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02-28张冬梅

现代语文 2015年20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文章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张冬梅

全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吉林曾说:“情感是培养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让他们学会为之动情,为之动容,为之深思,为之哭泣等等,让学生的感悟、体悟、体验在课堂中交互呈现,共同织成一张课堂教学的情感网。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情理并重的课文,给学生渗透强烈的情感教育,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拨动他们的心弦,可以重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此以来,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情感品质和语文能力就可以逐步提高,从而获得一些生活情趣,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培养高尚的人品、健康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出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抓住教材的情感点

教师备课时要备情感,也就是要找出教材的情感点。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无论是何种文体的文章,它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有感而发,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乃至宇宙的思考,无不饱含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即使是说明文,也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因而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找出作者的情感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教师教出情感的基础。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教师自己要想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么自己必须首先被文章的情感感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披文以入情,深入理解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才能抓住文章的动情点,使学生获得情感审美的体验,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从而架起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把作品(作者)的感情波澜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心灵塑造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

阅读文学作品,其实就是透过语言文字,使读者全身心地进入到作品中,与作品所蕴藏的情感生活融合在一起,让作者的情感振动我们的心弦,陶冶我们的情操。因此,语文教师要全身心地理解、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让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去领悟作品感人肺腑的情感内涵,真正做到对每一篇课文入情入境。著名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教授曾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一旦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每一篇课文,才能带着强烈的感情把作品的情感价值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达到与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上的共通,达到心与心的碰撞。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文时,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体悟此文的情感,教材节选部分虽然不长,但文中史铁生沉甸甸的语言饱含着沉甸甸的思考和沉甸甸的情感。教师读后,要能深深体悟到它震荡心灵、启迪人的思想。这样,在教学时,教师才能使师生与作者作品两方的情感四位一体,自然地协调共振,才能使语文教学弹奏出的美妙乐章。

三、教师还必须摸清学生的情感点

有人说:“如果说教师把握自己的情感点是知己,那么,把握教材和学生的情感点则是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的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而且学生现在还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都还不够成熟,对各种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好恶。但教师不能只看到其缺点,而要积极有意识地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摸清他们的情感激发点,拨动那根独特的琴弦,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调整其内心状态,激发其内心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其健康的人格。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需要一种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成这三者之间的和谐共振,以创造一种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到教与学中,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师生双方共同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的。

(张冬梅 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221116)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