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探析

2015-02-28高欢

现代语文 2015年20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普通话教学法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探析

◎高 欢

引言

教育部颁发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指出:提升学生运用语言和研究语言的能力是现代汉语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这两种能力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希望获取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更期望提升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索的研究能力,而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将这门课程看作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希望通过学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目前,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人们所期望的目标有着相当长的距离,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多年来学术界与高校教师都呼吁必须进行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文章也层出不穷。学界关于课程改革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张在原有课程体系内修改教材内容。例如,邵敬敏建议教材编写上要体现教学创新,强调语言学习的方法论;学术创新,吸收语言研究的新成果;编写创新,体现“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1]。李如龙则提出,现代汉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充分利用基本教材外,还要编制各种配套教材。[2]另一类观点是提倡把原有的一门课程拆分为两门甚至多门课程,按照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重新确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刘大为、巢宗祺指出,现代汉语课程依据两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分化为两门课程:一门课程以提升学生语言研究能力为目标,暂名为“汉语语言学”;另一门课程则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暂名为“实用汉语能力”。[3]刑福义、汪国胜认为,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可以实行“四支分立”,即将现行的现代汉语课程分为四门分支课程,建立“现代汉语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语用学”。[4]立足普通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课程分立势必会加重学校开课、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负担,对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水平的要求比较高,这在很多普通高校都难以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原有课程体系内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比课程分立的做法更加符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不过,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以什么为标准,这对于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因此,在学习和借鉴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大纲能力目标的要求,从培养两种能力出发,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各有侧重地去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一门课程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用的教材。”[5]当前,普通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是由著名的语言学家黄伯荣、廖序东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6],该书及时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科研教学的新成果,是一部理论性、科学性较强并能密切联系实际的优秀教材。然而为了实现两种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普通高校教师在讲授现代汉语课程时,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还需要进一步对黄伯荣、廖序东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上册可以主要讲解语言运用知识,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和非汉语专业学生选修课的教学内容;《现代汉语》下册可以主要讲授语言研究基础理论,并且只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调整和更新后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如下:

《现代汉语》上册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综合篇,主要讲授什么是语言、世界上语言的数量和种类、我国语言的数量和种类、现代汉语的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以及界定、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汉语的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原因、推广普通话和普及普通话的重点领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内容和划分等级、国家通用文字及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国家管理语言文字的机构与法律法规。第二章是语音知识篇,主要讲解《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原则、《汉语拼音方案》优点与用途、普通话声母的概念、韵母的概念、声调的概念、普通话声韵调发音的技巧及辩证训练、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语流音变。第三章是汉字知识篇,主要讲授汉字的产生、繁体字、异体字、异义字、异音字、异形词、方言字、汉字的偏旁、汉字的部首、汉字的笔画、字典和词典的检字法。第四章是词汇知识篇,主要讲解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词汇的发展变化、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概念、同义词的差别和作用、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熟语、词典的基本分类和功用。第五章是语法知识篇,主要讲解语法单位、词类和句法成分、短语的结构类型、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单句和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第六章是修辞知识篇,主要讲授修辞的概念、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修辞和语境的关系、修辞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关系、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辞格的概念和各种辞格的特点和表达作用。第七章是规范篇,主要讲解汉语拼音正词法的规则、汉字的使用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数字的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下册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语音基础,主要讲解语音的性质、发音器官、语音四要素、音素的概念和分类、辅音音素与声母的关系、元音音素与韵母的关系、普通话辅音声母的发音和零声母、普通话的韵母分类和发音、普通话韵母的结构与四呼、普通话声调、调值和调类的概念、普通话声调的古今演变、国际音标表和使用方法、音节结构和声韵配合规律、音位的概念、音位变体的概念、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归纳音位应该遵循的原则。第二章是文字基础,主要讲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汉字的作用、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造字法、现代汉字的结构。第三章是词汇基础,主要讲解词汇的概念、词汇单位、词的结构、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概念、单纯词的分类、合成词的构成方式、词义的分类、义项和义素的概念、义素分析法、语义场的概念、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的种类。第四章是语法基础,主要讲解划分词类的标准、各类实词和虚词语法特征、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的误用、层次分析法、短语的功能类型、复杂短语及其结构分析、多义短语、句法成分、单句的句型、句式和结构分析、复句的类型、多重复句的分析。

