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水彩画教学特点分析及展望

2015-03-01湖北美术学院430205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水彩画创作艺术

谢 敏 (湖北美术学院 430205)

清新、雅致、水色淋漓等特点是水彩画独具的艺术魅力。水彩画起源于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借助英国潮湿的气候条件、生活趣味和民族气质等原因得以繁荣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水彩画正式成为独立的画种。中国最早接触到水彩画是通过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王致诚等的来华和外销画的兴起,但当时并未得以广泛的传播,直到通过创办西洋美术传习机构、聘请国外教习来华传授及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等方式,最终使得水彩画在中国迅速发展。

水彩画吸收了中国独特的审美情怀、民族气质,逐步形成了新的本土文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水彩画创作已形成了鲜明的区域风格,其中以上海,湖北,广东,湖南等地较为突出。湖北水彩画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成为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水彩画大省之一,先后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水彩画艺术家,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有魏正起、白统绪等,以及随后的中青年水彩画艺术家刘寿祥、刘智平、许海刚、陈国庆、陈勇劲、王涌等,为湖北水彩画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北地区水彩画艺术总结起来有几大特色:一是创作观念新,艺术品格高,本土水彩画家均具备扎实的写实功底,熟练掌握了一套在长期实践中摸索起来的创作方式;二是区域整体风格明显,精致、严谨、工整的风格成为了湖北地区水彩画作品显著的特征;三是创作成果突出,有一批成熟创作团队,师承体系清晰,在全国性水彩画单项展及全国美展中屡获佳绩,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

得益于湖北水彩画良好的学术氛围及地位,湖北的水彩画教学也位列全国前列,成果突出。以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为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设该专业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水彩画艺术人才,学术影响力大,已形成鲜明的学科品牌。2009年,水彩画专业独立成系;2010年,该系《水彩课创作》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该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教学优势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构建并强化了以“江汉平原”为地域文化特色的水彩画教学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明确,强调基础性。基于水彩画技法上的特殊性,技能训练在学生专业成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随堂示范”这种侵润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该系重点教学模式之一,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巴尔蒂斯说过:“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需要有技艺。”技术属于绘画语言,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在示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学生也能耳濡目染教师的作画技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既解决了学生入门的技术问题,奠定了学生将来艺术发展的立足点,这种夯实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较为长久的。

教师创作题材广泛,注重广博性。该系每位教师均有重点的教学课题,旨在利用差异性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教师中有以水彩画静物写生、水彩画风景制作等课程教学为主的(见图一);有以水彩画风景写生、毕业创作等课程教学为主的;有以水彩画人物写生、水彩画人体写生等课程教学为主的;有以新材料与技法等实践课程教学为主的(见图二),作品风格、题材均和而不同。通过教师们系统划分方向再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为学生系统的学习水彩画提供一个平衡的坐标系,使得学生不再囿于某一种既有的艺术语言,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思考,学会去分析并寻找自身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从而自主吸纳,具备更强的思辨力。多元互动的课题方向除了培养学生对技法的深入研究,也使得学生能从技法中跳出来,认识到个性化艺术语言要贴合自身的性格气质、文化背景,从而鼓励学生去感悟、开拓思维,将基础训练与学生主动探索相结合。

定期组织师生户外写生,成立学生写生小组,强调写生对于水彩画学习的重要性。该系始终坚持对景写生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认识生活的深度,实地写生一直是感受自然和沟通自然的最佳途径,可以磨练艺术技巧、培养敏锐观察力,通过写生捕捉客观对象,提高直接对景创作的能力。这种“没有围墙的大课堂”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受力,心手合一,这些优势是传统室内教学实践中难以企及的。

二、将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优化科研和教学互动的发展机制,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现代艺术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艺术实践基础并能有效的将艺术观点、艺术技巧传达给学生。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2007年至2012年时间里,该系教师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4项。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选中,该系共有三名教师(含外聘教师一名)的作品荣评为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其中,许海刚老师的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斩获水彩/粉画类唯一的金奖。此外,每年保持多名高水平人才为该系外聘老师;挑选优秀水彩画家来该系举办讲座及学术研讨会等;聘请国内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举办讲座及学术研讨会。

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有着深厚的艺术沉淀加上教与学的灵活互动,教学成果显著:2008年至2012年,水彩画系学生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25项。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评选中,多名学生同时入选该展。对学生而言,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自主的研究、学习。

三、学术交流活跃,定期举办校际间联展、师生作品展、艺术考察等活动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将水彩画教育放在一个大环境中,与各学术平台保持着相互印证交流的关系。定期举办校际联展,摈弃老的“学院式”教学中易出现的文化沙文主义,注重学生文化视野的开拓,促进学术间交流互动;“学生原创作品展”“课程汇报展”等以在校生优秀的水彩作品为主题的展览,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介给社会大量优秀的青年学子。

定期举办系列“江汉平原”专题展览及研讨会,打造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水彩画学术活动。系部教师每年深入湖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写生、文化交流,做阶段性汇报展览、画册等,有效推广“江汉平原”地域特色水彩画文化及创作理念。

四、在学科建设上提高课程品质,注重教学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结构

深化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彩画创作》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共享视频教学课程,完善该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立足于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增设《水性材料表现与制作》《主题素描》《精微素描》等新课程,重视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水性综合材料表现在水彩画教学中是一个较新及薄弱的领域,此课程通过对大量的综合材料实践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抽象与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再通过实践来予以解答,从而具备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学生创作课程教学阶段,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综合考虑当代学生的关注点、创作中实践的可行性、学生个体的审美情怀,再引向独立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个性化艺术语言的诞生,最终使之在艺术上独立行走。

艺术说到底取决于创作主体的才情、人品、学养、志向,高等美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文化视野和胸襟,当代艺术教育具备着开放性、强调个性等多种特性,必然要求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不能重器轻道,应引导学生注重文化传统、历史的绵延,不断加强艺术人文精神的滋养,使之具备独立的人格。在未来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确立明确的审美取向,借助于熟读美术史,掌握艺术流变的内在规律,提升精神品格和艺术品格,审视艺术语言上更多的可能性和盲点,使学生能够在艺术史中反观自身,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摒除一切先入为主的观念,探寻当代艺术的特定表达方式,并能从生活中提取艺术的本质,真切地画出主观感受和心中的世界,挖掘出更多艺术创造的能量,进入自由成长的空间。

[1]石头,尚扬.《当代名家艺术观尚扬教学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3]刘汝醴,刘明毅.《英国水彩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4]蒋勋.《生活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猜你喜欢

水彩画创作艺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因艺术而生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