚福泉参加(南京)国民大会堂设计竞赛,参加建筑师有关颂声、赵深、苏夏轩、奚福泉、王华彬、张家德等。奚福泉还被应邀参加(南京)中央博物院图案设计竞赛,参加建筑师有庄俊、关颂声、杨廷宝、虞炳烈、董大酉、李锦沛、梁思成、苏夏轩、李宗侃、陆谦受、过元熙、徐敬直、李惠伯等。

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南京是大屋顶式样的“中华古典”风格的大本营,政府项目皆是此类建筑,商业项目也都充满中华特色。但是,在少量的政府或金融项目,仍存在着“中式折中”设计的痕迹。而热衷于对“现代建筑”进行试验的奚福泉,在南京的项目,如:原(南京)中国国货银行南京分行、原(南京)国民大会堂、原(南京)国立美术馆,也在试验“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去作“折中”的表态,切入点与其他建筑师不同。

现代功能与局部立面装饰的中式折中

原中国国货银行南京分行于1936年建成,是孔祥熙与宋子文所创设的官商合办的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成立于1929年,1930年在南京设立支行,委托奚福泉设计,由成泰营造厂承建。此项目6层高,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在设计上,奚福泉在平面采“梯”形的现代功能空间的布局,在立面采用竖向分割线条与规矩排列的矩形窗构成,是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设计。入口处为大门廊,有8根方形混凝土柱,上接挑台石栏,下部为承台式仿石柱础,外墙是人造石饰面,局部墙面辅以中国传统花纹图案的壁饰,有拼花窗棂、花格钢窗及顶部水泥塑饰等。因此,平面是现代功能与立面的装饰构成了“中式折中”的设计语言。

原南京国民大会堂于1936年建成,是奚福泉经由公开招标后以首选方案获设计权(第二名是基泰工程司的关颂声,第三名是华盖建筑的赵深),但最终方案是综合一、二、三名的优点而折中兴建,由李宗侃督造,上海陆根记营造厂营造。此项目高4层,建筑面积为5100平方米。奚福泉在设计中采用对称式的布局,中间部分高于两侧边楼,而两侧边楼呈直线展开,内部结构合理,音响效果甚佳。外墙面上立柱与玻璃窗的竖向语汇,带有点维也纳分离派的味道,并构成了虚实相间的对比。同样地与原中国国货银行南京分行一样在局部墙面、窗花、雨棚和门扇有着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顶部阶梯式处理呼应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木构架下的檐口处理,但装饰性已减弱,原南京国立美术馆与原南京国民大会堂等于似双胞胎,设计雷同。

同一时期,奚福泉在上海仍对“现代建筑”进行试验。

扩大内部的使用性

原(上海)欧亚航空公司上海龙华飞机棚厂是另一个鲜明的“现代建筑”设计,于1936年建成。由于是个飞机棚厂项目,在设计中,奚福泉扩大内部的使用性,设计一个完整的几何体,而两侧墙面则是“现代建筑”中横向语汇鲜明的水平窗带,转角墙面则是弧形的处理,带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手法简洁利落。

强调高楼的竖向语言

(上海)自由公寓也是奚福泉的设计,于1937年建成,高9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此项目由于地形的狭长,奚福泉在场地前方设有大片绿地,后方设车位汽车停放区域。公寓出入口由底层通道引入,设3个踏步进入电梯厅,电梯厅设在出入口背后,与楼梯口相望,以避免人流的冲突与拥挤情况发生。建筑标准层以中央电梯为中心,两边对称布局,每层设2个3室户,有客厅、卧室、厨房、佣人房与共用的卫生间,佣人由阳台走廊进出,卧室与客厅相接处设转角阳台,北边两翼设小楼梯,供佣人出入及消防楼梯用。在此项目中,奚福泉强调高楼的竖向语言并保留完整的几何体,外墙贴褐色面砖,转角阳台与客厅窗框处用淡色调处理,设计处理合理又精心。

中西合璧

(上海)建国西路花园住宅也是这一时期奚福泉设计的作品之一。此项目是一独栋式的花园住宅,高2层,双坡屋顶,以水泥砂浆仿壁板外墙,二层设有阳台,为三角形山墙,住宅东面亦设有景观花园。奚福泉在花园住宅设计中皆展现出“中西合璧”的异国风情。

昆明继续开业

原(上海)虹桥疗养院

原(上海)浦东大厦

原(上海)欧亚航空公司上海龙华飞机棚厂

原(上海)欧亚航空公司上海龙华飞机棚厂

原欧亚航空公司上海龙华站

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的建筑业进入停顿状态,1938年奚福泉在云南昆明结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缪云台(1894—1988年,原名缪嘉铭,字云台,云南昆明人,1913年留学美国堪萨斯州西南大学、伊利诺大学、明尼苏达大学,1920年回国后任云南个旧锡务公司经理,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厅长等职,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缪云台于1934年创设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及任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贡献发展地方实业,抗战期间,云南成为西南大后方,以物资支援国民政府。奚福泉得到缪云台的支持,继续开业,自办(昆明)公利工程司,设计有原昆明大戏院、原(昆明)裕滇纱厂等项目。