笔者认为,普通高校教师在讲授现代汉语课程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培养不同能力目标为指导,把教学内容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内容侧重培养一种能力,既避免了为实现不同能力目标而杂糅不同教学内容的弊端,又使现代汉语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综合把握各种与教学有关的因素,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以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目标的不同往往决定教学中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正如邵敬敏教授所说:“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讲课的方法与艺术。”[7]因此,为了实现现代汉语课程两种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教师还有必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代汉语》上册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尝试采用讲述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应使用讲述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为最多的人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现代汉语教学中要求技能训练的内容,应采用演示教学法。比如,在讲授语音知识时,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辩证训练、“上声”、“一”、“不”、轻声、儿化的语流音变发音练习均可采用演示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这些发音特点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演示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且能够促进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使他们积累学习经验,熟悉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汉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病句的修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因此,练习教学法是提高运用语言技能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进一步认识,对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现代汉语》下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研究语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讲述教学法、练习教学法之外,更多的是使用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下册教材理论知识较多,教师讲授时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问题教学法正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笔者问学生,“爱、恨、希望”等是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笔者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对问题作出回答。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教学效果比较好。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已有理论与语言现象的联系,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例如,有学生问笔者:“既然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那为什么会有‘很男人’的说法?”笔者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用心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同时继续鼓励其他学生寻找更多类似的例子。后来其他学生又找出“很学生”、“很青春”、“很现代”、“很雷锋”、“很中国”等词组。通过上述词组,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词组产生的规律及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探究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可以使用问题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之外,还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研究能力。例如,笔者在讲语法时,让学生讨论“组织、研究、调查、影响、保证、分析”等词的词性问题。这些词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中被认定为兼类词,兼属名词和动词[8]。但是朱德熙先生却把它们处理为具有名词性质的动词。面对不同的观点,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阐述他们的观点,最后笔者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做出总结,并做适当的延伸以介绍学科前沿知识以及当前的研究状况。笔者在讲文字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对社会上的文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写成书面报告,讨论社会使用汉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讲词汇时,建议学生搜集报纸、杂志或网络上的新词语,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新词的特点,流行的原因以及如何规范等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就广告语言中同音词使用的利弊、网络语言的利弊、影视剧中领袖人物是否可以使用方言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讨论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各种语言现象的关心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容忍度,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清晰地交流思想、看法的能力。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学生不仅学会了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了解了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而且心胸变得更加博大,更容易理解他人,养成更好地合作学习的习惯。这些品质的养成对他们将来从事语言研究工作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三、考评方式的改革

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考试方式和评分方法主要用于测试和评价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以短期的记忆来替代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闭卷考试虽然对于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无法满足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了更客观、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有必要根据现代汉语的授课内容和培养目标对考试方式和评分方法进行一些改革。

现代汉语课程考评采用综合评定成绩的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上下册考核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一)上册测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综合考评中,平时作业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试形式分口试和笔试两个部分,口试所占比例为20%,笔试所占比例为50%。口试内容主要为易混声母字的读音、易混韵母字的读音和容易误读的字等。笔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主要为汉字的正确使用、词义的辨析和解释、病句的修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等。

(二)下册考察学生研究语言的能力。在综合考评中,课堂讨论和读书报告共占20%,考勤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读书报告不但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并加以分析、综合,还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制作电脑课件的能力。因此,读书报告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调研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读书报告的撰写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前沿的了解,掌握语言研究的学术研究现状与问题。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课程结束后,教师列出20个语言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一周之后,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可以带上自己的研究报告,完成5道综述性题目即可。

结语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尝试改革普通高校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调整和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笔者希望,这样的探讨不仅能够推动现代汉语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整体上提高现代汉语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不同能力培养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就业和继续深造做好准备。注释:

[1]邵敬敏.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意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2]李如龙.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J].语文建设,1998,(5). [3]刘大为,巢宗祺.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2).

[4]刑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J].语文建设,1997,(12).

[5]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邵敬敏.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语文建设,1993,(9).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高 欢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 415000)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普通话教学法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