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研究

2015-02-28毛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新课程有效性

毛勇

(重庆市巫山县龙溪初级中学 重庆巫山 404709)

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研究

毛勇

(重庆市巫山县龙溪初级中学 重庆巫山 404709)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首先应该尊重基本的史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历史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结合历史学科本身较强的人文特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核心部分、最高层次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历史教学 初中 有效性

一、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首要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基础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初中历史教师所应该必备的素材,基础知识的传授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脉络,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并在学习基本史实基础上形成个人历史思维。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1.以教材为主要传授材料

学生掌握的历史资料,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历史教材,引导学生用全面、客观的视点看待历史问题。每个教师课堂对教材知识的落实是必须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用设问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基础。学生看书、阅读、提炼基础知识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的阅读、概括、表述能力的过程。无论一个教师的课堂活动多么丰富多彩、授课多么富有激情、学生活动多么充分充实,基础知识的落实却是不可或缺的。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再是教师单纯对教材的深刻分析,而是在教教材的基础上远眺、近看、静观、透视,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多角度探索、思考历史,也是学生自我获得知识、自我体验、自我感觉、自我思考,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因此,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思考更多的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方法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历史课要使学生学会历史的思维方式,要能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要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交流。一节历史课,不可能让学生学会所有的学习方式、掌握所有的方法,但在每一节课上,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思考与研究,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1.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认识历史

历史是多层次的,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合理选取史料,围绕史料拓展学生的思维是促使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

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搜集了很多农村改革的资料以介绍本地区农村的承包制,如:空港果蔬、花卉基地,万亩韭菜园,沿河特菜基地,鸭场、鸵鸟等养殖基地,当地的乡镇企业等具体情况,学生对本地区情况熟悉且有兴趣,可以迅速理解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在学习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改革过程中的负面问题。教师出示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和下岗职工的文字资料让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在思考、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改革使中国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这些资料的展示可以使学生学会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突破教材,拓宽思维。学会辩证、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学习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比较历史事件,形成客观认识

中学学习了几乎世界、中国历史上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死记硬背无疑是最落后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在比较中记忆知识。

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本课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下列角度思考问题: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计划经济和国有制,中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会有这种调整?斯大林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改革没有成效;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取得巨大成效,说明什么?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

这一环节的设计打破了教材基本结构、重新对教材进行整合,从新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学生在比较中会思考中苏改革结局不同的原因,在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之后形成新的认识。他们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并学习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

三、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养

历史学科最大的价值作用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历史学科最大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健全的人格则是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每一节历史课上,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出深刻的问题使学生去思考讨论回答,更应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适当提升,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收获。

历史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也要使学生在人格上不断修正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问题,教师有义务进行正确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并没有取消考试,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对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历史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则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惟有如此,才可能保证我们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基础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养为追求目标,才能保证新课程体制改的顺利开展,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1]杨静.新课改中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20)

[2]王达军.高中历史教学分析与可行性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0(10)

[3]黄增强.关于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Z1)

[4]陈淑英.浅谈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J].新课程(上).2011(03)

[5]孙大家,邓瑾.浅谈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师的应对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0(12)

[6]肖宇.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5)

毛勇(1983年12月)男 汉族 重庆市永川区2007年毕业于重庆文理学院政史教育专业,现在重庆市巫山县龙溪初级中学工作中学二级教师邮编:404709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新课程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清律的基础知识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掌握基础知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