原(上海)福开森路4号

原(上海)福开森路4号

原(上海)福开森路4号

原(上海)福开森路4号

1940年奚福泉短暂回到上海,为社会名流设计一批公寓住宅。原(上海)福开森路4号住宅与(上海)玫瑰别墅是奚福泉在战时的两件作品,皆是花园别墅。

非对称式、工业轻质构造

(上海)玫瑰别墅其主人是蓝妮,是孙科的二夫人,蓝妮嫁给孙科后,有了稳定的生活,为了接济与前夫所生的3个孩子,她开始涉足房地产,看中了复兴西路的高贵、宁静,经友人资助建造玫瑰别墅,于1940年完工,据称,当时价格达35万元。玫瑰别墅交由奚福泉、赵深、陈植设计,每人分配1、2栋,设计出7栋风格各异的房子,平屋顶,并使用不同颜色,非常显目与别致,蓝妮还亲自监工建造。7栋房子每栋都3层楼,虽风格各异,但都是倾向于“现代建筑”的设计。

原(上海)福开森路4号住宅以满足现代居住功能而设计,采用非对称式布局,有阳台,设有细致的栏杆围合,体现的是国际样式中的工业轻质的构造语言。平屋顶,局部墙面、入口处与阳台转角是弧形处理。临街外墙面设有圆窗、矩形窗、竖向窗,而矩形窗上下有水泥线板作收边,强调一种横向的“现代建筑”线条语言。

主动歇业

1942年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成立日伪政府,当时要求建筑师重新办理登记,奚福泉不愿为日伪效力,主动歇业。1944年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

恢复工程司营运

1945年抗战胜利后,奚福泉重新恢复工程司营运,设计有原(南京)中山北路四层邮局、原(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机械化铸工车间、原(上海)龙华机场候机楼、原中国民用航空华东管理局龙华航空站、原欧亚航空公司南京故宫站、原(上海)杨树浦底复兴岛内行政院物资供应局仓库。

结束工程司、创办事务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奚福泉结束公利工程司,创办(上海)奚福泉建筑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有康来敏、黄裕堂、刘凤鸣、沈广三、沈恬、舒钦棠、薛秋农,设计有原(上海)榆次经纬厂职工住宅。1951年因执业体制改变,奚福泉结束个人事务所营运,加入(上海)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由于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事务所承担的都是一些小项目,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才有大项目,承接有中纺机器公司变压器室、工友膳食间与源祥马达间。

协助筹建设计分公司、副总工程师

1952年奚福泉受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之托,协助筹建轻工业部华东设计分公司(后改为上海轻工业设计院),1953年调任该处副总工程师,负责土建设计,包括总图与预算的部份,且常亲赴各地勘察基地,选择厂址并当场做设计。在纸厂方面,新建的有南平造纸厂、芜湖东方纸板厂、镇江苇浆厂、福建青州纸厂与湖南岳阳纸厂,还扩建至广州、淮南、南昌与佳木斯等地。设计的轻工业厂房有南京钟表材料厂、西安风雷仪表厂、唐山轻工机械厂、甘肃甘谷油墨厂、西安子午厂与福建三明塑料厂等。援助有几内亚火柴卷烟厂、阿尔巴尼亚四方造纸厂、阿尔巴尼亚五金厂、阿尔巴尼亚塑料制品厂。

简单又平实的设计姿态

综观奚福泉的作品,少数项目为了符合城市风格与政府项目(南京)的要求,有着局部的“中式折中”或“西式折中”语言,其他多数作品无“中华古典”或“西方古典”的倾向,更多的是“现代建筑”的设计,因此可以看出,奚福泉是一个热衷于对“现代建筑”进行试验的建筑师。他试图让不同项目都能在“现代”生活的思考上达到实际的需求,以及让内部功能有最大的使用性,平面布局完整规矩,不浪费,立面不拘泥于繁复装饰,无太多花哨手法,是一种既“简单”又“平实”的设计姿态,契合于“现代建筑”所述说的设计精髓。

Xi Fuquan: Simple Design Attitude Accords with "Modern Architecture"

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中国(近、当代)建筑历史研究与观察家,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留德期间深受“现代建筑”思潮影响的奚福泉,从他的设计中可以体现“现代建筑”所强调的实用性,他反对建筑要如神殿、教堂、皇宫般的那样壮丽宏伟,认为建筑更需要简单与平实,需要功能合理化的去贴近人的生活,进而与社会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样才比较符合现代的生活。奚福泉就是一个热衷于对“现代建筑”进行试验的建筑师。

Xi Fuquan,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Modern Architecture" when he studied in Germany, reflects practicability stressed by "Modern Architecture" in his design. He objected to the thought of architecture being as grandeur as temple, church and palace. He thought architecture needed to be simple and unadorned, as well as functionally retionalised in order to close to people's life and form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ety, which accorded more with modern life. Xi Fuquan is an architect who highs on experiencing "Modern Architecture".

原欧亚航空公司上海龙华站

原中国国货银行南京分行

原中国国货银行南京分行

猜你喜欢

福泉现代建筑建筑师
胖胖的“建筑师”
致敬福泉(组诗)
福泉寻遗(四章)
当建筑师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莱芜市福泉橡胶有限公司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电子止痛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